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作家群体与文学流派的可能性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0月11日09:21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家群体与文学流派的可能性

  里下河文学流派研讨会在江苏召开

  在中国社会不断进入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中,一个地方人文气息浓郁的文学群体——里下河作家群,以其独特的审美风格与文学品质逐渐被文学界所关注。 近日,里下河文学流派研讨会在江苏泰州国际写作中心召开。研讨会由文艺报社、江苏省作协、泰州市文联联合主办,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出席研讨会并讲话,中 共泰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倪斌在会上致辞。研讨会由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和《文艺报》总编辑阎晶明主持。2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研讨。

  里下河是江苏省内长江与淮河之间最低洼的平原地区,区域面积一万多平方公里。这片水草丰沃的土地上有着悠久的文学传统,中国经典长篇小说《水浒 传》的作者就诞生在这里。而今一脉刚柔相济、浸润着丰沛地域文化资源的里下河文学源流孕育而出并迅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胡石言以小说《柳堡的故事》 揭开了里下河文学的新篇章;80年代,汪曾祺更凭借其《受戒》《大淖记事》等数十篇以里下河高邮为背景和题材的小说再度享誉文坛,为里下河文学流派的形成 树起了一面旗帜。此后30多年,在汪曾祺的故乡,包括泰州的兴化、扬州的宝应、盐城的大丰和东台、南通的海安等地,一大批生于里下河、长于里下河的作家、 批评家如毕飞宇、吴义勤、曹文轩、王干、费振钟、朱辉、庞余亮、沙黑、刘仁前、顾坚等相继登上文坛,汇集成为里下河作家群,其众多作品先后问鼎全国重要文 学奖项。

  研讨会上,与会者就里下河文学流派的命名、形成、特点、价值意义、作家作品特色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里下河作家群的形成,何建明认为,里 下河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是里下河作家群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说,里下河是一个低洼地区,常年被河水淹没,这种自然环境给人的生存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里下河人总是千方百计想要走出这个低洼,冲破地理环境所带来的束缚,这就形成了他们坚韧的个性,这种坚韧对里下河文学流派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里 下河作家的创作中自然不乏刚果的坚毅,但是这种阳刚的气质却依然是以温润的诗意为底色的,而这种阴柔的风格又主要体现于里下河作家所创作的一系列少女形象 之中。施战军谈到,以往乡土小说塑造得较为成熟的人物形象都是面对时代进步而踌躇不前、思想保守的老字辈,对于小字辈的描写往往流于平面,甚至是失败的。 而里下河的作家却独辟蹊径,创造出一批各具特色、生动丰满的少女形象。这些充满成长能量的鲜活形象的成功塑造,是里下河作家脱颖于文坛而自成一系的重要质 素。除了人物塑造上的成功,里下河作家在艺术风格上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何向阳看来,里下河作家创作的作品语言尤为独特,这种语言风格既继承了传统文言 的静雅,又融合了乡俗俚语的谐趣,显现出特有的美学意味。

  与会专家从人文地理和艺术创作的层面对里下河作家群进行了分析,大家还从文学史叙事的角度对里下河作家群进行梳理。丁帆谈到,从文学史的角度 看,里下河文学的传统可以追溯到“五四”新文学,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实质上就是作家回忆中扬州的故园风致,因此可以将朱自清的散文创作视作里下河文学流 派的文脉源头和现代源流之一。陈福民认为,从文学流派的角度对里下河作家群进行研究是可行的。里下河文学具有一种别的地区所没有显现的内合力。对此,费振 钟称之为地方文化价值的认同性和整合力。郜元宝提出,在从文学流派的角度对里下河作家进行界定时,首先应规范划分流派的标准和层次,以免造成对既往流派研 究的冲突。洪治纲从微观文学史的角度对里下河作家群的研究予以肯定。他说,对里下河作家群的研究,在文学史研究范式中属于微观历史研究范畴,这种微观历史 研究注重对历史现场的细节把握,是对历史逻辑的细部补充,在文学研究领域方兴未艾,因此对里下河作家群的研究是值得重视的。邵明波则提出,研究里下河文学 流派要打破过去那种以乡土风格为单一特征的评价标准,要从文学价值内部来认证。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还有王山、崔艾真、汪政、张志忠、王尧、穆涛、李国平、张燕玲、林建法、朱小如、陆建华等。(王  昉)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