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百岁诗人纪弦去世 在诗歌史上刻下"你的名字"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25日09:31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编者按:据诗人、江苏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于奎潮消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台湾三老之首的老诗人纪弦,于美国当地时间 7月22日凌晨两点在加州逝世,享年101岁。纪弦,原名路逾,曾用笔名路易士等,活跃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文坛,支持戴望舒等创办《新诗》月刊,就 连不喜新诗的张爱玲也赞他的诗是“出人意料的好”。他的代表作《你的名字》为很多人所铭记:“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

(人民网综合编发 来源:光明网 北京晚报 北京青年报 中国新闻网)

纪弦自画像

诗人简介

纪弦,原籍陕西周至,生于河北清苑,原名路逾,笔名路易士、青空律。当代诗人,现代派诗歌的倡导者,1953年创办并主编《现代诗》季刊。纪弦不仅创作丰 富,而且在理论上也极有建树。他主张写“主知”的诗,强调“横的移植”。 纪弦与覃子豪、钟鼎文并称台湾现代“诗坛三老”,他的诗极注重创新,后学者竞相仿效,堪称台湾诗坛的一面时代旗帜。

纪弦晚年在美国

移民美国

晚年基本卧床,偶尔接待来访者

最先在微博上发布老人去世消息的,是江苏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于奎潮。他昨天上午接到纪弦儿子路学恂的电话,得知了纪弦去世的消息。“没想到老人走得这么 快”,于奎潮说去年老人百岁的时候,家族成员还为他举行了一个隆重的生日宴会,“他们寄了张照片给我,纪老戴着一个花冠,看上去状态还可以。”

因为想要出版纪弦的诗集,于奎潮开始和纪弦家人有所交往。他从纪弦家人那里了解到,因为年龄太大,老人近几年基本都在卧床中度过,偶尔接待各地慕名来访的人。“今年年初,我收到了路先生寄来的纪老的签名本,他的字仍然非常漂亮。”

于奎潮收到的这个签名本,是纪弦90岁时出版的诗集《年方九十》,其中收录了纪弦晚年的一些诗作。这些诗表现出了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仍然非常美”。

纪弦百岁生日留影(右为纪弦长子路学恂,左为路学恂夫人李剑年)。

历史贡献

开启台湾现代诗运动

纪弦1913年出生于河北清苑县,1929年开始创作。他在上海以“路易士”为笔名发表作品,活跃于上海,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易士诗集》,随即也在上海的《现代》杂志发表诗作,属于现代派的一员。

抗战后期,路易士成为上海最知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既有对战争的讽刺,也有对战争的超然态度。由于其诗意的独特,张爱玲在当时表示,读了他的诗之后就可以容忍他这个人的“幼稚”了。

抗战之后,“纪弦”这个笔名开始启用。1948年,纪弦抵达台湾,开始了他后半期的诗人生涯,也是他最重要的写作和文化活动的阶段。

纪弦自画像

1953年,纪弦在台湾独自创办了《现代诗》季刊,提出现代诗的使命就是要引进世界诗坛新的表现方法,在台湾掀起了一场现代主义诗歌的运动。诗人伊沙说,“他们的口号很明确,就是向波德莱尔以降的法国现代诗学习。”

1956年,纪弦宣告成立包括他和郑愁予等九人为委员,并有罗门等近百位成员的“现代派”。他组创了几乎囊括台湾整个诗坛的现代派诗社,全台湾的著名诗人几乎被他聚于旗下。在伊沙看来,纪弦对中国诗歌产生的巨大影响正始于此时。“在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他其实并不算特别重要,只属于现代派中的年轻人”伊沙说,“但他去了台湾之后,创办了《现代诗》诗刊,这是台湾第一个有现代诗追求的诗刊,他可以说是台湾现代诗的开山鼻祖。”

伊沙认为如果说胡适、郭沫若开创了现代诗,艾青让现代诗更为本土化、更有时代感,纪弦则让中国的现代诗走进了现代主义,“他在整个中国文学史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他的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了。”

1930年 纪弦结婚时与亲友的合影

大陆影响

在诗歌史上刻下“你的名字”

台湾诗歌在上世纪80年代被引介到大陆,诗人王家新也正是那时第一次读到了纪弦的诗歌,“当时还常常将纪弦和痖弦弄混”。

王家新很喜欢纪弦的诗歌,他认为纪弦的诗歌将文言文和现代口语相结合,形成了一种语言上的张力,既有古典美又有现代性。“他的诗歌体现了早期现代主义的一 些特点,比如追求语言的新奇、陌生感,有一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感觉”。王家新也觉得纪弦的诗歌没有流于语言技巧的玩弄,而是有着很真实的内在感受,“他的 诗将语言追求和内在表达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让我们读了有感受。”

王家新曾在文章中分析纪弦的诗作《狼之独步》,他写道“这并不是在‘玩语言’,如‘飒飒的,飒飒飒飒的’这句‘名句’,诗人发明了一种拟声词,并有意把它 拖长、断开,但这并不是无意义的语言游戏。细心体会吧,正是这种‘飒飒的,飒飒飒飒的’,把我们引向了一种诗的倾听。”

1930年 纪弦与新婚妻子合影

对婚姻忠实

为结婚满70年取名“月岩婚”

纪弦15岁时认识后来的妻子胡明,未满17岁,就将胡明娶回家。两人一同就读苏州美专,胡明未毕业即为家庭休学。纪弦则于20岁毕业那年出了第一本诗集 《易士诗集》,里头有一首诗《八行小唱》:从前我真傻,没得玩耍。在暗夜里,期待着火把。如今我明白,不再期待,说一声干,划几根火柴。

纪弦对婚姻的忠实备受亲友称道,他为结婚满70年取名“月岩婚”,结婚满80年为“火星石婚”,因为一般只有结婚满60年为“钻石婚”,算是最久的了。纪 弦也曾希望庆祝结婚90周年,要叫“土星的光环婚”,结婚100周年,可以叫太阳婚。但胡明于2011年过世,使他终究无法创造土星婚与太阳婚的奇迹。

2010年春节前夕

名家评说

谭昊

纪弦最为读者熟悉的诗歌是《你的名字》,作家、书评人谭昊写道,“中学时,我从父亲的书架上翻得一本《纪弦朗诵诗》,赭红的封面,洋洋数百页。我常带在身 边,细细品读,欢喜无匹。其中记忆最深的诗是《你的名字》:‘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每每轻诵,几乎可以听见诗人的心跳 声。”

流沙河

曾在《台湾诗人十二家》一书中推荐过路易士的诗,昨天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是非常了不起的,可以完全用散文的语言写出一些非常现代、又浅显易懂并且有趣味的诗,这很不容易。他的那首《你的名字》写得真好啊,读起来奇妙无比。”

蓝蓝

纪弦的诗我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读得多一些,后来读得比较少了。当时的感觉是他很现代,相对大陆当时的诗歌,他显得很先锋,受西方的影响比较大。因为他和洛夫等一批诗人都是用汉字写诗,让我印象很深,发现原来还有另外一种汉语诗歌的格局,还是很有启发的。

纪弦的诗

《你的名字》

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

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

写你的名字,

画你的名字,

而梦见的是你的发光的名字:

如日,如星,你的名字。

如灯,如钻石,你的名字。

如缤纷的火花,如闪电,你的名字。

如原始森林的燃烧,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在树上。

    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树上。

当这植物长成了参天的古木时,

啊啊,多好,多好,

你的名字也大起来。

大起来了,你的名字。

亮起来了,你的名字。

于是,轻轻轻轻轻轻轻地呼唤你的名字。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