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协新闻 >> 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 正文

高洪波:在繁荣和收获中期待辉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9月24日08:53 来源:中国作家网 刘 颋

  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评委会主任高洪波:

  在繁荣和收获中期待辉煌

  记  者:应该说,每一次评奖都相当于一次大考,这次“儿奖”的评奖,可以说是近3年来儿童文学创作的一次大考,您认为这次大考的成绩怎么样?

  高洪波:这次的参评作品,首先在数量上比上一届多出将近1/4,也就是110部;第二,获奖作者的地域分布比较宽泛,有13个省市的作家获奖; 第三,获奖名额的宽泛度增加了,20个名额里有16个作家是第一次获奖,以前获过奖的只有4个人;第四,这次获奖作者的年龄跨度比较大,从91岁的任溶溶 到“80后”的左昡、陈诗哥等。还有汤汤、孙卫卫、张洁,他们的年龄都不大。

  从门类上讲,我认为,近年来儿童文学界长篇创作繁荣,童话创作坚挺,低幼文学崛起,诗歌与散文状态良好,科幻大进步,纪实较低迷,寓言很无奈。

  记  者:具体来说,长篇小说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高洪波:长篇小说的繁荣表现在:第一,题材选择上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比如张之路的《千雯之舞》,实际上是跨文体写作的作品。你说它是幻想小说也 行,说它是长篇小说也可以。在小说中,张之路把中国的汉字进行了独特的“张之路式”的魔幻解释,通过一个图书管理员的前生今世,寻找一个雯这样的女孩。这 个构思的巧妙程度是一般人达不到的。

  曹文轩的长篇小说一直是写江南水乡。我开玩笑称他是“三优”作家,优雅的写作姿态、优美的文笔、忧郁的写作风格。他的《丁丁当当·盲羊》突破了 以往的写作。小说写两个傻傻的孩子丁丁和当当,用他们的人生折射这个社会。这种表现方式在曹文轩以前的写作里很少出现,他等于是在挑战自己。

  另外,写乡村少年生活的好几部作品都非常好。像邓湘子的《像风一样奔跑》、胡继风的《鸟背上的故乡》、牧铃的《影子行动》,还有李秋沅这位年轻 作家的《木棉·流年》。在小说中,她对家族史的书写进行了重新的解释,评委们评价她写的是“新版《城南旧事》”。所以说,长篇小说这次是让我们很惊喜的。

  记  者:这次获奖的长篇小说里有4部农村题材的,但在整个长篇小说市场中,农村题材并不占优势。这样一个结果是评委会有意选择吗?还是说作家在描写农村的时候,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水准、审美造诣等的确高于那些写都市题材的作品?

  高洪波:我觉得,从评委的阅读感觉来讲,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城市题材中写一些校园生活的也有。但是,总体感觉艺术水准上不如写农村题材的那些作 品。这个现状不光是儿童文学,整个中国当代文学都是如此,经典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农村题材的。从中国文学血脉基因的发展来讲,“五四”以后的农村题材作品整 体长于、优于城市题材作品,这和中国的社会结构、文化基因有关。儿童文学是当代整个大框架下的儿童文学。所以,你看到像小说、童话等需要想象力的作品里面 很多是以山乡为背景的,因为田野、农村、山乡、大自然更贴近童话,也更方便想象。我觉得,农村题材可能不光现在占优势,以后再发展下去,在农村和城市的对 比中,恐怕农村题材的百分比还是要高一些。这是作家的一种选择,或者说是中国作家的生存状态折射在写作中的一种存在意识。

  记  者:事实上,有更多的城镇儿童读者希望看到一些高水准的、能和他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作品,但是从评奖结果来看,往往是农村题材的作品占优势。这中间就有产出和消费,也就是读者期待和作家、出版社生产之间不对等的问题。对此您怎么看?

