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正文

胡宁:在《胡华文集》出版座谈会的发言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02日11:21 来源:中国作家网 胡宁

  今天,大家在这里庆贺《胡华文集》的出版,这是我们胡华后人翘首期盼的大事、喜事。在此,我代表胡华后人大家庭的所有成员,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向在场和不在场的所有关注、支持和帮助过文集出版的各界人士致以深深的谢意!向今天冒着酷暑、抽出百忙时间到会的来宾、媒体记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1987年11月,父亲在赴上海接受肝癌手术之前,为家人留下一份遗嘱,其中说“我的文稿,将来如有可能,可由胡安、胡宁、涓迅负责选摘、整理和出版……我死之后,大家不必过哀,希望继承我的遗志,为党和人民事业做好工作,兢兢业业,力求进步。”出版《胡华文集》,对我们后人来说,既是继承遗志,又是责无旁贷。在1988年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25万字的《胡华文集》的基础上,自2008年以来,我和我的先生刘涓迅以及我们全家族又为出版一部较为完整的文集做了不懈的努力。

  出版多卷本《胡华文集》首先得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又得到许多专家学者的热情鼓励和鼎力相助。他们说,把胡华老师一生治学的文字整理出来,为中共党史学界留存宝贵的研究资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大家纷纷伸出援手,提供各种帮助并参与其中。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的刘延东同志对胡华文集的编辑出版十分关心,做出了批示;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系友胡陆军、黄曙明为前期搜集整理审订工作给予了慷慨资助。几年来,各位编委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人员为此付出了艰苦细致的劳动。2012年,《胡华文集》被列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更是令人欢欣鼓舞。

  刚才,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新版《胡华文集》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作为文集搜集、整理工作的参与者,我深有同感。可以说,搜集、整理过程,也是学习、提高的过程。这个提高,不仅指知识层面的,更指的是精神层面的,特别是使我更深刻地领悟了“信仰”的力量。工作越深入,对先父的了解、敬佩和怀念也是与日俱增。

  这里,我特别要提到一份父亲珍藏的手稿,(展示)这是抗战胜利后他被派往张家口市从事工人运动时写的,题目是《中国工人斗争史页——京绥路张家口工人斗争史迹纪实》。那时,他25岁。全文两万多字,誊写得非常工整。这纸(红格竖排)是当时的战利品,纸缝中间印有“张家口大日本军人援护会”字样。文章还没来得及交给共产党在张家口办的杂志《北方文化》,内战爆发。这份手稿一直保存到1979年,文章才重见天日。父亲写了一篇后记,说:“这部稿子,是我在1945年9月至1946年10月在张家口市总工会负责宣传部工作时写的。当时处在紧张的解放战争时期,张市总工会的工作也是十分繁忙紧张的。我们几乎每天开会到深夜,第二天一早又分别深入到各厂矿工作。这份稿子,多半是深夜散会后,我与总工会主任萧明同志和几位老工人又留下话旧的记录。1946年九、十月间,国民党飞机狂炸张家口市,我住的房子被敌机炸塌。这份稿子是从战火中保存下来的。”现在,该文已编入《胡华文集》第四卷,成为研究张家口工人运动的极为难得的历史资料。

  总之,一部部独著或主编的书籍、一篇篇发表在各种报刊上的文章,一份份字迹工整的手稿,一本本规格不一的日记、工作笔记、采访记录,一封封征集来的胡华书信……在这些泛黄的纸张里,留下的是“千车也载不尽、万船也装不完”的无价宝。

  非常可惜和遗憾的是,有许多珍贵资料散失了。其中有先父为老校长吴玉章做学术助手时做的笔记,18年的心血,集中存放在一个装行李的网篮里,“文化大革命”时被抄走,下落不明。父亲为此心痛不已。

  在录入或校对先父的文字时,他的音容笑貌,他废寝忘食、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身影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我常常眼含热泪,有时是为父亲的崇高品质和杰出成就而感动,有时是为他的过早离世而难过。66岁,太短暂了!我现在也66周岁了,比父亲已经多活了十个月。回首往事,对“光阴似箭”有了更加切身的体会。而先父虽然只活了短暂的66年,他16岁参加革命,19岁登上大学讲台,29岁成为大学教授,成为新中国中共党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一生矢志不渝地献身他酷爱的中国革命史与中共党史的教学、研究和宣传事业,成为蜚声中外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教育家……我父亲乳名叫“阿灿”(奶奶一直这么称呼他),名字叫胡华,真可谓人如其名,他的生命发出了无比灿烂的光华。作为胡华后人,我们要用这个名字激励自己,不辜负他的期望。

  今天,国家图书馆、中央党史研究室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张家口市、奉化市图书馆收藏了六卷本《胡华文集》以及此前出版的《胡华画传》、《革命史家——胡华》、《追思史学家胡华》和《胡华诗抄》,使这些书籍在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等方面更广泛地发挥作用,我们胡华后人更是备感欣慰。

  想说的话还有很多,而时间有限。在这里,我选用《胡华文集》序言中的几句话结束我的发言。

  一段是李新伯伯(1988年撰文)的,他说:“只有那些自甘淡泊,坚持过艰苦、清苦的教学生活的人,在学术上才有所成就。胡华同志一生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又能在教育和学术岗位上立定脚跟,永不动摇,所以能做出卓越的贡献,无愧于一个共产党员的称号。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一个人如何度过其短暂的一生才最有价值,这是中外古今的人们包括无数圣哲都不断思考和讨论的问题。我认为,胡华同志虽不是什么伟大人物,但他的一生很有价值,很值得研究,为人们提供了一些很值得深思的人生哲理。”

  还有袁宝华老校长的两句评价,他说:“《胡华文集》是我国中共党史学科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胡华是陕北公学的骄傲,是中国人民大学的骄傲!”            

  谢谢大家!

  (胡宁,胡华先生长女)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