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王丽萍:编剧的敬畏和良心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28日09:14 来源:中国作家网

  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坦桑尼亚,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发表演讲畅谈中非关系时提及了《媳妇的美好时代》:“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让坦桑尼亚老百姓了解到中国老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从现场的笑声和掌声中,我们感受到了坦桑尼亚民众对这部电视剧的喜爱。斯瓦西里语版《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黄金时段的热播,不仅增进了中非两国人民的情感和友谊,也成为中国文艺“走出去”的一个成功例证。而担任该剧编剧的正是上海剧作家王丽萍。

  谈及近些年国产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王丽萍的名字是不可能被忽视的。从《婆婆媳妇小姑》《错爱一生》到《媳妇的美好时代》《双城生活》,直至刚刚拍摄完成的《岁月如今》,在17年的创作历程中,王丽萍先后创作了21部电视剧,共计500多集,字数达800余万,同时,她的创作还延伸至小说、散文、电影、话剧等多个门类。王丽萍的电视剧创作聚焦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用“接地气”的故事和人物,展示了正在变化中的社会人生,记录下了当代中国老百姓的真情实感和精神风貌,尤其是用细腻的笔触挖掘了平凡人身上的善良和美好。正如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所言,“这些东西正是王丽萍作为女性作家对生活独特的发现。从王丽萍电视剧的创作特点,我们看到了中国电视剧赢得观众、赢得市场的重要原因,同时也看到了一些不成功作品的失误所在。”那么,王丽萍电视剧创作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这些特色为当下电视剧创作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反映了时下编剧创作中哪些值得关注的普遍性问题?8月24日,由中国视协、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联合主办的王丽萍编剧艺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京沪两地的2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就上述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编剧要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谈及创作历程,王丽萍表示,自己也曾迷茫过,也曾盲目地追求过收视率,但后来她逐渐发现,编剧的社会责任感是绝对不能放弃的。用笔表达人类共通的情感,挖掘人性深处的真善美,不迎合、不跟风、不狗血、不雷人,以轻松幽默、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叙事方式讲述平凡百姓的故事,这是她的创作追求,也是编剧的社会责任使然。文艺评论家李准认为,通过王丽萍的电视剧创作,我们看到,即使没有大投入、大制作,没有帝王将相和重大历史事件,只要是真实的、精彩的表现当代中国,写出当代中国普通人命运的作品,同样能赢得观众,并且走向世界。他认为,编剧也要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和风格。鲜明的艺术风格会形成一种优势、信誉,乃至于有感召力的艺术品牌。王丽萍不靠强情节取胜,没有脱离生活制造戏剧冲突,也没有一地鸡毛式的烦琐铺衬,全是从生活中发现和提炼人性美,是一种行云流水式的诗意表达。而这就是王丽萍的“品牌”。《人民日报》总编辑杨振武认为,一个作家、编剧只有心中有爱才能写出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感情。编剧要珍惜自己的荣誉和品牌,不应以多取胜、以量代质。

  李京盛认为,坚守现实主义、展现平凡百姓的生活、写普通生活中的诗意,这不仅是王丽萍个人创作的经验,也是中国电视剧30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是中国电视剧继续繁荣和发展必须坚持的题材特点。他认为,电视剧创作要反映主流生活,体现主流价值,主流生活就是最普通的老百姓的生活,主流价值就是这些老百姓身上的真善美,这两点经验至关重要。

  在自己熟悉的生活领域打一口深井

  编剧王朝柱长期耕耘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领域,而王丽萍则在家庭伦理题材创作方面为中国电视剧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近些年家庭伦理剧题材扎堆、同质化现象严重,有些作品为吸引观众眼球,不顾观赏伦理,故意揭短、制造家庭矛盾,引起观众对生活的担忧和困扰,这样的作品饱受观众和媒体批评。在这样的创作风潮下,王丽萍的创作依然能保持较高口碑和社会影响,究其原因,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这离不开编剧对自己熟悉生活的开掘和思考。他认为,任何一个编剧,作为艺术家,他的生命和时间都是有限的,但是他面对的创作题材和生活却是无限的。因此每一位编剧都是在以有限应对无限,聪明智慧的编剧,就是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打一口深井,而非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现在有的编剧变成了无所不能的“万能编剧”,什么都可以写,只要雇几个枪手都能解决问题,这是出不了优秀作品的。

  包括编剧在内的文艺创作是人类审美把握生活的方式,它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但是不能够仅仅满足于此。仲呈祥认为,从王丽萍的创作也能看出当下很多编剧存在的问题,即很少能站在时代思维的至高点,自觉地用自己的美学理想引领人们的精神世界。他认为,有思想的艺术同有艺术的思想辩证统一的作品,必然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它能把观众吸引、感染到更高的精神境界,而不是去迎合、降低到更卑微的境界里面去。

  好剧本体现着编剧的“敬畏”和“良心”

  “从事电视剧创作的人,没有‘惩恶’的能力,但是可以‘扬善’。”导演阎建钢认为,我国每年电视剧产量有3万多集,能够播出的也在7000集左右,这些播出的作品中有多少是在自觉用“扬善”的方式传达向善的正能量?有多少投资人和制作人,包括一些编剧、导演,把观众当信众来骗取他们的善款?王丽萍敬畏文学、敬畏时代、敬畏观众,她的作品中没有抱怨,永远在用积极的、健康的心态传递美,每一部戏都是在掏心窝子跟观众对话。他认为,好剧本体现着编剧“扬善”的“良心”,凝结着编剧的价值追求和情感所在。她是一个有诗人气质的编剧,写作中饱含着诗情,作品中充满了诗意,把诗和美传递给了每一个人。

  对此,上海大学教授石川深有同感。他用“心惊肉跳”形容最近看过的一部电视剧剧本。“这部电视剧教媳妇与婆婆怎么样斗智斗勇,最后媳妇战胜婆婆,看后让人不寒而栗,它把婆媳间的矛盾夸张到一种让人觉得非常邪恶的地步。这样的电视剧可能会博得不俗的收视率,但是传递出来的信息又是什么呢?”石川认为,电视剧作为大众文化产品,不是不能揭示生活的阴暗面,但它更适合传达一种积极、阳光的人生态度,适合建立在两代甚至三代人的纵向对话的基础上。王丽萍的作品与人为善、人心向善,从善良的出发点,以诗意的方式,讲述人间的真情,这恰恰是很多现实题材编剧缺乏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