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乌克兰文学:在十字路口彷徨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14日10:01 来源:北京青年报

  文章千古事

  吾国有名联:“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它从伟大诗人的诗句中各拈一句,表达的是对一位伟大君王文治武功的感叹。

  强权鲁莽如大象,艺文脆弱如细瓷。每当遭逢战乱和动荡,率先被殃及的总是文与艺。然而,最弱的偏又最坚韧。每一个强悍的王者都渴望帝祚永延,但他们谁也活不过诗人美丽的诗篇、音乐家动人的乐章。

  俄乌欧美四方角力,乌克兰的局面让人担忧冷战卷土重来。此时此刻,我们不妨暂时将目光从纷乱的时事中挪移,试着透过文学、电影、音乐、舞蹈、美术……去了解这个“东摇西摆”的国度。

  野心家的表演、战场上的杀伐、谈判桌上的讨价还价在时间面前都是泡沫,波涛之下,静水流深。

  一切都会过去,只有文化永恒。◎傅小平

  乌克兰文学长廊里,回荡着喜剧的笑声。从果戈理、布尔加科夫、伊萨克·巴别尔到当代著名作家安德烈·库尔科夫,乌克兰诙谐写作的传统从未间断,无论是历史的变迁,还是时局的动荡,没有什么能够阻挡这笑的力量。

  从任何角度上看,果戈理都是一位逗人发笑的幽默艺术大师。他虚构出一些没有远大目标和打算的人物,使他们陷入种种可笑的境地,因此有了《外套》《鼻子》等让人捧腹又不禁心酸的短篇经典。当他意识到喜剧的力量能更好震撼到挑剔的读者,他觉得不应该白白地浪费掉,就把所有他知道的庸俗恶劣的事集中起来,一次性地加以嘲讽,于是就有了名扬世界的《钦差大臣》。

  布尔加科夫发誓要用果戈理墓碑下的一块石头做他的墓碑,他的夫人帮他实现了这一心愿。他受果戈理的深刻影响不言而喻,他能随时捕捉题材中的喜剧因素,他的幽默也给他振聋发聩的悲剧平添了喜剧色彩,经典之作《大师和玛格丽特》,更是以魔幻、怪诞的笔法,把讽刺幽默艺术推向了极致。正是意识到自己陷入了果戈理的“陷阱”,巴别尔调整自己的写作风格,他摈弃辞藻和比喻,力求朴素的文风。但他的作品里,依然充满了果戈理式的笑声。

  惟其如此,就不难理解《乌克兰拖拉机简史》的作者,父母皆为乌克兰人的英国作家玛琳娜·柳薇卡何以欣慰自己也能成为这传统的一部分,尽管她生活在英国。“喜剧和悲剧应该被同等看待。而幽默是人的一种天赋,它使我们在艰难险境下生存下来,使我们依然保持人性。”当然文学里的幽默是一回事,现实政治里的讽刺又是另一回事。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围绕几位大作家国籍归属展开的一系列论争,就使得这种幽默的文学传统也不免染上了几分悲情色彩。

  五年前的4月1日,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果戈理200周年诞辰。两国间围绕果戈理国籍归属权的战火绵延,从各自的学术期刊一路烧到网上百科全书Wikipedia。在新闻社区Topix,据理力争者与恶言相向者皆有。乌克兰首都基辅的多家书店,公开销售乌克兰语版的果戈理小说,民族主义意识强烈的译者甚至擅自改动了书中的句子,将“伟大的俄罗斯大地”变为“伟大的乌克兰大地”。

  类似的争斗近年来层出不穷。此前就布尔加科夫的国籍归属,两国学界亦曾发生争执。但这样的争执注定没有赢家。果戈理出生在乌克兰,他绝大部分的创作和生活都在俄罗斯,最后也是在莫斯科去世。不能否认的是,果戈理满怀深情地写了乌克兰的历史,也写了他在乌克兰的一些往事。同样,布尔加科夫虽然出生于基辅,却是俄罗斯裔,终生用俄语写作。他21岁时去了莫斯科,1940年在此去世。实际上,分裂果戈理或是布尔加科夫,就如乌克兰小说家、国会议员弗拉基米尔·亚沃里夫斯基所说,是“企图将空气或永恒不变的苍穹一分为二。”

  毫无疑问,乌俄两国之间交织的历史传统及敏感的地缘政治,导致了这些注定不会有任何结果的争执。乌克兰是托尔斯泰名著《复活》的历史舞台;影响中国几代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也正是乌克兰人。仅以乌克兰港口城市敖德萨为例,画家康定斯基在这里成长,这里也是诗人安娜·阿赫玛托娃的出生地。当这座有着“再造彼得堡”使命的城市发展至一百年时,犹太人作家巴别尔写下了他蜚声世界的短篇小说集《红色骑兵军》。

