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金宇澄谈《繁花》:为让人人看懂 下足语言功夫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04日15:52 来源:新民晚报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上海作家金宇澄

  上海作家金宇澄的《繁花》2011年5月开始在网上连载,2012年在《收获》发表,2013年推出单行本,如今已印刷9次。近两年来,这本以 沪语写就的小说不仅获得各种文学奖项,更成为圈内坊间热议的话题。昨天下午,金宇澄用两个小时为思南读书会的读者剖析《繁花》,现场水泄不通。他还透露, 大导演王家卫也看中了这部小说,有望将其改为影视剧。

  懂上海话用上海话读

  《繁花》语言的奇妙是其最为引人关注的一点。懂上海话的读者,大概读不到五句话,就会不自觉地开始用上海话来念《繁花》。为什么要写上海话?金 宇澄说,因为最初是在弄堂网上发帖子,在弄堂网上,“大家都讲上海话,等于是你的邻居。我也发了一个帖子,就是《繁花》初稿的帖子。”

  金宇澄是《上海文学》的老编辑,他每天会接到来稿,但很多没有文字的特色。“你把作者的名字盖掉,就不知道这个人是谁。文学最好的方式就是每一 篇小说都有个性,个性的东西首先是通过文字表达的,是灵魂,是它的面孔。”金宇澄感叹说,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小说作者都非常热衷于对小说语言、形式的 探究,但后来对文学基本的追求,包括语言这一块就慢慢薄弱下来,“我们去写电视剧,电视剧根本不管语言,就看靠演员来演的故事好看不好看,不像小说。”

  不懂上海话也不影响

  懂上海话的固然能在阅读《繁花》时如鱼得水,不懂上海话的,也不会有什么阅读困难。金宇澄说,《繁花》在网上是用上海话写的,到最后三分之二的 时候,他逐步意识到,不能仅仅让上海人看明白。“去年上海书展,主办方说你能不能用上海话现场读一下《繁花》,我说我不读,因为在座有外地的朋友。在目前 的状况下,我需要的是沟通,我希望所有人能够看我这本书,看懂这本书,能够看懂上海人的情况和生活,我不希望制造什么障碍,我不愿意这么做。”

  为了消除这种障碍,金宇澄在小说出版之前,足足修改了20遍。小说出来后,有语言学家撰文表示,里面上海话的使用不规范,但金宇澄说,他本来就 不是想写标准上海话的小说。“《繁花》里面基本上没有‘侬’,这个字上海话实际运用得最频繁,那是为什么?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当一个外地的读者翻开一本 书,里边间隔五六个字就是一个‘侬’,我相信他就看不下去,一本书里频繁出现这些符号,肯定对这本书的流通不利。所以我尽量做到能让人看懂,有点用心良 苦。”

  还有,诸如“铁板新村”这些非常形象的词,在使用时,金宇澄都会在前面做一些解释和铺垫。“实际上,上海特色就在我们日常使用的这一大堆东西里,你要去精心地挑选出来。”

  对上海话非常有信心

  虽然年轻人的上海话常被抱怨“越来越不地道”,但金宇澄提出,“应该注意到,和我们生活紧密相连的那些外来者,上海话也讲得和上海人一样好。这就说明上海话不会消亡。我对上海话非常有信心。”

  对上海话同样有信心的,还有王家卫导演。去年12月,王家卫来上海跟金宇澄见了几次面,因为他有意将《繁花》拍成影视剧。“他说非常喜欢这本 书,还说实际上找你是要认识你这个人。”王家卫说,他已经想好了怎么去改编,而且要电影电视一起做,电视剧做成美剧的形式。“他讲了一句让我非常感动的 话,他说‘我全部要做上海话’,这个非常感动我。因为我自己都知道,上海话边缘到这个程度,可以说没有一个导演,在目前情况下敢说这句话,我想来想去只有 王家卫敢做。”当然,金宇澄也强调说,事情还没完全定下来,说给大家听,是作为花絮。金宇澄还透露,《繁花》有望改编成四部相对独立但又互相关联的话剧: “分别是上只角、下只角、男人、女人。”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