  高洪波:在幼儿文学领域里面,《幼儿画报》现在已经发行200多万了吧,它面对的是幼儿园的孩子,而幼儿园的孩子里城市孩子占绝大多数,它所表 现的一些题材、故事、童话好多都是针对性很强的,都是以城市生活为主的。这次获奖的两部低幼作品,一个是《小嘎豆有十万个鬼点子·好好吃饭》,还有一个是 《穿着绿披风的吉莉》。前者是城市题材,后者的题材好像跟城市、农村都无关,但是它里边表现的情感还是属于城市心态的。在低幼作品中,大量都是城市题材 的,比如王一梅的《住在树上的猫》、孙幼军的《小狗栗子球》等,都是适合城市孩子和幼儿园孩子阅读的。从这个角度来讲,你刚才说的那种调整,只能让它自由 调整,让市场来选择吧。

  记  者:中国图画书的发展经历了从大量推出引进版,到现在的大力推出原创,这是否就是您说的崛起?

  高洪波:原创作品的确越来越多了,原来很多写成长题材类长篇小说的,像曹文轩等,他们现在放低身段、降低姿态,给更小的孩子们写图画书,这是一 个非常好的现象。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确实在调节着儿童出版的生态平衡。图画书方兴未艾,因为它涉及的不光是作家,还有画家的投入,所以图画书的繁荣是两股 艺术家力量组合而成的。

  记  者:图画书的崛起和图画书的本土化,并非一个完全一致的概念。本土化并不意味着一定成功。

  高洪波:30年来,美术界也和文学界一样,他们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每次评奖大家都强调我们是文学奖,所以画家的绘画再好也只能是参 考,最终得到奖励的是作家。这次绘本获奖的是张洁,画家其实也不错,但是只有张洁来领奖,这不是很公平,但是也很无奈,因为我们是中国作家协会的奖项,而 图画书图文并茂,从来都是必须的。

  记  者:童话一直是儿童文学中的重要门类。您刚才提到“童话坚挺”,可否展开说说?

  高洪波:在童话创作领域,这次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了好几个新人,比如说陈诗哥的《风居住的街道》。这是个短篇童话,但写得才华横溢。陈诗哥的出 现,让我们看到中国青年作家对童话的全新理解和诠释的一种视角,表现力也让人耳目一新,基于这个我才提出童话坚挺,因为这当中有一些年轻作家在支撑。这些 年轻作家包括左昡、汤汤、陈诗哥,还有萧袤。他们的思维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童话写作,他们是改革开放中成长的一代作家。老作家依然写得很好,像孙幼军、北 董、冰波、刘海栖、杨老黑等,但青年作家的童话里边有一种奇异的、一种经过了世界眼光扫描之后再进行自己童话创作的大视野和新鲜感。此外,他们的创作愿意 慢下来,慢慢地写,他们的心很静。左昡的《住在房梁上的必必》之所以被大家看好,就在于她心很静、不浮躁,汤汤也是这样,所以我说获奖的这批作家是我们倡 导的方向。

  中国作家在想象力方面往往和国外作家有点差距,中国作家比较老实,可能也和我们从小的教育制度有关。但是这次评奖中,一批作家的想象力还是让人 感到欣喜,像萧袤的《住在先生小姐城》居然把ABCD这些字母或者12345678全部拟人化,不光是想象力丰富,而且对话非常巧妙、俏皮、机智。

  记  者:在当代散文创作比较驳杂的情况下,儿童散文一直在稳步发展,而且是在有意识地探索什么是适合儿童看的散文,这次评奖中,散文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面貌?

