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莫言赞杨振宁是天才:假如有来生我要学物理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5月17日10:02 来源:京华时报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两位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左)和莫言相聚北大开展对话,范曾(中)主持。京华时报记者 王俭 摄/视频

  昨日,一场“科学与文学的对话”在北京大学举行,杨振宁、莫言两位不同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相聚北大,与年轻人聊“科学与文学”“天才”“中国 梦”等话题。在谈到天才话题时,莫言称研究物理学的杨振宁才称得上天才,而文学的评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他笑言:“假如有来生,我要去学物理,研究天 文学。”

  记者 田超

  □现场对话

  关键词 诺奖

  领奖感受跟英国人不同

  当天央视《开讲啦!》栏目把录制现场搬到了北大,撒贝宁和学者范曾担任主持人。台上两位诺贝尔奖“大腕”对话,显然少不了“诺奖”的话题。

  杨振宁回忆当初去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时,站在领奖台上的感受跟英国人有很大不同。他问莫言是否也有同样的感觉,莫言说:“我不单跟英国人的感受不一样,我想跟任何人都是不一样的,几十年来中国人都热爱讨论诺奖话题。”

  莫言透露,他领奖的时候已经从当时的情境中抽离出来成为一个观察者。范曾问莫言当时在观察什么,莫言笑着说:“看国王,看王后,还看国王身后的两个女儿。”这番回答,立刻引来现场观众的笑声。

  关键词 科学与文学

  科学是猜想,文学是幻想

  问及科学与文学的不同,杨振宁认为,科学是猜想,而文学是幻想,“很多的科学发现都是由一个猜想引起的,而文学创作则需要根据对客观事物的幻想”。

  莫言认为,科学和文学也是有一定联系的,他花了很长的时间讲了《聊斋志异》中的《雷曹》故事。莫言同时也借这个故事说,自己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也有人说自己是“文曲星”下凡,他希望大家要破除“封建迷信”。莫言同时认为,中国有很多科幻小说是不错的,比如《三体》等。

  关键词 天才

  物理学的评定更加容易

  在谈到天才话题时,莫言称研究物理学的杨振宁才称得上天才,因为物理学的评定很容易,“如果你觉得我不对,直接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而文学的评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所以我觉得获诺贝尔文学奖很虚心,如果我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我会很牛气。如有来生,我要去学物理,研究天文学。”

  杨振宁坦言,每个人天生确实有不一样的地方,姚明是很明显的例子。他本人相信是有天才存在的,他举例,一个印度科学家100多年前就写出很多公式,但不能阐述原理,而这些公式有很多被证明是正确的。

  关键词 中国梦

  需要正视发展中的问题

  “中国梦”是最近的热词,当范曾问两个人对“中国梦”的理解时,杨振宁称这是一个全民族的总结,不能用简单的一两句或概括。他认为,中国近代遭 受了很多悲惨的历史,使得变富强的愿望更加迫切,“我们现在有数不清的有能力的年轻人,中国的大学生接受的训练很多,比国外学生更早成熟,对自己的前途有 更清醒的认识,我对中国的未来是充满乐观的”。

  不过,杨振宁坦言,中国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追上了外国上百年走过的路程,其中肯定有不少问题,需要正视这些问题。

  莫言的回答则简洁得多,他说:“最近我看到一个报道,说美国招募去火星的志愿者,中国人报名的最多。我觉得这也反映了当下中国人的梦想吧——飞到天上去!”

  □精彩瞬间

  杨振宁抢主持人饭碗

  “我有一个问题问莫言。”在对话中,这是杨振宁重复最多的话,他发问之多甚至超过主持人。

  在学生提问环节,有人问莫言“文学与故事”的话题,莫言回答后,杨振宁却觉得有点意犹未尽,他抢着发问:“讲故事的人不一定都成了作家,而你怎 么就成了作家了?”这一抢问引起了现场观众的笑声和掌声。莫言这次回答要认真许多,他称自己首先是听故事,喜欢夸张的转述,其次懂得选择故事,经历过一段 迷茫期后,认识到作家应该写他熟悉的经历和生活。

  对话中,爱发问的杨振宁还突发奇想,问莫言:“如果把爱迪生请回来,21世纪最让他感到神奇的东西是什么?”莫言觉得这个发问像科幻小说,“用的手机吧,它太神奇了”。

  莫言咳嗽被当有话说

  访谈最后,有位学生问杨振宁、莫言和范曾对青年人有何忠告,三个人却都不愿意先开口。

  台下主持人撒贝宁注意到一个细节,他马上问莫言:“莫言老师,我看您嘴动了一下,是不是有话要说?”莫言则赶忙解释:“我刚才是想咳嗽,但又忍住了。”如此坦诚的解释立刻把现场观众逗乐了,有观众小声说:“这个老头儿,太可爱了。”

  □学子发问

  学生:我是一位理科研究生,平常看着大家去打球、唱歌,我却只能做研究,想问您做研究生的时候寂寞吗?

  杨振宁:我做研究时,物理学只有三四个方向,而现在你们面临的研究方向要多得多。我做研究最难的时候是找论文题目的时候,恐怕这是所有研究科学 的人的共同经验,它是从了解别人的结论转成自己寻找问题。这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1947年做研究生的时候是最关键的一年,那时候寻找问题也是我最困难的 一个时期。如果你在做科学研究的时候会对自己产生失望,这是你面临的考验,但是你如果不弃不舍地坚持下去就可能有所作为。

  学生:在您的小说中,什么样的人算是优秀的人?我们大学生面临着能力和道德的选择问题,我想知道您对“德”有什么样的看法?

  莫言:作品中有些人物会有道德方面的缺陷,作品中的人物不一定就是好人,甚至好人很可能成不了文学家笔下的道德不错的人。我们可以回想读过的书,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不一定都是特别好的人,而是局限的,有个性的。人物的多样性、多面性体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立体。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