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方方谈创作 称“文学可以温暖人心”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21日13:31 来源:深圳特区报

  “出版社反馈给我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这个小说出版后,无论是网络上,还是现实生活中,不停地被人们讨论。我想说,这个小说有这么大的反响,说明我们的社会出了问题。”19日下午,著名作家方方来到南国书香节,畅谈她的新作《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以及她对文学、对当今社会的一些思考。

  1.小说源于一则走路上大学的新闻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最早发表在今年第2期的《十月》杂志上,5月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涂自强生长在湖北农村,是家乡唯一的大学生,上学后的种种艰难没有毁掉他的乐观精神,当他准备深造考研时,父亲、母亲接连遭受灾难。小说最后,没有人脉、背景的涂自强终于积劳成疾,患上癌症去世。

  这个小说最早源于一则新闻。方方说,很多年前,她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一个农村孩子一路打工步行到武汉来上大学,他交学费时,拿出的钱都是零钞,这些都是他一路打工挣来的。这件事让方方很是感慨。那时,她想以此事为素材写一个短篇《上学》。但在写了开头之后,方方觉得自己并没有想好,就放下了。之后,生活中,方方也经常遇到这样一些年轻人,比方帮她修电脑的小伙子,帮她修马桶的年轻人。“他们都很礼貌,谈吐间,会觉得他们受过高等教育。对自己的现状,他们也很平静,觉得这就是他们的人生。虽然不公平,但也只好罢了。”方方说,“我常常想,那个打工上大学的孩子,会不会就是他们中的一个呢?林林总总的素材与想法,让我有了继续往下写的念头。这也就是《涂自强的个人悲伤》的缘起。”

  2.让更多“涂自强”得到慰藉

  “我在这个小说放弃了任何技巧。我当然知道玩些花招、形式、结构可以吸引眼球。”方方说,这个小说里,她就写了涂自强这么一个人,其他人都用符号代替。让所有的笔触、眼光都放在一个人身上。对于小说的结局,很多读者认为太残酷。方方说,为涂自强安排一个悲剧性结局是受到一件真事的影响。有一次她在政协开会,看了一份材料说一对夫妇生了病,为了不拖累儿女,两人就用布带捆在一起跳江了。这个真实事件让方方难过了很久,她想把悲伤在小说中呈现出来。作者在文章最后用主人公之口,问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这果然只是你的个人悲伤吗?”

  方方把话题从这里一转,转到她的思考上来。“文学是可以温暖人心的。生活中,像涂自强一样的年轻人太多了,当他们读到这个小说,知道这个社会里很多人和他们一样,甚至比他们还悲惨,他们会从小说中得到慰藉。”方方说。

  3.时代的微尘,个人的一座山

  “涂自强一直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他的人生没有困惑,目标很清晰,就是想在城市里呆下来,他也没遇到什么坏人。可是就是这样,这样一个并不高的要求,却无法实现。为什么?”方方说,很多人说是因为社会不公平,她觉得不仅仅是公平不公平这么简单,这个问题很复杂,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比如农村教育模式、用人单位对年轻打拼者的漠视,等等,“这个时代出了问题,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方方结合自己的经历说:“我们这些上世纪八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聊天时便会觉得自己运气比较好。至少在那个时代,我们这些没有后台的普通人,靠自己的个人奋斗,可以实现自己的一些梦想。而现在,普通百姓的孩子,想要获得成功,是多么不容易。涂自强真的很努力。他甚至就是我们所见到的年轻人当中最努力的那一个。但是,谁都能看到,他作为一个穷人的孩子,一个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想要改变命运,想要在这大都市里从容地站住脚,他要付出比其他人多得多的代价,这代价或许相当沉重。”

  “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些年轻人为更迅速达到目的,采用了一些非正常手段。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并且这样的非正常手段不会被人鄙视反被人们羡慕。如此怪状的出现,正是因为通过正常渠道的奋斗和个人的努力来改变命运,对于很多人来说,实际上是一个相当遥远的梦,遥远得让人没有耐心等到那一天。”活动中,方方再一次表达自己的思考:“一个好的社会,不是只给天才、精英准备的。那些天资平平的人,如果上进、努力,也能过上好的生活,才是一个好的社会。”

  (钟润生)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