  高洪波:这次的儿童散文状态良好,获奖的散文中有一本书叫《虫虫》,是韩开春写的。这个作家身在基层,很多人都不认识他。韩开春写的虫虫,视角 有点像法布尔的《昆虫记》,但又不完全是,因为他是以乡下少年的视角,写得童趣横生。孙卫卫的《小小孩的春天》、汤素兰的《奶奶星》、萧苹的《请允许我忧 伤地想念》、徐鲁的《小鹿吃过的萩花》,还有老作家樊发稼的《童年生活散记》、赵郁秀的《仿佛就在昨天》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儿童散文因为要照顾读 者受众的年龄段,不可能玩那么多花活。所以,第一,文风都比较朴素,形式上没那么多花样,第二,情感都特别真实,第三,在题材的选择上大部分都是童年视 角,所以叙述是娓娓道来,让你读起来一下子能进入,没有阻隔。

  当代散文写法上有多种探索,但散文应该有永恒的本质,比如说虚构肯定不行,散文的第一要素肯定是真实,情感的真实、叙述的真实。儿童散文保持了 传统散文的一些基本素质,状态良好是我对散文创作的一种评价。我不是说它特别繁荣,因为在儿童文学里面,散文不是强项,也不是大项。

  记  者:任溶溶获奖使儿童诗受到更多的关注。您怎么评价近几年的儿童诗创作?

  高洪波:本次评奖中,王立春的《贪吃的月光》非常有特点,很可惜,因为其他的原因没能获奖,王立春把自然拟人化,灵性无处不在。树与树之间、风与风之间,打架打得披头散发等等,想象奇特、比喻新鲜,从生活口语童谣出发,抵达诗的境界,是近年儿童诗的重要收获。

  安武林的《月光下的蝈蝈》是他多年诗歌的积累,很有质量,成人、儿童都可以阅读,视角新鲜,语言自然流畅。还有任溶溶的口语儿童诗《我成了个隐 身人》,以幽默见长。作为一个儿童诗作者,我觉得他们的状态比前两届都好,看了之后让我非常欣喜。儿童诗的发展有高潮也有低潮,上世纪80年代中期儿童诗 发展得非常好,以金波先生为主的很多人都写过非常优秀的儿童诗,包括柯岩、袁鹰、田地等,而且很多少年也在写,广播电视台常常搞大赛,当时出了一批孩子诗 人。后来慢慢地,整个诗歌品种日渐衰微,出版社也不愿意出。通过这次评奖,看得出很多出版社也调整了观念,开始关注儿童文学的整体生态平衡。

  记  者:本届评奖首次以科幻文学替代原来的科学文艺,为什么?

  高洪波:科幻文学发展很快,本次获奖的就有两部,一个是纯粹的少儿科幻,胡冬林的,一个是纯粹的科幻,成年人也可以看的《三体》。科幻文学是第 一次设奖,原来叫科学文艺。以前科学文艺包含面比较广,有科幻文学、科普散文等等。科学文艺面很大,科幻小说面很窄。这次顺序调整了一下。

  记  者:寓言已经空缺几届了,是什么原因?

  高洪波:这个问题很复杂,有可能还要空缺下去。我觉得寓言创作现在遇到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寓言这个文体,从最早的先秦寓言、西方的《伊索寓 言》《克雷洛夫寓言》到当代作家创作的寓言等,越往后寓言好像和这个时代越对不上了。这次进入大家视野的寓言,说它是短篇童话也可以,微型童话也可以。寓 言用说教的方式来讲理,好多道理已经被前人无数遍地说过了,要想出新有很大难度。在人类文学的早期,寓言具有一种特殊的文本意义,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 瑰宝。诸如寓言形成了成语,好的成语故事都可以理解为寓言,因为成语故事是中国特殊的文化现象,比如《刻舟求剑》《邯郸学步》《画蛇添足》等等。但到现在 为止,能看出寓言的根不是很深,对生活和时代的表现力不是很强,开的花比较逊色,写作者也相对比较少。

  寓言写作需要一种特殊的智慧,这种智慧可能是生存智慧,也可能是政治智慧,也可能是哲学智慧,作家有智慧才能有特殊的发现,而现在中国寓言写作 里边有没有这种慧眼、这种才华,或者这种哲学的准备?好像都看不出来。所以,寓言整体的衰落,我觉得也是很正常的,可能还要相当的一个时期吧。当然,我不 希望它消亡,消亡也不可能。但它要想重新振作难度很大,自从童话进入中国之后,对寓言的冲击一直就没有消解。本来童话寓言像藤缠树,最后,藤越来越茂盛, 结果树萎缩了。

  记  者:少年纪实文学应该说发展势头还不错。这届为什么空缺呢?