  乌克兰人正在重塑自己的文学版图

  很显然,乌克兰人正在重塑自己的文学版图。如今,在乌克兰的中学文学课里有两个内容:乌克兰文学和外国文学,俄罗斯文学被列入外国文学。与此同时,乌克兰政府强令在学校里普及乌克兰语,而俄语和英语、德语等其他语言一样,只作为外语选修。这意味着在此语言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将不会说俄语了,他们或许需要借助翻译才能阅读俄语文学经典。

  在乌克兰文学教材的描述里,是诗人谢甫琴科开创了乌克兰现代文学的历史。这位农奴出身的大诗人,命运极其坎坷。他只活了47岁,其中24年过的是农奴生活,接着是10年的流放,其他13个所谓“自由”的年头,是在沙皇的宪警监视之下度过的。他以18世纪乌克兰农民反波斗争为题材创作了长诗《海达马克》,还写了反映当代乌克兰农民生活的诗集《三年》。1861年3月10日,他于彼得堡病逝,按照他在《遗嘱》一诗中的愿望,葬在乌克兰第聂伯河畔故乡的大地上。

  同在乌克兰出生的前苏联作家左琴科,则继承了果戈理的幽默讽刺艺术。他善于从人们习以为常的平凡琐事中摄取题材,嘲讽形形色色的市侩心理、庸俗习气以及官僚主义作风。他最重要的作品是晚年创作的《日出之前》。在这部作品里,左琴科对人的梦境、心理与行为、意识和潜意识进行探究,以生动洗练的文笔展示了个人的心灵史。小说前半部《幸福的钥匙》于1943年发表后中途被禁。左琴科因此受到批判,并失去了工作。在他生命的晚期,他靠做皮匠过日子。虽说以他的遭际,活到了1958年已是奇迹,但他还是在“日出之前”陨落了。

  另一位前苏联乌克兰作家冈察尔要幸运得多。贫苦农民家庭出身的冈察尔,与上世纪乌克兰民族的历史以及乌克兰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1995年去世前,他是乌克兰作协主席,科学院院士,他的名字在乌克兰国内与舍甫琴科一样无人不知。他去世后,乌克兰人在他的故乡、母校及他居住、工作过的地方,竖起了他的塑像和纪念碑。他的名字被用来命名一艘轮船以及第涅伯彼得罗夫斯克的一条街道。他最重要的作品,是以亲历卫国战争所得的丰富素材写成的三部曲《旗手》。随着他最后一部长篇《你的霞光》的问世,前苏联文学的浪漫抒情派落下了帷幕。

  浪漫主义的霞光已不再闪耀

  浪漫主义的霞光已不再闪耀。事易时移,乌克兰前辈作家坚守的文学传统逐渐失落。早在上世纪20年代,乌克兰文学界就出现西方化倾向。在后独立主义浪潮中,乌克兰语与乌克兰文化更深地植根于本土,改变了对前苏联的依赖关系。尤里·安德鲁科维奇等革新者,随之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乌克兰著名的表演团体布巴布,及在其影响下涌现的园圃派、字母丧失派等团体,在许多方面都带有美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反主流文化的一代”的文化特征。

  在这样的背景下,安德鲁科维奇写出了他的早期作品《娱乐》(1992)和《莫斯科》(1993),将乌克兰作为俄罗斯的对立体来界定国家身份。他发表于1996年的小说《堕落》,则展示了脱离苏联联邦后的乌克兰,在全新规划的欧洲版图上寻求新的身份的漫漫征途。小说主人公斯达卡·普夫斯基,在前往威尼斯参加会议的途中,发出世界处处是后现代式的荒诞,地平线上还会有什么的疑问。他就像凯鲁亚克式的英雄不断寻找着惊险经历,但永远也摆脱不了自己的民族身份。

  对新的身份的寻求,在另一位乌克兰作家库尔科夫那里,有着更为复杂的体现。库尔科夫1961年生于列宁格勒附近的一个小村庄,两年后,随被裁撤的军方试飞员父亲移居基辅。如今,他和他的英国妻子及三个孩子住在基辅,但他是家里唯一的乌克兰公民。他的小说多以“后苏联时期”的乌克兰为背景,具有强烈的荒诞主义特征。在他情节复杂的小说《总统最后的爱情》里,乌克兰总统被政敌下毒。这本书完成数年后,2004年,乌克兰总统候选人尤先科竟然也被离奇下毒,这个国家随后发生了橙色革命。他在书里也写过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有一场天然气危机。两年后,俄罗斯就关闭了通往乌克兰的输油管道。

  库尔科夫凭借小说《死亡和企鹅》在西方出名,书的主人公是讣告作家维克托以及他的宠物企鹅米沙。他的作品总是极尽荒诞,但透过荒诞又能读出乌克兰人政治和心理上的痛苦。虽然乌克兰人赞赏他的写作,但在乌克兰民族主义的潮起潮落中,他用俄语写作的事实,却不时会成为争论的话题。

