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协新闻 >> 正文

草明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在京举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6月15日14:49 来源:中国作家网
主席台主席台
会场会场

“她是新中国工业文学的拓荒者”

草明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在京举行

  1913年,她出生于广东顺德,18岁发表处女作《倾跌》,1948年写出中篇小说《原动力》,后被译为10余种文字。新中国成立后,她因创作长篇小说《火车头》和《乘风破浪》,被视为新中国工业题材文学的开拓者。她就是作家草明,毕生对祖国和人民深怀真挚情感,同人民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几十年如一日扎根于现实生活,以笔为旗为工人阶级树碑立传,鼓舞他们为实现理想不屈不挠、艰苦奋斗。

  6月15日是草明诞辰百年的日子,中国作协在京举行“草明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缅怀并纪念这位曾在现当代文学史上写下重要篇章的作家。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出席并讲话。中国作协党组书记李冰主持座谈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作家评论家以及草明的亲朋故交齐聚一堂,共同追忆她的待人之道与为文之风。

  铁凝在讲话中回顾了草明的人生与创作历程,高度评价了她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她谈到,回望草明的一生,我们会清晰地看到,她的足迹一直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建设的进程叠合在一起,她的笔端流淌出的真诚而明亮的文字,也总是和时代的潮音、人民的心声尤其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思想情感交响、共鸣。

  铁凝说,草明是新中国工业文学的拓荒者和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她的名字已经与中国现当代工业题材文学创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生活实践”和“思考”是她用一生的创作经验凝聚而成的关键词,她写工业、写工人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在工厂与工人们朝夕相处、心心相印的成果。她用创作有力地诠释了深入生活、贴近群众对作家的重要意义,并通过思考为工业题材文学创作摸索出了很多宝贵经验。比如,她认为“工业文学光写生产过程和技术是不行的,还要写人,写人的命运、人的思想、人的感情”,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启示性意义。除了积极投身文学创作,她还不遗余力地关心支持工人作者的成长,这种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发扬。

  李冰强调,草明同志深入实际、深入生活的创作态度和她对广大工人的深厚情怀,对作家尤其是中青年作家富有教益。她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一位共和国的忠诚建设者、一位常年扎在工人堆里的作家。她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实践者。她不仅参与了我国革命和建设史上的许多事件和项目,而且把文学创作与革命实践结合起来。她始终坚持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一生都在写工人。她将培养业余作者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先后举办了20多期工人文艺创作讲习班。李冰希望广大作家要把前辈手中的旗帜高举下去,把前辈的优良品质继承下来,为文化的发展繁荣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尤其是工业题材小说而言,草明的创作对当时及后来的文学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源于她深入生产生活第一线,同工人阶级建立了深情厚谊,从而塑造出了鲜活的人物形象,描绘出了这个新生阶级的成长历程。

  “《原动力》为我展开了解放区的明朗天地,那些工人的形象使我深受感动和教育。”评论家张炯谈到,那是他第一次读到来自解放区的小说,也是第一次接触到《讲话》中所说的“新的人物”、“新的世界”。无论是《火车头》《乘风破浪》还是《神州儿女》,草明都注重表现这些“新的人物”的精神风貌。

  作家陈建功、黎辛回忆了与草明共事的点点滴滴。陈建功称草明为老师。他说,自己还是一个煤矿工人时曾受过她的指教。1973年,他参与集体创作,觉得写作无所适从,便希望草明提点建议。“她当时说了两点——‘我手写我口’和‘写人物最重要’。后来每次见面,她都关心我的创作情况,并一再告诉我要保持同工人的深厚感情。”

  作家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工人与工业,这源于她对生活的真切体验,以及在劳动中对工人们产生的理解和热爱。评论家郑伯农谈到,草明一直把工人阶级作为描写对象,《乘风破浪》便是写工人生活的经典之作。她的创作是从生活出发的创作,是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创作。她到生活中去,不仅是为了获取素材,还做了许多对工人有帮助的事情。

  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城市工业题材在当代文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城市工业题材的创作趋势及动向也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中国工运研究所所长吕国泉谈到,工人阶级的事迹需要文学去记录,工人阶级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需要文学去弘扬。希望更多作家能让人们通过文学感受工人之美和劳动之美。

  “中国的工人经历了由乡民到现代工人的转变,其本质指向城市的现代性。”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鸿声认为,草明无论早期写城市文学,还是后来写工业题材,表现工人阶级都是她写城市的重要内涵。“她注意到了城市不仅是摩登的、物质的、琐碎的,也是与大众甚或与乡土中国紧密联系的。”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基本工业建设到今天的日新月异,中国工业建设的蓬勃发展为作家提供了新的书写空间。与传统强大的乡土叙事相比较,工业题材文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作家在写法上继续探索。厦门大学教授杨聪凤认为,对草明的研究或许会推动工业题材小说创作。她的创作在《讲话》后发生了变化,体现了她与中国工人阶级的同步成长。她的整个创作经历和对工人工业的认识,为今天的作家提供了经验。

  在20多年的工人生涯里,草明辗转多处,为文学爱好者授课指导。来自建设一线的与会者谈到,草明为提高工人创作水准做了一件件实事。“她心系故乡,教育了工人,鼓舞了生产。今天的国有企业发展仍需要这样的作家去书写,企业工人也需要这样的指导和帮助,国企改革需要作家以文学的形式注入正能量”。

  草明的女儿欧阳代娜向来宾表示感谢,她说,纪念一个人,是为了纪念一代人,以及纪念一个时代。母亲的创作是忠实于历史的创作,是忠诚于人民的创作。那是老一辈作家的追求,相信也会成为新一代作家的信念。

  参加座谈会的还有邓友梅、张常海、孟伟哉、谢永旺、蔡毅、吴义勤、梁鸿鹰、查干、周艾若、刘锡诚、何向阳、涂武生、陈飞龙、李玲,以及草明同志的亲属等。(文:李晓晨 图:杨云)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