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协新闻 >> 正文

阮章競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在京举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1月20日16:02 来源:中国作家网
阮章竞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在京举行阮章競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在京举行
会场会场

  2014年恰逢诗人、画家阮章競诞辰100周年。1月20日,由中国作协主办的“阮章競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贺敬之致信祝贺。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钱小芊主持会议。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书记处书记李敬泽等出席会议。

  生于广东中山的阮章競一生转战大半个中国,他过太湖、越太行、进北京,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祖国的革命事业和文学事业之中,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追忆他的一生,人们心中总会油然生出敬佩和感激之情。长篇叙事诗《漳河水》、童话诗《金色的海螺》、长诗《白云鄂博交响曲》和《勘探者之歌》等作品至今仍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进。

  阮章競曾说过,“解放区的诗人,是通过战火的熔炼自我完成为诗人的”,这基本也是他的真实写照。无论在抗日战争中,还是走向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他都始终坚持信仰、忠诚于艺术。铁凝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阮章競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组织方面的贡献,她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阮章競是一个熠熠生辉的名字,他的作品长久地留在中国人的记忆之中。和他那个时代的许多作家一样,他的写作与国家兴亡和民族安危紧密相连。从青年时代起,他就首先是一位英勇忠诚的革命战士,在炮火硝烟中经受着生死考验。抗战爆发后,阮章競北上太行山,走向抗日救亡的前线。在戎马倥偬的战斗中,他从未失其热烈、执著的诗人本色。对他来说,创作就是战斗,一支永不不下的笔就是一支永不熄灭的火炬,在暗夜中激励着人们奋勇前行。

  铁凝谈到,1940年代后期,阮章競进一步明确了文艺大众化、民族化的方向,为此进行了自觉的探索,迎来了创作的高峰期和收获期,长诗《圈套》《漳河水》等如清冽的河水一般,滋润着人们的心灵。他以具有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诗歌,以对中国故事的深情讲述,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955年以后,他先后写出《新边塞行》《白云鄂博交响曲》和《勘探者之歌》等一批作品,展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宏伟图景和建设者们豪迈、高昂的精神风貌。长篇小说《山魂》和晚年写就的诗集《晚号集》,为时代留下了鲜明的注脚。

  铁凝指出,阮章競深深地扎根在人民生活的丰厚土壤中,人民在他心中始终占有最高位置。说真话、说出人民的心声是他毕生践行的艺术信念,体现着一个革命者的高贵情操。在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取得了多方面的艺术成就,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我们缅怀和纪念阮章競,就是为了从中汲取力量,在中国人民创造历史的实践中书写“中国梦”的最新篇章,推动中国文学的创造与发展,回报我们的祖国和人民。

  回首当年事,墨焰火熊熊。来自北京、广东、山西、内蒙古等地的专家、学者及诗人的亲朋故交汇聚在一起,共同追忆往事。高洪波认为,作为一个从解放区走出来的诗人,阮章競是一个与时代和革命共同前进的歌者。他是一个真正的诗人,一手执笔、一手执枪,为革命和人民放歌,为民族解放呐喊。从诗歌艺术来看,他擅写长诗并常以故事入诗,在创作中熔铸了画家对色彩和事物的敏感,而他将方言入诗的创作又赋予当代诗歌独特的魅力。

  程惠民、刘恒等至今仍记得与阮章競在北京市作协同事时的往事,刘恒回忆道,在阮章競生命的最后几个月,放在他病榻上的是一叠叠诗稿,后来这些诗稿以《晚号集》结集出版,那是有温度的,有质感的一部诗集。刘恒始终对那一代人心存敬意,认为他们在青年时代选择为革命和信仰献出生命和才华,在革命的大潮中始终不放弃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在艺术的浪潮中能坚持自己的艺术个性。“惟有创作才能体现作家的价值,这是先生留给所有人的资源”。

  尹一之、杜学文、尹世霖等对阮章競宽容大度、刚正不阿的秉性印象深刻。他们中有的曾与诗人在《诗刊》一起工作过,有的曾在诗人长期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受到其精神的感染。在他们的讲述中,诗人的形象在一件件小事中逐渐完整、鲜活起来。在广东,阮章競是当地人心中的“大人物”,他的许多诗歌观念对一批当地诗人产生了重要影响,诗歌要弘扬真善美、要与百姓血肉相连的观念流传至今。在山西,《漳河水》中塑造的一个个人物依然活在人们心里,虽然时过境迁,但他们背后的社会变革活生生地留存在了诗歌之中。在内蒙古,那些抒写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诗篇激励着一代代产业工人,几代人的奋斗串联成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

  “他是诗人,是画家,也是书法家,始终怀有文学的理想,艺术的信念,始终热爱祖国和人民”。阮章競的女儿阮援朝以此概括父亲的经历,并对与会嘉宾表示真挚的感谢,但他最终还是一个诗人,因为他有一颗永存的诗心。(李晓晨/文 杨云/图)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