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易中天谈新作:简直觉得是上帝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27日09:06 来源:羊城晚报

易中天在演讲中

  本届“南国书香节”上,知名学者易中天以重量级嘉宾的身份亮相,做了《探寻历史真相之旅——中华根》为题的演讲。

  观众对他也报以极大热情,不仅早早挤满了这间展场内最大的会议室,而且在提问环节,数十名读者为了获得话筒冲上讲台,场面几乎失控。

  “我们都是中华人,我们要找到中华文明的根,讲到根,就要解释中华文明的独特性。”讲座开始,易中天提出中华民族的独特性表现为三个唯一:第一 代文明中,唯一存留下来延续至今的;延续至今的文明中,唯一没有信仰的;没有信仰的文明中,唯一具有世界性的。他认为,造成这种独特性有三大原因:祖宗崇拜,家国一体,以及礼乐文化。

  “有了祖宗崇拜、家国一体、礼乐文化,我们就成为了延续至今唯一没有信仰,又有世界性的文明,这就是简单来说的‘中华文明’。我们总结出中华文明的四大方式:以祖宗代上帝;以圣人代鬼神,以道德代法治,以纲常代信仰,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四种方式。”

  易中天说,中华文明的三大特点是:有鬼神无宗教,有崇拜无信仰,虽然没有宗教、信仰但有核心价值。“但现在我们的社会,出现种种让人不满意的情 况,问题在哪里?在于没有了核心价值,中国正在遭遇三千年未有的大变局。”他认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所以回顾历史,必须弄清楚一个问题,也就是 3700年以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而这也是他要花5到8年的时间撰写36卷《易中天中华史》的原因。

  对于传统教科书记载的中华文明5000年,易中天提出异议。他认为准确的提法应该是3700年中华文明。他说,“中华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夏朝文明,根据目前掌握的考古学证据,夏代遗址测定是公元前1750年,今年是公元2013年,加起来是3763年。所以“中华文明是3700年,上下5000年是文化。”

  对 话

  讲座后,易中天就他的新作《易中天中华史》相关问题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专访。处在写作、宣传双重紧张阶段的易老师显得有些疲倦,表现得与他在大众讲台上的亲和风度颇不相当。

  出完36卷,所有秘密都会公开

  羊城晚报:您现在闭关写作的状态是怎样的?

  易中天:写作状态很好啊,我手机是关掉的,电脑也是没有网络的,没给自己规定说要每天要写多少。

  羊城晚报:之前有媒体报道说你背后有豪华团队,是帮你搜集整理资料的?

  易中天:没有,那是乱报道,我没讲过这个话。我有团队,但不是干这活的,他们怎么搜得了资料?我是有学术顾问,顾问嘛,我是有问题就问他,没问题问他就没事嘛,都不懂顾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羊城晚报:那您的顾问都有些什么人?

  易中天:这个不能透露,我们出完36卷之后,所有的秘密都会公开。

  读者爱看不看,我不讨好任何人

  羊城晚报:《易中天中华史》前两卷出版后,不少观点引起很大的争议,比如“女娲是蛙”这个说法。能否说说你得出这些观点的过程和依据?

  易中天:我有三大证据,第一是文献,第二是文物,第三是文字。如果我发现文献的记录和出土文物是矛盾的,我就以出土文物为准,那个假不了啊。我要足够的证据才能下结论,我的结论是在研究后面得出来的,不是先有观点然后去找材料的,这绝对不可以的,是严重的犯规。

  羊城晚报:你参考的文献都有哪些?

  易中天:历史上的典籍,哪些可靠,哪些不可靠,早被我们的学者们鉴定完了,完全可以放心使用。比方说《诗经》是可靠的,《左传》是可靠的,《史记》大部分是可靠的,但有相当一部分是不可靠的,比如《五帝本纪》就是不可靠的,还有《国语》有一部分是不可靠的,《国语》当中的人讲古时代的都靠不住,讲他们自己时代的都靠得住。

  羊城晚报:关于出土文物这方面呢?

  易中天:现在是太容易了,外行才会说工作量很大。你可以请教考古学家,他就会告诉你啊,不然你还能自己去挖一遍?有不同的说法,那就问不同的考古学家啊,有的也会告诉你不同的说法,那我也会告诉读者,让他自己去选。

  羊城晚报:你一直说这套书是要讲解3700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命运和选择,同时你也强调这既不是通史,也不是个人史。那你对这套书是怎样定位的?

  易中天:对,我不定位。读者爱看不看,我不讨好任何人。

  天才的创作就是这样的

  羊城晚报:但这套书跟你之前的写作风格似乎不一样。

  易中天:对,是很不一样。至于为什么会这样,你只能去问上帝,是上帝让我这么写的。这是真话,信不信随你们。(《易中天中华史》)第四卷《青春志》我简直觉得是上帝握着我的手写的,我都不知道那些句子怎么会出来。天才的创作啊,就是这样的。

  羊城晚报:《青春志》写了多长时间?

