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协新闻 >> 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 正文

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童话述评: “一种自由的无畏的力量”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9月24日08:55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何向阳

  “一种自由的无畏的力量”,形容童话,我以为再恰切不过。这种力量源自对于另一种与现实不同的新的生活的期盼。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期盼,使纯美的文字写下来,白纸黑字,印证还有一个世界,一个与真实世界完全不同的理想世界,那里,同样有美的存在;那里,万物有灵。

  “一种自由的无畏的力量”,是文字的力量,文学的力量,更是童话的力量,此话并不由我发明,高尔基曾言,童话的幻想“打开了通向另一种生活的窗子,在那里,有一种自由的无畏的力量存在着和行动着,幻想着更美好的生活”。

  就可考的文学记录而言,童话至少存在千年以上,如果古代神话与民间故事也算童话一种的话,人类童话的发展可谓源远流长。历史不论,就个体言,几乎每位成人的文学习得,都从童话开始,我记忆深刻的是安徒生《海的女儿》的善良,王尔德《快乐王子》的无私,而普希金《渔夫与金鱼》告诉我们什么是节制,科洛迪《木偶奇遇记》告诉我们一定要诚实。我们最初的童萌教育,正是通过童话完成的,如果没有童话,我们也会成长,但可能会长成另外的样子。所以,我认为童话是一个人的最初人格的老师,如果人类没有童话,人类也会存在,但是人的心灵或许会是另外一种样子。从这个意义上讲,童话,是儿童文学的灵魂,而且,我以为,它同样也是一切文学的灵魂。所以说,设若没有童话,我们也有童年,我们也会成人,但是,设若没有童话,我们的灵魂也许,不,一定会是另外的样子。

  于此,我认同于“一种自由的无畏的力量”。这是穿越了现实与自然的力量,是非现实,是超自然,是与魔幻牵手、与灵性结伴的力量,是一种来去自由、天马行空的力量。这种力量在金波先生的《我们都是小绿人》中得到了极致的体现。《我们都是小绿人》是金波“我喜欢你”系列之一,也是“小绿人”系列的第三部,是《追踪小绿人》和《又见小绿人》的续篇。变成小绿人的旅程,暗喻了生命中必然的一个历程,对于这个旅程而言,我们需要的不只是认知世界的好奇,或者重建家园的勇敢,我们更需要一种成长的自信,一种对于自我能够完成生命中华彩乐章的绝对的信心。金波以铅华洗尽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一种仰望的奔跑,一种有目标的奔跑,一种不怕重重困难的一往情深的奔跑,这种信念,能使我们的生命跨越万水千山,能使我们填海造田,能使我们不只生活在一个现实的世界,而且还能获得一种俯瞰世界的远阔的视野,“我”由此,“获得了两种身份”,“有了两个世界”。一切都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和转换,一切宛如生命的自然行进。

  好的童话必然是带有精灵气的,而这精灵之气,却是由人完成的,人与精灵之间,在某些时候,某个群落,他们之间可以互换,金波童话的可贵不仅在教会了我们专心致志的信念是达成一切目标的前提,而且寓言了生命的另一种形态灵魂的存在。左昡《住在房梁上的必必》中的“必必”,正是这样一种灵魂式的存在。必必原住在一所小房子里与康外婆、狗拉拉相依为命,但城市扩建高楼群起,小房子推掉了,康外婆搬走了,必必留恋于往日的温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的温暖,但他并没有在历史的必然进程中自暴自弃,而是勇敢地站在高楼之顶,他像巨人一样地站立,只是为了给高楼上的孩子送去一个美丽的梦。这个童话里,我们看到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变迁,在这样的过程中势必会有一些传统的文化伦理的东西被解构掉,而必必一代也势必会体察到社会变化中的人情冷暖、苦辣酸甜,但必必一代并不悲观,而是勇敢地站起来,从小房子必必变成了高房子必必,虽然他的形态有变,但是他的职责仍是不变的,他小心地保留着那些美好的梦,将它们送给高楼大厦中睡梦中的孩子们。这个梦,关于历史,也关涉未来。好的童话,必有精灵在。必必就是这样一个精灵的化身,他有着对现代化进程的必要的反思,又有着对美好生活的纯洁的向往,他的失落,他的憧憬,都是那么地令人心动,读之含泪不语,却又破涕而笑,正如书中所言,“……走了的,会以另一副模样回来;离去的,会以另一种声音重生;消失的,会在另一个时刻出现”。如此,生命的复杂、丰富与不朽,都在这张白纸上展开。

  神奇、美妙、虚幻,却又真实、亲切、可信,从而收获纯净、美好和善良,这个过程,却是上下求索、苦尽甘来的。汤汤的《汤汤缤纷成长童话集》给我们呈现的正是这样一种成长的过程。这部童话集,包含《一只蛤蟆叫太阳》《喜地的牙》《青草国的鹅》三部童话。三个故事里最打动我的还是《喜地的牙》,欢天与喜地姐弟两人求学的平静日子,被喜地的换牙打断了,喜地换牙换得惊天动地,不但发烧、大发脾气、性格大变,而且身体也发生了多处变异,在换牙过程中,喜地越来越丑,越来越可怕,给家里带来了无尽的麻烦,学不能上了,家里也成了战场一般,最终家人们拒绝了兔子人的一再来访和将喜地带走的请求,而是让暴烈如恶魔般的“怪物”喜地留在身边,帮他渡过成长的一个个难关,从而使一个健康的喜地破茧而出,回归到一个正常的男孩的样子。童话向我们揭示了成长的秘密,成长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它依赖于环境才可完成,如果喜地处在一个家人遗弃的环境里,那么喜地的换牙便真的成了一个做不醒的噩梦,但家人的关心爱护与不离不弃,最终战胜了来自于我们身体内外的恶魔,从而使成长之痛变成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刘海栖的《没尾巴的烦恼》,写的也是成长,这部以小老鼠壳儿为主角的童话充满意趣,其叙事从容不迫而又引人入胜的功力,来自于作者世事洞明后的人情练达。刘海栖以洒脱、遒劲的笔调,通过对老鼠一家艰辛创造幸福生活的记述,塑造了成长中的小鼠壳儿活泼可爱的难忘形象与欢快率真的可贵性格,老鼠壳儿可爱到练习霹雳神尾功不小心被树上的松鼠掉下玻璃而切断了尾巴,从此烦恼开始;童话更可爱的是写到壳儿的爸爸鼠面与妈妈鼠花家庭建设中的互敬互爱,正是有这样安稳的家庭,小鼠壳儿才可能有无限发挥的创新性。整部童话显现出纯正的艺术品位与充满智慧的想象力,其将勇敢乐观、独立自主的优秀品质与质朴真诚、豁达慷慨的价值取向融入轻松展开的故事情节,从而达到了整部作品妙趣横生,寓教于乐的艺术效果。

