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哲夫:文学是一棵兼收并蓄的大树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1月06日16:13 来源:三晋都市报

  三晋都市报:早在上世纪80年代,您即以生态长篇小说扬名文坛。1997年以后,您转向报告文学创作。著名评论家、中国作协创研部理论处处长李朝全认为,如果说1997年前的您是一位书斋里的作家的话,那么,从这一年开始,您走出了书房,深入田野、大地和民间。这次“出走”从整体上改变了您的创作风貌和品格。请问,是什么促使您做出如此的创作转向的抉择?

  哲夫:文学是一棵兼收并蓄的大树,小说、诗歌、戏剧、影视、纪实文学等,都是这株大树结出的果子。小说可以虚构故事,纪实文学必须写真人物和事情,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是文学一类。形式限定内容,内容又决定形式。1997年我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哲夫文集》十卷本,每本四十多万字,是从六百万字中选出来的。那时我还没有涉猎过报告文学,所选多为小说散文之类。生态小说是国际性热门主题。人类对自然的贪婪掠夺与自私的使然,使人类变成了一个毒孩子。要想从根本上消灭或是延缓世界生态环境的污染,必须首先洁净人类自身。只有人类彻底觉醒,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是消灭环境污染!直接干预社会,是我改弦更张的初衷。同年我采访并撰写了长篇纪实文学《中国档案》上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上册名为《红色档案》,下册名为《黑色档案》。《红色档案》涉及到中国两代领导人,不光写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还写到江泽民、李鹏、朱镕基、万里、宋健等人,其中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和从未披露过的背景,等于中国环保从无到有立了个专项档案。下册称之为《黑色档案》,主要是写淮河的污染关系到四省广大地区1.5亿人的生死和存亡。将好人善事归入红色档案,使“清”者不昧,使“善”者不亏,使“积德”者不悔,让人民感怀,并永志不忘。把“浊”者、“恶”者、“缺德”者,实事求是地纳入黑色案卷,公之于民众,曝之于社会,让社会和国人共同监督和审判他们的德行,使他们幡然悔悟,痛改前非。书中所写都是结结实实的真人真事,如果以小说的形式来灌装,就如同用玻璃器皿来装熔化的钢水。钢水只能装在钢包里或是干脆灌装进模具中,酒水才可以装在瓶子里。小说是可以细细品味的,纪实文学却是结实的东西,砸在地上可以砸个坑,而社会和生活需要不时地砸这样一个坑。砸不了一个坑,竖一块这样的碑,立此存照,给中国提一个醒,让我们社会打一个“激凌”,对“清官”们叫一声好,冲“污吏”们击一猛掌,为老百姓说一两句真心话,也是好的!

  三晋都市报:作为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中华环保世纪行”执委会特邀的唯一作家,您连续6年参加“中华环保世纪行”在全国各地的采访活动,足迹踏遍中国的主要山川、河流、湖泊以及林区,创作出版了中国首套百万字的生态纪实文学丛书——《长江生态报告》《黄河生态报告》《淮河生态报告》。有人说,这百多万字的作品不仅仅是一字字写出来的,也是一步步丈量踩踏出来的。请谈谈这样的采访活动对作家创作的意义。

  哲夫:我参加全国人大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团的起因就是《中国档案》。我撰写这本书时采访了许多人,其中包括国家领导人。书出版后,当时的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曲格平先生很赞赏,他当时是国际著名的环境保护专家,也是中华环保世纪行的始作俑者和直接领导者,他特邀我参加了每年一次的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不是偶然的一时兴起,而是有着长期的思考和长期的积累。生态问题也绝不单单是一种创作题材,或者一种主题样式,而是融入了我的生活、事业当中,成为生活事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纸上得来终觉浅”,必须有自己的真体验和真感受。我总是把自然界的污染和社会的污染联系起来一并审视,以为当今社会有两大污染,一个是社会污染,一个是环境污染;有两个生态,一个是人文生态,一个自然生态。指望单纯解决某一个问题而有意忽略另一个问题,都不能从根本上遏止它们的势头,只有双管齐下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

  我第一次参加中华环保世纪行是1999年走黄河。从北京出发到黄河源头,然后从源头走向黄河入海口东营。跨九省,行程万里,走了百余天,之后写成了长篇纪实《黄河追踪》,首发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曲格平主任主持会议,当时李鹏还出席了会议。那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力度之大由此可见。后来是采访中西部地区、滇池、太湖、长江、新疆等地,每年一个选题。走长江走的时间最长,是从长江尾闾上海出发,穿越长江流域13省,一直走到长江源头沱沱河,走了108天。记者们中途轮换,而我却从始到终。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单方面的、孤立存在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国计民生、经济发展、贫富协调等方方面面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社会大问题。

  三晋都市报:今年9月8日,由山西省作协报告文学专业委员会在山阴县举行了哲夫报告文学研讨会。与会领导和专家认为,您在长达40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不断追寻文体变革,无愧为国内环保文学创作领域领军人物。您怎么看待这样的评价?

