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马原称要写畅销书 自曝因《红字》开启最早文学梦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20日14:39 来源:深圳特区报

  “很多经典小说最早都是畅销书,我也要写出能够进入大众视野的畅销书,写好读的小说,解决小说的阅读障碍,让小说复兴。”19日上午,著名小说家马原来到南国书香节,结合自己的新作《纠缠》,以“一个中国作家的文学梦”为题,讲述了自己对文学、对小说创作的最新感受与思考。

  《红字》开启最早的文学梦

  面对现场的很多青少年读者和年轻的文学者,马原的“文学梦”从小时候讲起:“我是一个文学的孩子。从四五岁时,我就开始阅读。在家乡的一个小图书馆里,借阅各种童话、民间故事,五本五本地借,而且阅读速度越来越快。”马原甚至谈到,11岁那年,他读到霍桑的成名作《红字》,“那个时候,我已经读过《静静的顿河》了,但是《红字》给我最大的震动,对小说的神秘感,是从这部小说开始产生,我开始想,我以后也要写小说。为了一次一次地读这个小说,我第一次做了个偷书贼。”

  《红字》开启了马原的写作梦,他认真对待每一次作文。他的作文很早登上了油印刊物。正当他在小伙伴中得意时,文革来了。作为大地主的后代,自然日子不好过。“我1970年当知青,1971年开始写小说,是文学和读书让我熬过了那段日子。”马原说,他刚写小说时,没有多少稿纸,便捡了很多印刷品,写在背面。这些习作的手稿,装起来,有半麻袋。后来读中专,学机械,中专毕业后,费尽周折考上了辽宁大学中文系。

  整整20年一篇小说也没写

  大学毕业后,马原到了西藏工作,并开始发表小说。“很多人谈起先锋小说,都会谈我的《拉萨河女神》,其实这是我一个很普通的作品,但没想到这部作品一下子让我红了。”马原说,《拉萨河的女神》发表在1984年的《西藏文学》上,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就是一群作家、艺术家来西藏度假的故事,但整个小说里没有一个人物姓名,人物都用1、2、3、4这些数字代表。大家觉得从来没见过这样子的小说。后来我又发表了《冈底斯的诱惑》、《虚构》等小说,“我就是那个写小说的汉人”,这个开头句子,让大家惊讶小说还可以这样写。于是,1984年到1988年,大家纷纷写“还可以这样写”的小说,这就形成了80年代的“先锋文学”。可以说,那些年,是我最开心、最充实的日子。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大众的热情、目光从虚构、文学上移开了。很多作家停止了写作。”马原说,他1991年开始再也不写小说,一直到2011年,文学梦断了,“那个写小说的马原不见了”。2010年,同在海南生活的著名作家韩少功,邀请马原参加一个文学大赛,马原执拗不过,开始写了一个跟海南有关的小说,这就是去年出版的《牛鬼蛇神》,“这个小说虽然没获奖,但我又开始写小说了,文学梦接上了。”

  写好读的小说破除阅读障碍

  “《牛鬼蛇神》其实还是延续了我之前的写作。我曾经说过,作为公共艺术的小说已经死了。因此这两年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小说复兴的问题。”马原说,他注意到,现在看来很多经典小说,比如《安娜·卡列尼娜》、《十日谈》等等,在当时都是畅销书。同时,马原琢磨到,他喜欢的侦探小说家柯南道尔的作品,为什么在全世界拥有如此之多的读者群和强大的生命力。

  “如何让小说进入大众的视野,而不仅仅是文学小圈子里,我上世纪80年代就做了一些尝试,但没有达成意愿。新世纪以来,小说与大众读者的阅读障碍越来越重,这个问题必须解决。所以我着手写畅销书,写好读的小说。”

  马原提到,其实很多作家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比如余华,“余华的《兄弟》,就是在试图打通阅读障碍,在拯救阅读。”谈到自己的新作《纠缠》,马原说小说写的是一个捐赠的故事,遇到各种纠缠的故事,既有形而上的哲学思考,又有悬疑,“他们说我写了一个接地气的小说,但我知道,畅销与否,不由我说了算,我希望收到读者的反馈、评分。”(钟润生)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