  与魔力与灵性结伴,童话的另一个特点不仅在于人与动物之间的身份切换,还在于它常常赋予“物”以灵性。“通灵”,是童话的一个重要的特征。萧袤《住在先生小姐城》便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文本。这部童话也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文本。它的通“灵”不在于外在的魔力,而在于事物和物体、物质本身便有其内在的魅力。比如1先生,他“喜欢立正”,走路飞快,喜欢冒险,而又异常认真,“干什么工作都要1是1,2是2,来不得半点马虎”。比如B小姐,她挺着怀孕的肚子,以既快乐又焦虑的心情等待着BB的出生,还有问号先生,感叹号小姐,2小姐与A先生,他(她)们各有性格,各有心情,各有苦恼,也各有憧憬,我感叹于作者的智性与幽默,他竟然将这些标点符号、英文字母等在大人小孩眼里一律看似极端枯燥的“物质”写得活灵活现,有血有肉。这个先生小姐城简直就是一个神奇美妙的世界,这里的居民都是由人格化的阿拉伯数字、标点符号、汉语拼音以及我们先前认为的没有生命的符号构成的。一个个拟人化的故事,焕发着艺术的首创精神与自由而无畏的力量。化平淡为神奇,这可能正是童话作家的一种能力,但这种能力何来?或正如别林斯基所言,“这是一种天赋。这里不仅仅要求有才能,而且还要求有某种天才……培养一个儿童作家需要很多很多条件:需要有一颗天惠的、博爱的、温和的、安详的和孩提般天真无邪的心灵;需要有高深的智慧、渊博的学识和洞察事物的敏锐目光;不但要有生动的想象力,而且还要有生动活泼、富于诗意、能够以活生生和光彩夺目的形象来表现一切事物的能力。”以光彩夺目的形象来表现一切事物的能力,源自于内心的明净与虔诚,在这一点上,萧袤固守纯真而拒绝“成熟”,如果成熟意味着失却纯真的世故,那么,他宁愿做一只停留在青蛙童年状态的“蝌蚪”。

  艺术与孩子一样,需要我们细心呵护,而拥有一颗孩子的心,才可能具有一颗爱孩子的心,这个儿童文学创作的主体心理学,从某种意义上看,其实并不深奥。吕丽娜《对着一千颗星星许愿》写了一个不相信愿望的女孩小蓝,经由外婆的童话——绒布熊、红木马、小提琴的各个愿望的坚持与实现,而终于相信了愿望的存在和“不光要有愿望,还要为愿望付出努力”,“不光要有愿望,还要相信自己”,更要在实现愿望的路上,“要一心一意!一口气爬上山顶,任何情况都不可以停下!”正是由于这些等待、坚持与寻找,童话里的主人公才看到了另一扇门,“有时候,在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之间,会突然出现一扇神秘的门,通过这扇门,你就能从一个世界走到另一个世界里去啦!”小蓝合上了外婆专为她写的故事书,那些儿时的玩具在她的记忆里一一复活,这些记忆中的珍宝指明了她寻找未来梦想的通道,并同时也找到了坚持愿望的力量。

  “一种自由的无畏的力量”。这种力量存在于张秋生《会说话的稻草堆》中,他的小巴掌童话深受少儿的喜爱;也存在于杨老黑《阿皮奇遇记》里,他从中国民间乡土文化中汲取营养而原创的中国菜式,让人眼前一亮;当然,还有商晓娜《小木耳和微笑的信》中将微笑带给每个需要它的人的小木耳的快乐,有陈维《变成松鼠的女孩》构造出的另一个懂得省思的自我,有毕然《树林消夏音乐会》中“一棵老胡杨站不住了,轰然倒地”和“月光像碎银一般透过葡萄架星星点点的散落一地”文字中流露的新疆风情,有童话界知名作家葛冰《雨雨的桃花源》的大胆想象,有冰波的“阿笨猫”、汤素兰的“真美丽”、骆平的“隐身草”、郑允钦的“超级大赢家”、常星儿的“瓦罐公”、鲁冰的“戴胜鸟”,郝天晓的“飞猫侠”、李浚丰的“骑风马的雪孩子”、周古平的“九头鸟”等一系列鲜明的形象,以及英娃《白雪图书馆》、余雷《风的名字叫后来》等动人的故事,更有安武林、肖定丽、杨净、流火、湘莲子、钱欣葆、张锦贻等人的优秀作品,正是他们,使得这种力量穿越了人与人之间心的壁垒,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自我、认知世界的窗子。风就这样吹进来,自由而无畏;风就这样迎面吹,带给我们的是“人生的价值被重新发现”的美好乐趣与巨大欣慰。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