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协新闻 >> 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 正文

用评奖新风促新人新作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9月24日08:52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李墨波

  2013年夏,一群文学界的作家、评论家在八大处集结,他们来自四面八方,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他们的相聚担负着近乎神圣的任务:评 选出近年来中国最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从7月8日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始,整个评奖持续12天,在这12天里,原则上不允许评 委请假,其他一切事务都推掉了,大家在这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不受外界干扰,专心致志只为评奖。

  整个评选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多轮投票,日程安排有条不紊,紧张而高效。白天,评委们通常待在房间里埋头看书,463部参评作品,分到每个评委都 是一大堆,等身的书籍摆在那里实在是一个不小的工作量。逢着投票的日子,大家会到会议室中,对阅读过的作品表达评审意见,讨论艺术得失,然后比较权衡,投 出慎重的一票。会议室里评委们畅所欲言,全无顾忌,什么都可以讨论,有时候为着一个学术问题,会有针锋相对的争论,气氛顿时紧张,忽而某个评委一句玩笑, 众人皆笑,气氛随之轻松。最终会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彼此达成共识。

  白天辛苦看书,晚上就到评奖驻地对面的八大处公园爬山。晚饭过后,三五成群,向山顶进发。夕阳西下,八大处的大山更显静谧。深山藏古寺,闻声有人来。山路上相遇,打个招呼,愉快地聊会儿天,偶有争论,细听也都是因为儿童文学。

  经过12天紧张而愉快的评选,7月19日,20部获奖作品新鲜出炉,评委们交上了自己的答卷。令他们欣慰的是,评选结果获得大家的认可,很多人 为这份答卷打出高分。在评奖之初评委名单公布的时候,樊发稼先生就“喜从心生”,连夜写下文章,对此次的评委阵容和设置褒奖有加。相信持赞许态度的不止樊 发稼先生一人,类似的亮点其实还有很多。梳理这次评奖,我们看到从评审机制到评委构成再到获奖阵容都亮点纷呈,呈现出诸多新意。

  一曰新机制。此次评奖相较于以往有较大的改革。评奖延续了茅奖、鲁奖以及骏马奖等几大文学奖的改革精神,并且汲取了这些评奖中的成功经验。大评 委制、初评终评一贯制、实名制等在以往几次评奖中经过检验的评选机制都被运用在此次评奖中。本届评委会一共28名评委,比往届评委要多出很多,他们自始至 终贯穿评奖全过程,保证了评选的统一和稳定。他们全部实名投票,整个过程在纪律监察组和公证处的监督下进行,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科学的机制,严格的纪 律,守护了儿童文学一方净土。

  二曰新评委。与往届评奖不同的是,此次评奖的评委中有超过一半的非儿童文学界评委,这样的比例构成,亦足以称道。吸纳更多的非儿童文学界评委, 既是组织者本意,以求给评奖带来一种开放包容的品格,同时又是客观所限,许多儿童文学界的作家、评论家因为有作品参评,所以无法进入评委会。从结果来看, 这样的设置给评奖、给儿童文学都带来新意和活力,彼此的沟通和交流,将有助于儿童文学拓宽视野、丰富自身,同时儿童文学也会被更多人熟知和了解,这对于儿 童文学的繁荣发展不无裨益。

  三曰新面貌。新的机制新的评委,必然催生出儿童文学的新面貌,这从获奖作家的阵容上也有所体现。此次共有20名作家获奖,其中第一次获奖的作家 有16人之多,可以说作家队伍焕然一新。不仅仅是队伍新,此次评奖所呈现出来的新的艺术风格、新的题材开拓,以及新观念、新课题都令评委们津津乐道。所有 这些都反映出儿童文学近些年来的迅猛发展和长足进步。

  四曰新风气。奖掖扶持新人,让新一代的作家站到舞台中央来是很多前辈作家的共识。在评奖开始之前,金波先生给中国作协党组写信,提出退出评奖。 他在信中说,这些年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空前繁荣,特别是中青年作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他认为自己的作品“没有超越自己以前获奖的作品,还有许多值得进 一步修改推敲的地方,所以决定不参加评奖”。金波先生从事文学创作半个多世纪,成绩有目共睹,这样的说法实为谦辞,他是想将机会让给更多的中青年作家。先 生之举,高风亮节,其心可嘉,其意可敬。他的这种精神也感动了评委,整个评奖过程都充溢着公正无私的风气。

  对儿童文学作家们来说,评奖是一次大考,也是一次收获,评奖结束,他们将重新踏上征程,埋头耕耘,期待下一个收获的季节。

 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计票工作在纪律监察组和公证员的监督下进行                  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计票工作在纪律监察组和公证员的监督下进行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