  易中天:两个多月。

  羊城晚报:状态和前三卷很不一样?

  易中天:它好看嘛,我写每一本的状态都不一样,你去看书就知道了。读者自己去看,我不回答这个问题。我为什么要给自己定个框框调调呢?

  羊城晚报:我问的是你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不同感受。

  易中天:感受是一样的,状态也是一样的,写出来的风格是不一样的。用最粗俗的比喻,就是换体位做爱……我再换个比方,如果你是个美食家,你吃粤 菜的时候吃得很爽,吃川菜的时候也吃得很爽,吃东北菜的时候也吃得很爽,吃西餐的时候也吃得很爽,每道菜味道都是不一样的,感觉是一样的,状态是一样的。

  羊城晚报:从事文学出身对你写历史书提供了怎样不同的视角?

  易中天:我是学文学的,我写诗的。我写历史有三大特点:第一有激情,第二有想象力,第三有节奏感。

  羊城晚报:现在还写诗吗?

  易中天:没资格写了,写诗是年轻人的事,我要写就写打油诗。

  我反感和愤怒一切管闲事

  羊城晚报:最近你新主持了央视一档节目,引起一些争议。而学者上电视和娱乐明星上电视提供的东西还是不同的,你是否认为现在对学者上电视仍然存在偏见?

  易中天:我无所谓,你看我什么时候在乎过别人的评价?随便吧。我不说该上,也不说不该上,也不说该管,也不说不该管,那都不关我的事。我认为中国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正事儿没人管,专门管闲事儿。张三要在书斋里不出来,李四要去上电视,关你什么事儿?无聊。

  我们这个社会最重要的是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要管别人,这社会就好了。治国的人把国家治好,做媒体的人把媒体做好,卖书的人把书卖好,警察把治安管好,医生把病人治好,老师把书教好,天下太平,你管人家干什么。我反感和愤怒一切管闲事。

  羊城晚报:那你觉得自己是公共知识分子吗?

  易中天:不是,我不管闲事。我身上的帽子还少吗?中国一句老话叫“虱多不痒,债多不愁”,身上虱子多了根本就不痒啊,债台高筑的人活得比谁都滋润。现在银行最巴结的人就是欠债欠最多的人。所以他们尽管扣帽子,没所谓。

  采访手记

  懂与不懂

  专访易中天是在讲座结束之后,当时已经中午十二点多,有一票各路领导正在等他吃饭。不过他说,没关系,吃饭最不重要。我还没从感动中回过神来呢,没想到接下来的问答会如此展开。

  接受采访的易老师很敏感。问题一旦涉及他的中华史,如果不是正面的肯定,基本都得不到他的正面回应。在易老师这儿,他写的中华史就是好看,就是严谨,就是不容置疑。易老师一句“懂我的书吗?”就能把你的问题给堵回去。

  当天下午群访时,有位女记者引用了网友一句评价,认为中华史写得很口语化。易老师立刻反击,“为什么网友的评价也能拿来提问呢?你也这么认为吗?这套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点都不口语化!”

  网友其实是无辜的,任何对《易中天中华史》稍有不同看法的疑问都会被作者反问,总之易老师的态度是:你们根本不懂我写的书,所以才会问这样的弱智问题。要用易老师的话说,真正看懂他的书的读者,一定会更爱他的,怎么可能来质疑呢?

  至于这套书是怎么写出来的,那就更不容讨论了,因为那是上帝抓着他的手写的啊。易老师说,写这套书写得很爽,跟做爱一样爽。专访里他忍不住用了这样粗俗的比喻,群访中又反复念叨了若干次,让人真搞不懂,易老师这是闹的哪一出?

  当然,媒体和公众有批评的权利,易老师也有不回应的权利。但作为借助大众传媒而家喻户晓的明星学者,难道只要否认自己是公知,就可以无视一切批评与质疑了吗?如今的易老师,已经到了将所有的质疑都视为陷阱问题,对所有不主动称赞其作品的讨论都认为不值得讨论的地步。

  说白了,“明星学者”归根结底还是学者,“学术超男”仍然要讲学术。可易老师今时今日的态度,未免有失学者身份。

  附录

  今年5月,易中天在其博客上发表名为“我为什么要从女娲写到邓小平—三十六卷本《易中天中华史》致读者”的长篇文章,宣布将用五到六年时间,重 写中华史。他称,该方案的策划和预备期长达一年。在此期间,他“对外宣布‘休假式治疗’,实际专一写作本书”。设想从2013年5月起,《易中天中华史》 每季两卷与读者见面,至2018年出齐三十六卷。

  消息一出,有人质疑其史学根基与视野,有人认为“个人去写通史,最值得鼓励”;有人认为“易中天教授精神发生了问题”,也有人呼吁宽容,“易中天对历史的领悟和理解有独到之处,我希望他能成功。”

  目前,《易中天中华史》已出版了《祖先》、《国家》、《奠基者》、《青春志》共四卷。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