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协新闻 >> 正文

《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字版的意义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2月04日09:32 来源:中国作家网 石一宁

  作为惟一的国家级少数民族文学刊物,《民族文学》目前已拥有6种文版。1981年创刊的汉文版早已享誉文坛,而2009年创刊的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版和2012年创刊的哈萨克文、朝鲜文版,也格外惹人注目。

  《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字版,对促进我国各民族人民团结互助、共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文学是体现各民族精神与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文学这个媒介,大家互相交流、沟通,各民族之间可以进一步凝结在一起,共同进步。少数民族文学,既显在也潜在地对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建设发挥着政治与文化的作用。而《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字版的创办,将这种作用和影响又向更深广的层面推进。《民族文学》现有6种文版,其中5个少数民族文字版分别是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和朝鲜文版。5个民文版的诞生,呼应的是这样一个现实: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朝鲜族存在着大量的母语写作者和读者。在维吾尔族作家中,以维吾尔文创作的占98%以上,由此我们可以判断维吾尔文读者群的巨大。以蒙古文创作的蒙古族作家的作品,据有的本民族作家评论家评估,质量不亚于本民族的汉文创作。比如蒙古族诗人阿尔泰的诗歌就是以母语写就。朝鲜族诗人、《民族文学》原主编金哲也是以母语进行创作。《民族文学》5个少数民族文字版深得母语作家们的青睐,更深受本民族读者的欢迎。刊物走入了农村、牧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其中藏文版还发行到3750多座藏传佛教寺庙,不仅拥有僧人读者,还拥有僧人作者。5个民族的母语读者,通过《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字版阅读到了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们的感言,阅读到了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作品,阅读到了莫言的小说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阅读到了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等作品。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语言又内涵着意识形态的意义和价值。《民族文学》5个少数民族文字版,在国家级的文学平台上体现了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珍视和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民族政策,也体现了在全球化与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当代文学通过发现和壮大文学人口而进一步民主化,从而在更新和更深刻的意义上理解所肩负的国家、民族与社会责任。

  《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字版在语言形式方面,使中国当代文学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应该说,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朝鲜族的母语写作和文学刊物,在这5个民族聚居的地区早就存在。但《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字版通过国家级的平台,彰显了少数民族母语文学的重要性,提醒更多的人们认识到中国当代文学不仅仅是汉语文学。可以说,《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字版的出现,给新世纪中国文学的多样化发展增添了重要的内容。

  促进母语创作,提高创作质量,培养文学新人,是《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字版的题中应有之义。《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字版每期译载国内各民族作家以及世界知名作家的经典和优秀作品,并开辟“母语原创”栏目,刊发母语佳作。蒙古文、藏文和维吾尔文版,迄今分别译载了400多篇作品,还分别刊发了近30位母语作家的佳作。哈萨克文版和朝鲜文版,迄今也分别译载了近百篇作品,分别刊发了近20位母语作家的作品。因此,《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字版是文学交流与借鉴的园地,少数民族母语作家从中获得营养和启发,从而提高文学自信和创作水平。一些母语创作新人,也通过《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字版脱颖而出。

  鼓励文学翻译,壮大翻译队伍,是《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字版的又一重要意义。目前的《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字版是选刊性质,以刊发翻译作品为主,这就决定了翻译家对刊物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字版创刊以来,各文版多的有近140位,少的有近50位翻译家参与翻译工作,此外各文版还聘请了一批母语审读专家。老翻译家找到了又一用武之地,新一代翻译家更是通过《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字版得到锻炼和成长。各文版还分别在北京和内蒙古、西藏、青海、新疆、吉林、黑龙江和甘肃等地举办作家翻译家改稿班和交流座谈会。翻译家们在会上不仅具体讨论《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字版的翻译工作,也深入探讨文学翻译的一般规律,探讨翻译对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字版的创办,对进一步壮大各民族的文学翻译队伍、促进文学翻译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字版还是展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窗口,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的一条渠道。《民族文学》汉文版专门刊发少数民族作家作品,是纯粹的少数民族文学刊物。而《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字版,是包括汉族在内的多民族文学期刊,每期译载的作品除了选自《民族文学》汉文版,还选自《人民文学》《当代》《十月》等全国文学期刊,其中汉族作家的作品占三分之一的篇幅,因此,实质上是中国当代文学选刊。蒙古族、哈萨克族和朝鲜族是跨境民族,《民族文学》蒙古文版、哈萨克文版和朝鲜文版又具有国际刊物的性质,创刊后迅速辐射周边国家并产生影响。《民族文学》蒙古文版发行到蒙古国;哈萨克文版与哈萨克斯坦《世界文学》杂志及国立欧亚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朝鲜文版创刊后,即引起韩国文学界的关注和重视。朝鲜文版译载的铁凝的《咳嗽天鹅》、叶梅的《玫瑰庄园的七个夜晚》和益希单增的《向南还是向东》3篇小说,被收入一年一度在韩国出版的《亚洲小说选》,铁凝该篇小说获得大奖,叶梅和益希单增的小说获优秀奖。2013年8月在黑龙江哈尔滨举行的《民族文学》朝鲜文版作家翻译家改稿班,有12位韩国作家出席。2013年第4期的《民族文学》朝鲜文版,也推出韩国作家专辑,刊发了9位韩国作家的小说、诗歌和散文。2013年1月民族文学杂志社在京举办的“迎新联谊会”,蒙古国、哈萨克斯坦、朝鲜和韩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分别应邀出席。在信息和交通发达的全球化时代,文学被空前迅速和广泛地传播,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优秀作家的作品通过翻译家的介绍,能够走出国门被世界范围内更多的读者阅读;各国、各民族作家对世界、对人生、对生命的杰出思考和优美表达,能够为人类所共享并引发共鸣。《民族文学》几个少数民族文字版无疑也承载着这样的意义,因此它们是中国当代文学可以充分利用的一个“走出去”的途径。

  有西方学者认为,任何真正的理解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对话。《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字版译载和刊发国内外各民族作家的作品,正是在国内外各民族文学之间建立起交流与对话的关系。这种交流与对话的关系是平等的主体之间的关系,最终导致各民族人民的心灵沟通与相互理解,使文学因为参与民族团结与人类和平的伟大事业而最大程度地实现审美价值、认识价值和教化作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