  哲夫:流行的说法,这是一种鼓励和鞭策。事实是,这是一种安慰,也许是廉价的无实际效果的。这些年我从事环境题材的写作,无论是内心感受还是现实处境,对于我来讲都是非常苦涩和无奈的。环境题材的文学作品在某些领导和某些读者的眼里,根本不是文学,他们这样说:环境文学还叫个文学?而事实却是,环境文学或曰生态文学是一种应运而生的危机文学,最近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书,名为《生态文学》,是中外七国生态学者历时6年共同完成的大学教材,这部作品涉及中、美、英、法、日、德、印多国生态文学文本和生态批评体系。将中国生态文学置于全球生态文学语境下进行透视还是首次,中国方面,曲格平、徐刚、我排前列。还有,我的环境文学作品被列入国家级研究课题“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名称:改革开放以来生态文学创作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AZH017。《论哲夫的生态文学创作》。作者:高旭国闫慧霞。原载《西华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我想说的是,生态文学是人类应对生存危机的一种文学自觉和自救手段,其人类性与全球性彰显无遗。环境是生命和一切学科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请不要瞧不起生态写作。

  三晋都市报:迄今为止,对您的人生影响最为深刻的一本书或一位作家是?另外请介绍一本您近期比较喜欢的书,分别谈谈理由。

  哲夫:我早年喜欢凡尔纳的作品如《海底两万里》,现在喜欢《后天》《阿凡达》《盗梦空间》之类。理由只有一个,这些作品充满了想象力和生命活力,有前瞻意识、人类意识、鲜活生动。

  三晋都市报:作品离大众越远,大众离文学越远。文学还会再有上世纪80年代的“轰动效应”吗?面对人民大众的疏远,怎么唤起大众对文学的热情?

  哲夫:泛娱乐时代,文学不会泯灭,但肯定会萧条。文学的出路在哪里?每个人都在想,但每个人都不说。文学已经快餐化、实用化、庸俗化,而且在可见的未来可能会越来越小众。纯文学要么写出来深藏书斋,要么去媚俗,似乎不可调和。其实,如果你不关心别人,别人怎么会关心你?你在深情地抚摸自己,不关心人类前途、百姓命运,凭什么要人家关心你的作品?

  三晋都市报:改革开放后山西文学曾有过“晋军崛起”,在全国广受瞩目,请问山西文学目前在全国处在一个什么位置?新的“晋军崛起”可望什么时候到来?(山西作家的后备队伍建设如何?能否一浪更比一浪强?)

  哲夫:以现在的态势看,我们老中青三级梯队,尤其是青年作家,近年来势头非常好,如阎文盛、孙频、手指等人,已经走向全国。事实上山西的文学从来都是崛起的,以后会更加崛起。

  三晋都市报:网络文学异军突起,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你会写网络文学吗?

  哲夫:我在网易、新浪等都有博客,几个加起来有三百多万粉丝,也就是说,随便发个作品,有许多人能看到,比一份市级报纸发行量大多了。我是山西最早用电脑写作的人,还参加过30省作协副主席长篇小说联展活动。网络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主流媒体,传统文学偏安一隅或分庭抗礼意义已经不大。相互融会贯通磨合渗透,或许会催生新一轮文学繁荣。多一个创作平台,多一扇阅读窗口,多一款文学手段,多一座沟通世界的桥梁,多一条走进灵魂的通道,多一些社会繁荣,多一点个人所得,何乐而不为之?

  哲夫,中国作协会员、山西省作协副主席、太原市作协名誉主席。太原市文联专职副主席、党组成员、太原市文学院院长、《都市》主编、一级作家。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山西省环境文化促进会副会长。

  1977年出版处女作长篇小说《啊……》,已出版发表作品千万余字,主要作品有生态系列长篇《黑雪》《毒吻》《天猎》《地猎》《极乐》《天欲》《地欲》《人欲》等,环保纪实长篇有《中国档案》《黄河追踪》《怒语长江》《帝国时代的黄河》《执政能力》等,电影有《毒吻》《零点行动》等。1997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哲夫文集》十卷本。2003年《哲夫文选》十卷本由美国强磊出版社出版。

  获“中国图书奖”“冰心文学奖”“首届中国环保文学优秀作品奖”二届、四届“赵树理文学奖”“北京文学奖”等,电影《零点行动》获“华表奖”提名奖。2007年被国家环保部授予中国“绿色卫士”称号、为山西省首届“环保形象大使”。获山西省跨世纪文艺新星、山西省德艺双馨优秀文学艺术工作者、山西省首届环保宣传奖等。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