  时光倒流几十年,布尔加科夫和巴别尔的创作,正是得益于俄语和乌克兰语的交相辉映。巴别尔不仅用乌克兰语和俄语,还用敖德萨本地的半乌克兰、半俄罗斯俚语以及犹太语排列组合,混杂穿插,编织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南俄港口的市井之声。而乌俄两国对传统文学资源的争夺,更像是浮面的政治、民族之争,其掩盖的另一个事实是,乌克兰的青年一代,正在快速远离俄语文学经典。

  在接受俄罗斯《观点报》的采访,被问到媒体把自己与卡夫卡和果戈理比较的评说,库尔科夫顾左右而言他道:“在英国有时把我比作迪伦·马特。我喜欢这位作家,但是老实说,我不理解这种比较。”如果说果戈理以来的俄语诙谐写作传统,曾塑造了乌克兰文学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面貌。如今的乌克兰作家面对这份传统,则多少显得有些暧昧。一如在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摆荡,是如此微妙地影响着眼下错综复杂的乌克兰政局。文/张向红

  3月9日是乌克兰大诗人塔拉斯·谢甫琴科(Tapac IIIebyehko,1814-1861)的二百周年诞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2014年定为“谢甫琴科年”。我们选登一首诗人代表作纪念这位诗人并由此回顾了乌克兰诗歌长廊中那些精彩的回声。

  遗 嘱

  当我死了的时候,

  把我在坟墓里深深地埋葬,

  在那辽阔的草原中间,

  在我亲爱的乌克兰故乡,

  好让我看见一望无边的田野,

  滚滚的第聂伯河,还有峭壁和悬崖;

  好让我听见奔腾的河水

  日日夜夜在喧吼流淌。

  当河水把敌人的污血

  从乌克兰冲向蔚蓝的海洋……

  只有那时候,我才会离开

  祖国的田野和山冈——

  我要一直飞向

  上帝所在的地方,

  但在这样的日子到来以前,

  我绝不会祈祷上苍。

  把我埋葬以后,大家要一致奋起,

  把奴役的锁链粉碎的精光

  并用敌人的污血

  来浇灌自由的花朵。

  在伟大的新家庭里,

  在自由的新家庭里,

  愿大家不要把我遗忘,

  常用亲切温暖的话语将我回想。

  评析:谢甫琴科在距他离世前14年的1847年写下了传世诗作《遗嘱》,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他对受到外民族压迫的乌克兰民族和人民必胜的信念。生在乌克兰,葬在故乡边;用敌人的污血,浇灌自由的花朵;号召大家一致奋起,看不到胜利就绝不向上苍祈祷,并且憧憬着未来伟大、自由的新家庭和新希望……字字句句,铿锵有力,鼓舞人心!而在谢甫琴科离世仅几个月后,乌克兰人民推翻了俄国沙皇农奴制,获得了自由。

  要永远这样!

  要迎着逆流

  奋不顾身地前进,

  要背着受难的十字架

  从初生一直到死!

  要凭着真理——为了自由

  去和邪恶战斗!

  要在人民中间

  播下那自由的种子!

  ……

  高举起科学的火炬吧,

  去和黑暗斗争!

  世界上还没有

  这样犀利的钢刀,

  暴君可以用来

  宰杀真理和自由!

  世界上还没有

  这样炽然的烈火,

  能把人的事业和孱弱的身体

  永远一齐烧成灰烬!

  评析:伊万·弗兰科(1856-1916)的诗歌题材主要以政治抒情诗为主,在诗歌的技艺方面比前辈又有了一定的创新。如果说谢甫琴科是乌克兰文学的奠基人,那么弗兰科则树立了乌克兰文学史上的另一个里程碑。这首诗歌,与谢甫琴科的《遗嘱》有异曲同工之妙。逆流而行,出生入死;在人民中间播撒自由,用科学的火炬与黑暗斗争。虽然当时乌克兰人民已经推翻了农奴制,人身获得了自由和解放,但是仍然受到俄国沙皇的集权统治和压迫,他们继续在追求精神自由的道路上逆流前进。

  唱吧,我的歌

  我被俘虏了的思想长久地沉默着,

  就像小鸟儿被关在阴郁的笼子里一样。

  ……

  我的歌,现在是你醒来的时候啦,

  张开为悲哀所困惫了的翅膀。

  我的歌,现在是你跳跃的时候啦,

  听,风怎样在大海上嬉戏喧嚷。

  我的歌,像多量的水流冲激起来,——

  它并不知道要被驱向何方。

  我的歌,像自由的海鸥急飞过去,——

  它并不怕会在海里死亡。

  唱吧,我的歌,像在空旷中的风一样,

  激起波涛,像深渊在沸腾!

  ……

  评析:列霞·乌克兰英卡(1871-1913)与伊万·弗兰科几乎是同时代人,是十月革命前乌克兰著名的女诗人、剧作家。她的诗歌创作深受谢甫琴科的影响。这首诗以“歌”为主题,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诗风柔美。

  三部作品使我们了解了几位乌克兰诗人在诗风、诗歌精神上的代代传承,也为我们阶段性地展示了乌克兰诗歌史的发展历程和乌克兰文学史上如银河般美妙的瞬间。文/唐棠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