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鲁奇:狱警是个辛苦活儿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22日08:38 来源:方圆 作者:毛亚楠

  【√】《狱警手记》中多次提到狱警因与外界隔绝而产生的苦闷之情:他们或者同事之间相互倾诉,或者进行守尸工作时对着尸体自言自语,十分压抑,开玩笑时总自嘲是“弱势群体”

  监狱里的生活对与外界的人来说,总是神秘的。那些因为各种原因而“受困”于监狱的人们,就像挤在一个小小的封闭社区:社区里有寝室、食堂、课堂、操场,俨 然是一个小社会。寝室的走廊通常很长,走廊墙壁上有时挂着块黑板,上面写一些小诗和改造宣传语,或者是贴一张大榜,上面写着每个罪犯的姓名及月考核分数。 光着头、穿着囚衣的犯人在走廊里来回走动,洗衣服的、剃头的、抽烟的、闲聊的、打扫卫生的……那些不时从寝室传出的电视节目的声音,让监区变得热闹非凡。

  生活在这种地方的人,除了罪犯,就只有狱警了。于是,狱警也成为了最神秘的职业之一。

  监狱太荒凉了,就像孤岛一样

  悬疑小说作家鲁奇6月刚推出的《狱警手记》,被中国图书商报选入了“2013年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小说类20种”之一。

  书的背后,有一个鲁奇“连续5年报考公务员考试,做了上千套习题,成为一名真正狱警”的故事。

  鲁奇第一次跟狱警接触是在一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的投票过程中,他作为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走进监狱监督犯人投票,当时,他注意到狱警们的生活因为高墙的隔阂而不为外界的人们所熟知,很有感触。

  后来,鲁奇发现,社会上反映狱警生活的作品凤毛麟角,心中便萌发了为狱警写一本书的念头。

  当时鲁奇已经写作并发表了不少作品,是一名优秀的校园小说写手。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尝试着做一些转变。“尤其是上了鲁迅文学院高研班之后,对题材的把握,对创作的感悟更加坚定了我转型的决心。”鲁奇说。

  与很多写调查类小说的作家不同,鲁奇这次决定不以旁观者的身份去“揣摩”这个群体,也不想“道听途说”,诸如“蹲点两三个月”的调查也略显单薄,他的思路是:想写狱警,必先成为狱警。

  鲁奇想到通过考公务员的方式成为狱警。在很多人看来,“考狱警就是为了写书”这个想法有些极端,鲁奇却不这么认为:“我从来就是一个特别执着的人。”

  小时候的鲁奇喜欢画画,梦想成为画家,就一直坚持着这个兴趣,初中毕业后,学习了五年专业美术,拿到了美术大专学历。大专毕业后在镇政府工作,自学考了大学和研究生。

  因为爱好文学向往鲁迅文学院,18岁时,独自一人去鲁院门口拍了一张照片,27岁成为鲁迅第六届高级研讨班的学员。

  “在我看来,想成为狱警而考公务员,为了自己的目标去努力,是一种幸福。”鲁奇告诉记者,因为平常忙于工作,只要一有闲暇就做考公务员的习题,就这样坚持着,一次通不过就再一次,在做了上千套习题之后,2007年,他成了一名真正的狱警。

  “这天零下二十几度,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监区教导员带我从机关楼,徒步走向相隔几百米的监区。我看到白色的监狱围墙、铁窗密布的监舍大楼离我越来越 近……我有种跌进万丈深渊的感觉。随着铁门的关闭,我步入了监狱院内,我第一次站在被高墙、电网包围的院子里,莫名的压抑感令我喘不过气。院子里穿警服的 狱警和穿灰白条‘斑马衫’的犯人从我身边穿行而过,犯人们用狼一样的眼神直愣愣地盯着穿便装的我。”

  这是《狱警手记》中男主人公齐枫第一次踏入监狱时的心理描述,鲁奇说,这完全是他的真实经历和感受。

  2008年2月4日,是鲁奇到监狱入职的第一天。上午到监狱报完到,鲁奇被警务科的同志带到食堂吃饭,他吃着饭,想着来监狱时的见闻,感觉自己像被丢到了荒凉的孤岛:监狱外围少有民宅,因为远离城市,交通也不便利,公交车的线路很少,1个小时才来一趟。

  下午,监狱的老狱警为鲁奇等新入职的狱警作了一堂简单的培训课,他们被告知这里的警力不足,虽然是新人,晚上也得值班。

  一个老狱警告诉鲁奇,狱警要干的事情就是值夜班、写记录、点名、锁监门、带领服刑人员习艺、安排接见等等,有时候还要帮老狱警处理资料、整理服刑人员档案。

  轮到值班的时候,狱警要早晨六点起床,六点半的时候,狱警就会带犯人去监狱后勤监区打饭。犯人手里都拿着铁制大饭桶、抬饭桶的木棒、不锈钢饭盆走在前面,狱警走在最后。

  “最让人头疼的还有值夜班时要处理一些业务工作,尤其是整理罪犯档案,就是将每名罪犯卡片上的有效奖分录入到电脑里面,要根据罪犯学习、改造、习艺等方面 评分,分数高就有希望在监区全体罪犯累计有效奖分中名列前茅,就有希望减刑。做了几份后才知道,这是一件十分悲催的工作,每名犯人都有十几张卡片需要录 入,不仅如此,还要逐项核对,对犯人来说,漏掉一份就可能意味着要减少几个月甚至一年的刑期。”鲁奇说。

