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张大春:说李白是中亚人是误会 他父亲是汉人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18日16:01 来源:深圳晚报

点击进入下一页

  王家卫(右)与张大春(左)有着共同的爱好“我们两个同时跳进一个我们共同都很有兴趣的武林”。

 记者 李福莹

  7月17日,第24届香港书展开幕当日,最火爆的演讲就是在香港会展中心演讲厅举行的“张大春对话王家卫”了。

  这场以“寻找一代宗师”的对谈在上午11点举行,由马家辉主持,为了配合“宗师”氛围,马家辉特意着了一身长衫出场。三位学者受到了明星般的 “狗仔队”待遇,场下摄影记者“长枪短炮”,场上三人默契对答,不时互相调侃,场下近千观众一起鼓掌一起笑,成就了香港书展的一个魅力时刻。

  王家卫:功夫就是时间

  六七年前的某一天,张大春收到音讯,王家卫突然说要去看他。第一次见面,两个人却没有任何客套寒暄,直奔主题:“我们两个同时跳进一个我们共同都很有兴趣的武林,而那正是一个即将消失或者将被摧毁的武林。”

  2013年1月,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在两岸三地公映,如“有一口气,点一盏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警句被人热议。张大春参与了这部影 片的编剧,他谦虚地说只把自己当做陪练,不肯在《一代宗师》挂上编剧的名字。“《一代宗师》是王家卫的作品。我只是一个为他服务的人,大风大雨都与我无 关。”

  王家卫说,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他经常去张大春家,天马行空地交流,这些交流如果整理出来,应该是一部蛮精彩的书。他们讨论的故事,有90%都 没有呈现在电影里。《一代宗师》不是一部武侠片,而是一个关于武林的故事,功夫就是时间。叶问的生平,经历了清末、民国、北伐、内战等好几个时代,拍电影 最大的魅力,就是可以经历这些不同的时代。

  张大春说,王家卫是个“乐高迷”,乐于解构想法,解构剧本。每一次王家卫都拆掉自己原先做的结构,剪取了他原先没有看到的元素。王家卫的工作就是拆,他的拆有时候是有破坏性,但到最后还是一个完美的东西,王家卫自我拆解和拆解材料的能力无人能比。

  据悉,《一代宗师》同名电影书在台湾出版,而出版人正是张大春的妻子。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王家卫亲自写的短文“我的宗师之路”和7000多字的王家卫对话张大春,谈整部电影的拍摄过程和武学历史。

  张大春:李白为何来敲门

  在昨天的对谈中,除了探讨电影《一代宗师》,张大春还介绍了自己正在创作的一部新书,计划达一百万字的《大唐李白》。他特别穿着妻子给他定制的写有“大唐李白”四个字的T恤,笑称,这样的T恤有两件,方便出席各种活动。

  以《认得几个字》、《聆听父亲》、《城邦暴力团》走进大陆读者视野的张大春,是近年来在大陆影响力极大的台湾文化人之一,《城邦暴力团》被倪匡赞誉为是金庸之后最伟大的武侠小说。而如今,张大春从民国“走回”唐朝。

  张大春说,这部《大唐李白》发想于去年11月,当时开始动笔写了一些很小的碎片,但最终都没有用。今年2月初,他才开始真正开始写这部书,每天 早晨五六点起床,一直写到下午2点。“为何李白会来敲我的门呢?”张大春幽默地自问自答:“动机不详。”王家卫则评价,这不仅是李白来敲门,也是张大春在 敲李白的门,张大春有时会脾气很大,“很狂”,这本新书应该是张大春借李白体现自己的价值观。

  张大春认为,李白是我们“误会最多,知道最少”的名字。李白为何要四处游历呢?因为李白的父亲是一个商人,商人之子是没有资格成为士大夫的,连 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都没有。李白的作品中,几乎从没有提及父亲、母亲,一直在掩饰行商家族的身份。上世纪30年代,陈寅恪、郭沫若等学者,说李白是个中亚 人,这是对李白最大的误会,这个说法是不对的。李白的父亲是汉人,或许母亲有中亚血统,但他肯定不是一个我们所认为的“外国人”。李白在大唐那个“虚荣的 时代”,一直在博出人头地,一生最想做一件对全天下都有帮助的事,到处要“给我玩一把”的机会,但这个机会始终没有得到。李白基于一个虚荣时代的需要,而 进入了一个对艺术有影响力的事业。他的一千多首诗中,有500首左右是拿来当礼物送人的,从此可见“虚荣”对李白的影响。李白一生62年里,在正式的政治 场合里,从来没有做过正确的判断,是因为他受老师赵蕤影响,依然使用着纵横家的功夫,老搞不清大唐已经是一个帝国,以为那仍是一个春秋的时代。错认一个时 代,是这对师徒共有的宿命。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