  高洪波:这次参评的纪实文学里边有好多是写问题少年、写看守所、写少年心理问题的。但这次评委会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批是非儿童文学界评委,另一 批是儿童文学界评委。非儿童文学界的评委比儿童文学界的评委还要多几个。非儿童文学界评委比儿童文学界评委更关注少年纪实文学里涉及早恋、早孕问题的描 写。我印象里,《我们的青葱岁月——中学生情感和心理成长写真》和《别放弃我——16个失足少年的流浪经历和内心迷惘》儿童文学界评委还是比较看好的,后 来在大评委会上,不少非儿童文学界评委对作品里面一些涉及少年隐私的描写有看法,最后形成了空缺的结果,这也符合评奖条例,虽有缺憾,但无可厚非。

  我个人觉得,问题少年现象是值得作家们关注的,但是报告文学作家怎么写、怎么采访、怎么深入他们内心,以什么样的作品反馈这个社会,这些方面还 有待打磨提高。当年柯岩的《寻找回来的世界》就非常好,但目前达到那个水平的基本没有。这可能也和现在报告文学的整体现状有关系。在多媒体时代,广大读者 和报告文学作家同时获得的信息差不多,那么,报告文学文本在这种迅捷大量的信息面前该怎么取舍,如何进入创作并取得圆满的结果,是值得儿童文学领域内报告 文学作家深入研究的课题。

  记  者:评奖是总结,也是未来努力的方向。从本次评奖来看,有哪些问题是今后儿童文学创作与发展中需要注意的?

  高洪波:我认为,儿童文学创作需要奇妙能力,起码要有童心,要保持心灵的纯粹。眼睛要善于观察,想象要明快飞翔,心灵要乐于体味。这是我的三个观点。

  我认为,尽管有些出版社有低俗化倾向,但从创作主流来看,当前仍是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之一。

  理由如下:第一,中国有一个庞大的儿童文学受众群体,我们有3亿多儿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社会文明度的提高、儿童教育关注度的提高,儿 童文学作为未成年儿童教育的重要载体,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是很多国家所不能比拟的。第二,现在的儿童文学作家队伍比较强大,人数众多,儿童文学作品受 到广泛关注。这次参评作品比上届多100多部,而且满额评奖就可以证明。另外,出版社对儿童读物出版投入热情很大,有一家儿童读物出版社一年图书码洋达到 8亿,这个数字以往不敢想象。大家都在说大学生就业难,但儿童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相对乐观得多,到处都抢着要。

  要说不足,就是中国作家的想象力还需要大调整和大提高,甚至需要大爆发。虽然我刚才说了好多通过获奖童话看到的苗头,我们几个青年作家的成长和 进步给予我们的喜悦,但总体来讲,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想象力还很不足,受我们生存环境和教育体制的制约,有时候想超越、想奔放都很难。还有,儿童文学作家 的文学修养、哲学准备,对社会深入思考之后深入浅出的写作能力也不足,这一点也需要下大功夫。很多前辈作家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但现在青年作家哗哗哗一口气 写上8本、10本书,一套一套地出,我觉得这样的写作是快乐陷阱,很容易把自己写油滑了。对于成长中的青年作家而言,我个人的看法是不要以创作丰富自娱, 还是应该静一些、慢一些,争取打磨的时间多一些;被动的奉命写作尽可能少一些、主动性强一些,让你自己创作激情被点燃之后的作品多一些,结果肯定会更好。

  作家要有自己对文学的态度,文学史上被市场经济这根鞭子驱赶着的作家的确出过好作品,比如法国的巴尔扎克、美国的杰克·伦敦,但我个人觉得俄国的托尔斯泰可能更好些。注定的大师可以被鞭子抽成大师,如果不是大师就可能被鞭子抽成陀螺。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