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刘慈欣:在宇宙与星空的尺度上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0月08日09:19 来源:人民日报 王瑶

刘慈欣在他的作品里塑造了两个世界,一曰大地,一曰星空。

  有评论家称刘慈欣的《三体》单枪匹马地把中国科幻文学带到世界水平

 

  毕业于水电工 程系的刘慈欣,一直“本分”地在山西娘子关电厂担任计算机工程师,而闭塞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中用来自娱自乐的科幻小说创作,却让他“暴得”大名。从1999 年的处女作《鲸歌》算起,他已陆续发表《流浪地球》、《乡村教师》、《朝闻道》、《全频带阻塞干扰》等中短篇科幻小说30余篇,出版《超新星纪元》、《球 状闪电》、“地球往事”系列(即《三体》三部曲)等6部长篇,并创下连续8年获得中国科幻文学“银河奖”的纪录。有评论家称《三体》单枪匹马地把中国科幻 文学带到世界水平。

  刘慈欣在他的作品里塑造了两个世界,一曰大地,一曰星空。前者是经验的感性的物质的易逝的,后者则是超验的理性的精 神的永恒的。在一种科学主义信仰看来,世界的本质和“终极规律”可以由一套清晰而简洁的数学公式与物理定律揭示出来,从日月星辰的运转,到时间空间的维 度,乃至人世间纷繁复杂的现象都被囊括其中。在刘慈欣早期作品《宇宙坍缩》中,科学家们预测出了宇宙由膨胀转为坍缩的准确时间,然而在普通人眼中,这样遥 不可及的事件,与他们眼下的小日子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小说的结局令人悚然:宇宙坍缩同时也是时间反演,因此人类的历史即将在此终结。通过想象这充满戏剧 张力的一瞬间,刘慈欣成功营造出科幻小说中最为核心的“惊异感”,这种“惊异感”来自两方面:“大尺度”和“同时性”,仿佛整个宇宙被装上一个开关,由看 不见的上帝之手轻轻一拨,便将全体人类的命运彻底扭转。这种神迹般的瞬间,同时带来美学与认识论的革命性体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颠覆猝然降临,营造出 神秘的超验氛围,另一方面,变化背后的科学原理又能够被普通人清晰地认知,“究一理而察万端”,凡人皆可以知天命。

  怀抱这样的“启蒙情 结”,刘慈欣一遍又一遍在小说中描绘相似的瞬间:行走在大地上的芸芸众生突然间停下脚步举头四望,发现了星空的存在,发现星空后面藏着永恒而崇高的秘密。 这种发现,展现出“人”相对“宇宙”的渺小,又将“人”供奉在经验和认知的主体位置上。通过对“星空”的审美而营造出个人内心的超越体验,奠定了刘慈欣作 品的美学基调,也使他的作品能够被各类读者所欣赏喜爱。

  借助隐藏在星空中的“终极真理”,刘慈欣用宏大叙事,将人类集体的命运编织其 中。此类叙事的主题,除了前文所述的“启蒙”之外,往往还伴随着“救亡”——由于不可抗的巨大外力,人类整体被置于危境,亿万人的生死存于一线。此时能够 拯救众生的英雄,并非好莱坞科幻大片里肌肉发达的白人大兵,而是由于洞悉了宇宙之理而具有扭转乾坤之力的科学家。借助科学启蒙,人的力量被无限放大。在刘 慈欣另一篇早期作品《微观尽头》中,科学家用粒子加速器轰击夸克,试图穷尽微观尽头的秘密,但微观尽头竟回到宏观,于是超能粒子击碎夸克的瞬间,整个宇宙 也发生了改变。小说中的科学家不禁惊呼:“对物质本原的不懈探索使我们拥有了上帝的力量。”

  这种“上帝的力量”,使得科学家的工作不再 仅仅是个人性,而与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生死存亡息息相关。《混沌蝴蝶》、《天使时代》、《光荣与梦想》、《全频带阻塞干扰》、《吞食者》等一系列作品 中,都渗透着相同的“救亡情结”。而在《三体:黑暗森林》中,“面壁者罗辑”通过对“黑暗森林理论”的参悟,将两个文明的生死存亡,都押在一组空间坐标之 上,从而将来犯的强敌逼退。在刘慈欣笔下,我们能辨识出“陈景润—钱学森”故事的熟悉身影。它们是科学发现的故事,也是民族崛起的故事,其中凝聚着几代中 国人关于现实的焦虑和关于未来的希望。它们的影响远远超越科幻小说之外。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