  “当时,看到一群群光着头、身穿斑马衫的囚犯,感觉十分新奇。身处铁窗之中,才发现自己已经是不同的身份了,就像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与以前的生活完全脱节。第二天,一觉醒来,有种梦一场的感觉。”鲁奇说。

  “状况百出”的狱警工作

  一段时间以后,消除了新鲜感的鲁奇发现,狱警生活比想象中更为平淡。鲁奇对犯人们的态度,也从刚开始的陌生、心理抵触,到后来的熟悉和主动去交流。

  起初,为了给写作寻到故事,鲁奇几乎每天都和犯人们交流,有时会问及他们之前的罪行。问得多了,老狱警就建议鲁奇不要再问了,因为服刑人员对自己过去的罪行都讳莫如深,所以鲁奇就把询问改成看案例档案。

  案卷是最精彩的,因为判决书一般写得比较细致。有时候看到写得五花八门、事无巨细的判决书,鲁奇甚至开始佩服起办案人员的写作能力。很多曲折的案例让鲁奇印象深刻,并给他带来写作灵感。

  鲁奇一边感受着监狱生活与外界生活的千差万别,一边逐渐体会到,在这个看似秩序井然的圈子里,交织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突发状况时有发生,而为这些突发状况收场的,往往都是作为狱警的他和他的同事们。

  鲁奇在《狱警手记》中就提到过在监狱病犯监区(有病在身的犯人集中收监的区域)工作的狱警们工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他借文中“值班民警小刘”之口说:这个监区的狱警们需要利用业余时间锻炼身体,因为他们管理的病犯,残疾、肝炎、结核几乎占了全狱人员的一半……除了自 杀、斗殴等非正常死亡外,还会有罪犯病重死亡的。对于病犯,监狱工作人员都是及时救治,即使是没有亲人的罪犯,监狱也是全力挽救生命;而对于有死亡危险的 罪犯,监狱除了及时办理保外就医外,还要与家属签订告知协议,防止罪犯死亡后发生纠纷——但一些犯人突发疾病,还是令人防不胜防。

  服刑人员同狱警之间的“斗智斗勇”让也会让本来艰难的工作变得繁琐曲折。狱警们每天都必须要保持高度的戒备,做到让罪犯24小时不离开自己的视线。与此同时,还要应付服刑人员经常提出的各种各样的怪念头。比如他身体哪里不舒服、心情如何不好、想自由一会儿等等之类。

  鲁奇告诉《方圆》记者,监狱的秩序是至关重要的:“说是小事,但其实犯人的事都不是小事,有的时候,小事会引起矛盾,会造成意想不到的事件。因为在封闭的空间,每一件小事,都有可能在犯人心中爆发。我们做的,其实就是处理好这些小事,防止大事发生。”

  但还是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比如服刑人员与狱警发生了矛盾,就会给检察院写举报信,检察院收到信后,再来调查狱警。有不少热衷于告狱警状的犯人。有些 子虚乌有的检举报告,加大了狱警的工作难度。人性化的监区管理本是好事,为的是加强服刑人员的人权意识,但也不乏滥用这项权利的事例。

  狱内犯罪,狱内外勾结,出狱犯的再罪行为等等之类的情况,也都在这块封闭的场地轮番上演过,情节之生动甚至超过了许多影视剧本。最“精彩”的要数越狱了, 犯人企图逃离监狱可不是常有的事情。鲁奇认识的某位狱警朋友曾亲自参与过一起追逃任务,非常艰苦。鲁奇把朋友的体验也写进了书里。

  《狱警手记》有三场服刑人员越狱的章节,素材都来源于鲁奇的见闻。但鲁奇主要表达的却不是犯人们如何发挥“聪明才智”成功逃脱,而是详细地描述狱警人员如何全力应对,比如追逃、侦查、潜伏等等。

  其中《“潜水艇”的秘密》最有意思,男主角齐枫带领服刑人员出工时看到生产区后面,靠近围墙的附近有一个黄色的类似“潜水艇”一样的铁桶,那东西放在那儿 有一段时间,它给齐枫的感觉很怪、很突兀。齐枫问了其他民警,有人说是厂家要求定做的,后天来取件。几天后,齐枫带着五个犯人前去搬货,搬“潜水艇”时, 犯人们抱怨吃力,随口说了声像抬了个死人。这话让齐枫吓了一跳,齐枫敏感地意识到这东西里面有猫腻,于是建议同事们仔细检查。果然,铁桶内隔板内藏着一个 打算越狱的犯人。

