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莫言:小说要贴着人物的性格来写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19日09:31 来源:中国作家网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北京横山书院联合主办的2013年度“多闻多思学术公益讲座”日前在京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嘉宾是作家莫言。在主持人白岩松的提问下,莫言就对当代文学的评价、作家与批评家的关系、文学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作家的自我定位、小说中的人物塑造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如何评价中国当代文学所取得的成就,对此,莫言表示,现代文学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好,当代文学也没有某些人想象的那么差。现代文学和中国几千年的文学传统一脉相承,当代文学也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它和现代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当代作家都从现代文学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他们所探讨的问题很多是现代文学中的课题的延续,他们所使用的艺术手法、语言方式很多都借鉴了现代作家的探索成果。因此,把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当做对立的事物来进行比较并不科学。

  谈到作家与批评家的关系,莫言希望文学批评“要有善意”、“要以文本为依据”。他说,自己年轻时也曾尖刻地批评过别人的作品,后来他对此进行了反思——“过分尖刻的批评会让人感觉充满了恶意”。批评的目的应该是希望作家能够把作品改好,因此批评家应该实事求是、有理有据地指出作品的问题所在,并提出建设性意见。那些逞口舌之快、尖酸刻薄的批评,也许会起到哗众取宠的效果,也可能赢得很多的掌声,但是不会有好的效果,也不会让受批评者心服口服。另外,批评家在进行文学批评时要立足于文本。

  关于文艺作品的民族性与世界性,莫言认为,当大家都纷纷学习、模仿西方的时候,强调文学的民族性是有必要的。但因此认为只要具备了民族性就必然具有世界性,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实际上,只有作品具备了世界性,才有可能把民族性带出去。”当我们的作品反映了普遍的人性,抒发了人类共通的情感,才有可能感染外国读者。当然,文学作品也必须有民族性,因为“每个作家都生活在中国的现实之中,我们所听到、看到的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征,当作家把感受最深切的东西描述出来,就必然带有中国的特征”。

  谈及自己的写作,莫言称自己一直“作为人民在写作”。他说,作家只是老百姓中的一分子,要真正和他们贴在一起。“确实有一些文学作品能够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代表人民的心声。但是,作家在写作之初就想着通过作品来反映这个广阔的时代,这是不自量力。”他认为,写作是一种个性化的劳动,作家应从感受最强烈的地方入手,写感受最真切的、最有把握的那部分生活。这样的写作把握不好会陷入个人的“小痛小痒”、“小恩小怨”,没有人民意识、时代意识。但如果作家的痛苦和整个时代的痛苦恰好同步,那么他从表现自我出发的作品就可能带有普遍性、人民性。

  人物被认为是小说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莫言提到,小说“要盯着人来写,贴着人的性格来写”。他认为,作家在写作时要借助人物表现思想,自己跳出来在作品中议论是比较笨拙的。谈及小说如何反映现实,莫言表示,当下的现实生活丰富多彩,但无论多么尖锐的事件和现象,只有经过了文学化的处理才能够写到小说中。写小说最重要的就是写人物,那些复杂的社会现象都只是“写人的背景”,因此作家所描写的事件应该符合人物性格本身的发展逻辑。

  很多读者都好奇,莫言在获得“诺奖”之后,是否写了什么新的作品。莫言说:“从去年10月10号到现在,我没有写小说,也没有写剧本,只写了一些很小的文章。我也很焦虑,老想赶快坐下来写。”但是,由于各种事情,他“赶快坐下来写作”的愿望迟迟没有实现。对于将来的写作,莫言表示不会因为获得“诺奖”而背上包袱。“我要忘掉过去的荣誉,写作的时候我还是过去的我,要千方百计地保持自己的创作个性。而且还要有胆量,不要怕写坏,不要怕写出来被人笑话,这样才能轻装上阵,才有可能写出好的作品。”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