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格非"文学公开课"出版 称文学教育需要作家参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14日10:03

  著名作家、清华大学教授格非明天将携最新散文与评论集《博尔赫斯的面孔》到“思南文学之家”与读者见面。这一新作可以看成是格非“文学公开课”的纸面版,从中可以读到他对列夫·托尔斯泰、福楼拜、加西亚·马尔克斯、卡夫卡等外国作家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以及他对小说叙事、小说传统等文学话题所持的观点。格非透露,这些文章的原型是自己历年来在华东师大、清华等高校教授文学赏析课程的讲稿,又经过重新打磨而成,其中蕴含他近十年来读小说的心得。

  “作家开课”已不是新鲜事,特别是莫言获得诺奖后,文学余温复炽,不少著名作家多了一个创意写作中心负责人或驻校教授的身份。但格非与别人不同,早在1985年,他大学一毕业就留校成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写作教研室教师,比他的成名作《迷舟》一炮而红还要早。近30年来,他一直在文学教育者和文学创作者这两个身份之间游走。他对自己的界定是“专业教师、业余作家”。

  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相反相成”

  “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是两种相反的表达方式:文学的表达更加含蓄、隐秘和矛盾;学术则要用逻辑化的语言,每一句话都要有学理依据,这当中肯定有冲突。”格非坦陈,当老师的头10年,他为此非常痛苦和困扰,辞职的念头时时冒动,因为很多人以为他是专业作家,他也想干脆去做专业作家算了,或者长期请创作假。但是时间久了之后,他适应了。“我慢慢养成一个习惯,写完一个长篇后,搁笔,花两三年时间去做个学术方面的研究,换换脑子,读一些理论方面的书,写点小文章。等你在学术当中沉浸得有点疲惫感的时候,又会挑动起创作的欲望。”

  进大学授课能够获得真实的文学氛围

  谈到现在有越来越多作家在创作之余从事文学教育和写作人才的培养工作,格非认为,文学教育不仅需要文学研究者总结心得、提出规范,还需要作家的直接参与。

  格非说:“作家们上讲台还有一个好处是,与学生交流能够获得相对真实的文学氛围。”这是他本人的感受,学生读过作品后的直感往往很准确,这让他感到愉快。

  有时,格非也会和作家朋友交流讲课的情况。他曾经和毕飞宇一起给学生讲过课。毕飞宇与格非在文学教育需要作家的观点上十分一致。毕飞宇曾说:文学教育需要学院派的文学批评,但有时作为必要的补充,也需要作家贡献他独特的视角。一个作家,作为过去几十年生活在文学生产一线的人,他的理解一定包含了他的个人美学气质,这对学生们理解文学创作的帮助是非常大的。记者 吴越

  ■相关链接 作家走上大学讲台

  ■2002年,梁晓声调入北京语言大学,主讲“文学写作与欣赏”。

  ■2004年,王安忆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和研究生导师,2006年起,领衔复旦大学“文学写作”硕士点。

  ■2011年,刘震云受聘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2011年,方方任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当代写作研究中心”主任。

  ■2013年,毕飞宇担任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并开设工作室。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成立,莫言任主任,铁凝任理事长,贾平凹成为首位驻校作家。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