  “虽然书中的人物和故事都是虚构的,但都有现实的影子。”鲁奇告诉《方圆》记者,包括水箱越狱、犯人开车冲击监狱大门、躲在车内苫布后打算逃跑等等都是真 实的发生过的事情,鲁奇在真实的前提下进行“移花接木”,这是他处理现实与虚构的一种叙述思维,目的是想表现狱警工作随时面临的挑战。

  “主人公齐枫这名狱警身上所经历的事情都有其现实的映照,他是我接触到的所有狱警的合体,在他身上,可以看到我所体验到的狱警生活的境况,说是写一部小说,其实更是想让大家了解狱警的辛苦。”鲁奇说。

  同事们都自嘲是“弱势群体”

  鲁奇认为,狱警的工作会带来一种精神上的压力,这是最困扰狱警的一件事。由于狱警工作的特殊性,进入监区必须断绝和外界的联系,《狱警手记》中多次提到狱 警因与外界隔绝而产生的苦闷之情:他们或者同事之间相互倾诉,或者进行守尸工作时对着尸体自言自语,十分压抑,开玩笑时总自嘲是“弱势群体”。

  情感的支撑本是一剂良药,但由于公众对狱警的不了解,导致很多狱警的个人情感多波折,想要修成正果,需要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亦要求家属更多的理解。

  聚少离多,导致狱警离婚、分手的现象经常发生。鲁奇记得有次监狱邀请狱警家属到监区参观,为的是感受监狱氛围,赢得大家对这份工作的理解。哪知与刚进监狱兴奋的基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个小时的参观后,那些与狱警是恋人关系的女孩子们个个面露难色,沉默不语。

  沉默不是一个好兆头。后来,根据鲁奇了解的情况,自从有组织警嫂参观监狱的活动以后,竟有多个女孩向男狱警提出了分手,理由很简单:工作太艰苦、环境太危险、待遇太普通、发展太受限。

  正因为这样,狱警的生活和交际圈子越来越窄。书中齐枫的三次恋情,有两个女孩都是犯人家属,还有一个女孩和他做一样的职业。

  狱警成天和犯人打交道,也导致了有狱警和出狱后的犯人成为朋友的情况,有的甚至去参加犯人的婚礼,这都是确实存在的。“这种关系还是很有意思的。”鲁奇说。

  因为狱警和犯人的微妙关系,作为执法人员的狱警必须要更加坚持原则。一旦处理不当,就会深陷其中,被犯人利用。

  鲁奇书中提到的女主角马师,这个人物的设置,鲁奇别有用心。她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她对爱情充满渴求,却又深陷罪恶不可自拔。鲁奇告诉《方圆》记者:“从 马师身上,也可反映出狱警情感生活的多舛和交际环境的复杂,她是一个形象的代表,我指的是狱警工作和生活中接触的一部分人的代表。就是说,与狱警亲近的 人,有时候看似朋友,却心怀企图。”

  《狱警手记》的深意

  鲁奇坦言,监狱题材的小说比较难写,如果仅仅局限于大墙之内,那狱警阶层的辛酸苦辣则缺乏立体感。如何更加深刻地表达复杂多变的人性,他考虑了很久。

  几年之前,鲁奇在校园文学创作阶段就已经开始探索悬疑小说的写作,曾经在《少年文艺》发表过一篇名叫《魔鬼理发师》的文章,后来这篇文章被一家出版社看中,为他做了一个“鲁奇惊悚小说丛书”的计划。

  美国的斯蒂芬金、日本的江户川乱步、英国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等悬疑大师的作品对鲁奇的启发很大。“说故事的技巧很重要。”鲁奇认为,悬念丛生的叙述手法加上特定氛围内制造的紧张气氛往往更能挖掘出深刻的人性特质。

  于是,那些身处水深火热的狱警的故事就伴随着“鲁奇式”的悬疑叙述开始了。虽说是一部悬疑性质的小说,但一般人会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鲁奇在每一章悬念高潮 的设置上独运匠心:一旦走进他创造的那个世界,读者会不禁为那藏着深邃恐怖的情节而步步惊心,但就在读者快落入恐惧害怕的黑暗漩涡时,他又及时以轻松清爽 的语言解释之前的迷惑。

  《心理罪》的作者雷米敏锐地评价鲁奇的作品:“不可触摸的禁地,难以解释的诡事。铁窗电网,依旧挡不住罪恶张扬。该敬畏的,是鬼神?还是内心柔软的部分?《狱警手记》提醒你,不要人在高墙外,心在囹圄中。”

  “我们同时又是自己的‘狱警’,我们管教的,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个人内心的欲望。”鲁奇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