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李华:写作首先是解放自己,开始写吧!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4月24日09:16 来源:新华悦读

    想成为作家?苦于没有灵感;想写自己的故事,不知从何说起;心中波涛汹涌,总是笔端生涩;很在意别人评价,几经斟酌后却没留住一句诚实的话。很多人都有过同样的感受,真诚的交流、朴实的讲述、自由的写作,成了一大难事。写作如此,说话如此,人生也如此。怎么破?

  最重要的是让心灵得自由

  现在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对于写作这件事习惯的偏见和捆绑都是非常大的,这是非常普遍的一个问题。我们对写作一方面很敬仰,另一方面很鄙 夷,心里真正想表达的东西无从下笔。我们总是边写边问,我写出来给谁看呢?别人会怎么评价我的文章?于是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我自己也痛定思痛,最后告 诉自己,其实什么都不重要,连我自己怎么看我也不重要,我作为一个生命我有没有让自己自由的呼吸、自由的倾诉是最重要的。写作首先是要让自己的心得自由, 我不想写我就可以不写,不应该有什么愧疚感。这样的写作才是发自内心的,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是有人看的。

    写作当中人要对自己诚实,不苛求自己是个道德高尚完美的人。如果我要写自己的故事,连自己这些真实的东西都羞于去看或者羞于表达的话,那如何可能塑造一个 有血有肉的人物?又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共鸣?只要我们当下在写作的时候内心是诚实的、自由的,当时即使感觉自己写的不好,不好意思给别人看,但当回过头来 看的时候,连你自己也会非常的感动。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渴望倾诉,渴望真诚的交流,渴望心灵能得到自由。自由的写作对自己的心是一个释放,让人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我们国家的人口这么多,如果每个人思想上都能得自由的话,那么我们全人类的幸福指数可能会直线上升。

  对那个批评的声音说:你并不是真理!

  很多人想要写作,想成为写手、作家,但是对于写作这件事情又充满了压力,甚至痛苦,这是全世界写作的人都共同面临的问题。其实我们都同样的听到 了一种声音——批评的声音。你问问自己,听到这个声音了么?你把这个声音听清楚,写在纸上,然后你对着写下来的字说,你只是个批评的声音,你并不是一个真 理。你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与自己沟通,接纳自己,从声音的捆绑中把自己解救出来。

  人越长大,就越受到很多条条框框或者所谓的理性的声音的制约,而当我们听到非常真实非常感性的声音的时候,却产生了自然的排斥。其实我们的小时 候,才是最自然、最本我、最健康的一个状态,当我们慢慢受到越来越多的捆绑和制约,走向亚健康状态的时候,不仅偏离了写作的本质,也偏离了生命的本质。

  自由写作就像个小婴儿,我们怀着一颗母亲的心去接纳她,接纳自己,慢慢成长,就好像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样。要追求,也不能抓得太紧,时不时还 是会有峰回路转的感觉,这是一次很美妙的旅程,你会发现你越来越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好,你会发现自由写作就像一个新朋友一样,她是跟我们生命同在的。

  阅读和写作是一种温柔、向上的力量

  写作是一个倾诉的渠道,可以引人向上,可以带给人希望,但也有一些作家最后走向了抑郁和自我毁灭的路。我认为写作也是需要正确引导的一件事。

  一个写作的人对生命是非常的敏感的,对光明和黑暗都同样的敏感,所以当他对黑暗越来越敏感的时候,他也是会被黑暗吞噬的。作为一个写作者来讲, 是要老师去引导的,可以是一些好的书籍,也可以是一位好的作者,也可以是一位写作的导师。我希望每个人都成为一个心灵健康的人,也希望写作最后给大家带来 的是一个健康的心灵。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最好的心理医生,怎么培养和关怀自己,的确是有技巧的。

    其实中国和外国的文学作品相比,还是相对的缺少了一些温柔和向上的力量。这可能是跟我们民族最近几个世纪总是被动的挨打的经历有关,总是有一种仇恨的心态,缺少一个温柔的力量。其实我已经不被这些东西捆绑了,我很喜欢安徒生童话,我就是这么幼稚。

  我最喜欢的两位作家,一个是托尔斯泰,一个是安徒生。看他们的作品总是看到希望,我看到黑暗的力量可以很大,但光明的力量可以更大。托尔斯泰在 《战争与和平》中有一句话:“如果一小撮人坏人可以做一个很坏的事情,一小撮好人可以做一个更好的事情。”无论他们笔下写过多少黑暗,最后总是给人拥抱新 生的勇气,他们的作品中有深厚的人文关怀。

  坦然的面对历史、面对自己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把中国和外国相比,因为我在美国留学过一些年,所以也总被问到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其实我不愿意用一些负面的词汇去形容她。

  给大家讲个故事,澳大利亚这个国度在刚开始的时候是英国罪犯被流放的地方,但过了几百年之后,澳大利亚已然成为一个相当美丽、文明的国家。而当 澳大利亚的人谈起自己的曾曾曾祖父的时候,并没有羞愧的神色,“是哦,我们家原来就是这样的。”当一个人能够非常诚实的去看待自己的家族或者历史,不去美 化它,也不去丑化他,只是怀着一个同理心,才是一个真正有骨气的、已经成长了的民族。

  相对来讲,美国在很多方面比我们领先,但是我觉得我们国家的同胞其实是非常聪明的,我们在短短二三十年经济获得了这么大的腾飞,心灵的成长有点 跟不上了,就像一个小baby体格长的很大,心灵很幼稚,你可以说她急功近利,但是我觉得这只是一个成长时间的问题,并不是什么品格问题。这是一个在成长 中的民族,在成长中的国家,我不觉得其他民族会高明得多。中国人的确有丑陋的地方,但是我不憎恶他,我觉得这就是我的故土,这就是我的家人,这就是我自 己。

  我看到了我需要成长的地方,我的愿望就是能够把国外那种深厚的对人的关怀,对光明的向往,对美的敏感力,能够从我的教学中、从我的做人和作品中 发散出来,影响我在中国的学生们,让更多的人懂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自己身体健康、生活幸福,拥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希望和光明的力量。

  (口述:李华 整理:桂洋)

  李华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获美国创意写作最高学位。1999年赴美留学,2004 年获美国南加州大学创意写作终端学位。2006年回国,为人大学子开设英语非虚构创作、美国戏剧、电影剧本创作、戏剧表演等课程。2011年其原创话剧 《神奇的大手》在中国人民大学如论讲堂演出,深受赞誉。著作《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非虚构创作指南》将于2013年夏天出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