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协新闻 >> 正文

文学的未来仍然是美好的

——中国当代文学的评价危机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2月27日16:45 来源:四川日报 吴义勤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极大地刺激了国人对于文学的热情与关注度。令人遗憾的是,莫言的获奖并没有消除国人在对待中国当代文学问题上的巨大分歧:既有人为莫言及其所代表的中国当代文学欢呼,又有人对其彻底否定甚至因而对诺贝尔奖本身也产生了怀疑。

  事实上,这种分歧由来已久,肯定与否定、悲观与乐观一直纠缠着中国当代文学。

  一方面,有学者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成就作了极端肯定的评价,认为中国当代文学特别是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已经处于有史以来的最好时期,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另一方面,则是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极端的否定,部分学者甚至认为中国当代文学全是 “垃圾”,认为中国当代文学没有精神高度和文学高度,没有对于现实的批判力度,作品数量多但没有产生经典,作家数量多但没有出现大师。

  这两种观点因其极端而变得无法调和,造成了人们对于中国当代文学认识的误导,造成了中国当代文学的评价危机。表面上这种危机是由不同的文学观点、文学认识、文学判断造成的,但背后有着更复杂的社会背景。

  全民阅读危机是导致中国当代文学评价危机的社会根源。一方面,国民的文学阅读量迅速下降,甚至专业读者、文学工作者的阅读量都少得可怜。大量的文学作品创作出来无人问津,而且古今中外很多公认的经典也无人阅读。另一方面,阅读方式的改变也造成了文学感觉的消退与文学性的流失。文学阅读需要品味与把玩,需要对细微的、深层的东西的体会与思考,但是电子刷屏追求的是速度和一目十行,这必然会忽略文学最为深层和本质的东西。

  文学批评的话语危机是当代文学评价危机的表现形态。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同为文学双翼,在一个好的文学时代,二者常常互有促进,互为因果。但是,当下的文学批评却陷入了严重的话语危机和伦理危机,文学批评日益失去公信力与权威性。

  当代文学经典化的滞后以及对于“经典”理解的误区是当代文学评价危机的理论根源。现在的问题,不是中国当代文学没有经典、没有大师,而是我们对于经典、大师不敢承认。在“经典”问题上的认识误区不仅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化,也造成了对中国当代文学评价的偏差。

  因此,我们应该营造一个宽容的、健康的文学生态,我们有这么庞大的作家队伍,有这么好的文学环境,只要我们的读者、作家、批评家有一个正常的努力,我相信文学的未来仍然是美好的。

  (吴义勤,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教授、博导。)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