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李昕:全民阅读--三个关键问题与三个核心角色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4月17日09:56 来源:百道网·李昕专栏

 


李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编辑

  又要到世界读书日了,最近,文化界重提全民阅读的话题。与这个话题相联系的,是在九次全民阅读调查的基础上,引发的有关我国国民阅读风气是否下 降的讨论。我以为,不论阅读风气是否真正下降,可以肯定的是,国人在一年中(以 2011 年为例)阅读纸质图书 4.35 本,阅读电子图书 1.42 本,这样的数字已经证明,中国人的读书风气不浓,远远比不上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因此,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倡导全民阅读已 经成了当务之急。

  全民阅读,有三个问题特别重要。

  首先,是读不读。今天,在我们的文化产业化、商业化、娱乐化的环境下,图书的读者在大量流失。人们被娱乐化的电视节目所吸引,被碎片信息泛滥的 网络所俘获,已经难以分配足够的精力来读书;人们被功利化的人生目标所指引,被重重精神压力所困扰,被奔波劳累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所挤压,已无法静下心来 读书。人的天性倾向于闲适,而读书(对相当一部分读者)未必是轻松的享受。这便是读者从书本中流失的原因。相比之下,或许一些实用类的图书(包括教材、教 学参考书和能够帮助读者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的图书)以及一些纯属娱乐性的通俗文艺类作品仍然不乏读者,但是那些诉诸人的灵魂和思想的,那些陶冶人的性情的,那些真正有助于提高人的素质的图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富有思想文化价值的人文类图书),却乏人问津。

  这就要说到第二个问题,读什么。我们承认,对于一个人的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来说,功利化的阅读也是必要的;通过有目的的阅读丰富自己的某一方面 的专业知识甚或是生活常识,以提高自己适应社会、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这自然是阅读的应有之义。但这是远远不够的。阅读的根本意义并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更 重要的在于塑造人格。俄国人鲁巴金说:“阅读是在别人的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这句话一语中的。当然,阅读可以帮助读者建立的,除了思想(价值 观)以外,还有性情和品格。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恐怕就不是功利化的阅读可以胜任的了,而必须有超功利的,无目的的阅读,必须有“无用”的阅读,必须有为了 提高自己生命质量的阅读,所读的书,可能就不是那种针对当前的、具体问题的图书,也不是读者自己专业领域的图书,而是一些富有人文精神、思想智慧的图书。

  过去人们常说,开卷有益,这句话原则上说是对的。读总比不读好。但是,茫茫书海,选择很重要。人的时间和精力宝贵,容不得浪费。倡导读书,若是 引导读者去阅读没有价值的书,无异于谋财害命。而读者自己,若是把精力放在一些写吸血鬼、盗墓贼之类的纯属娱乐的读物上面,也不过是浪费时间,消耗生命。 至于还有一些浅薄低俗的作品,从负面影响着人们树立健康的价值观。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开卷未必有益,开卷的前提是必须读好书,读精品书。所谓人人有益的 好书,首选的是人文社科类的经典著作,特别是那些影响过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书,还有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

  其三,怎么读。阅读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人们讲接受美学,就是分析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参与状况。有益的阅读,是读者通过阅读汲取 了精神营养,这种阅读,通常要伴随着读者的体验、会意或者分析、思考和提炼。所以阅读必须静下心来,全身心投入。为此,建议读者多读纸质书,少读电子书。 且不说目前国内网上出版的电子书大多是网民“自发出版”的“作品”,本身没有太多阅读价值;单就同一作品的纸质书和电子书的两种形态来说,我以为选择纸质 书更有利于适应这种思考型的阅读。以我个人和我周围人的体验,对于那些已经实现网上出版的纸质书,尽管它们和电子书只是载体不同,但是分别阅读起来,阅读 的效果和质量是大不相同的。阅读纸质书后记忆要深刻一些。这或许是因为阅读纸质书时通常精神会更加专注,受到干扰较小的缘故;或许也是因为读纸质书更便于 记笔记、划重点、夹纸条,借助一些辅助记忆方法。所以,尽管全民阅读调查证明,几年来国民对于电子书的阅读量有了大幅攀升,年增长率可以达到 30% 以上,我还是对此不敢乐观,因为我对互联网上培养起的阅读习惯在 未来是否可以取代传统阅读的基本功能抱以怀疑。不久前读到德国人弗兰克·施尔马赫所写的《网络至死》,书中提到 2005 年美国教育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过一次调查,发现网络的一代大学生,具有阅读复杂文本能力的人数,减少了 10%。这个数字引起人们震惊。网络的碎片化、浅表化信息使人们的阅读习惯改变,浏览、被动接受而不假思索的快餐式阅读成为常态和习惯,难以培养起人们的 思维能力,联想能力和分析能力,后果便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全民阅读不仅要倡导全民参与读书,而且要有指向性,指引读者读什么和怎么读。我认为古今中外无数经验都表明,读优秀的纸质书是最佳选择。 书对于人,对于社会,对于国家,对于人类,都是进步的阶梯。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要从读书开始。在这个意义上说,全民阅读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既然是公 益性的,那么它就必然是人人有责的,政府、媒体、出版者各有其责。

  我们强调全民阅读的公益性,是因为在今天的市场经济社会中,文化已经开始被边缘化。尽管人们都在讲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但实际上这里“文 化”的概念,内涵已经有所改变,可以说是文化隐去,娱乐登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的主旨,已经不仅仅是严肃的事业,而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牟利的产业。 在这种环境中倡导全民阅读,为了不至于流于形式,必须倡导公益精神,必须强调社会责任,这对于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文化,必然是一种反其道而行之。

  在商业化的模式下是无法开展公益事业的。那么,既然全民阅读是一项公益事业,那么就要采取反商业化的举措。

  对于这项事业,政府可以做什么?很显然,公益事业要靠政府扶植和支持。政府对此要做些实事,不能仅仅依靠宣传“造势”,不能一年只在 4 月 23 日倡导一次。政府应该为全民阅读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就像全民健身活动可以提高民族体质一样,全民阅读关系到全民族的精神健康,开展这些公益活动都是政府 的职责。政府为了全民健康,可以在城市里建公园,在街道边、住宅小区里修建供人锻炼身体的运动设施,为什么就不能多建一些各式各类的小型图书室?特别是许 多城乡中小学目前还没有完备的图书室,政府是否可以出台“中小学图书室建设工程”,就像前几年搞“农家书屋”工程那样?政府一定知道目前城市里,凡是要租 房经营的实体书店都面临巨大经营压力,倒闭的已经不在少数。各地政府是否可以对此加以关注和扶植,就像上海和重庆市政府已经开始做的那样?要知道,一个只 有服装品牌店、手机店、电器店、星巴克和麦当劳而没有书店的城市,充满铜臭而缺少书香,那意味着社会的某种堕落。所以我甚至认为,上级领导在把环境生态列 入一个城市政府政绩的考核指标的同时,也应把文化生态作为另一个考核指标。

  那么,倡导全民阅读,媒体可以做什么?可以说,媒体在营造全民阅读氛围上,承担主要责任。但是现在,我们的媒体裹进了商业化大潮,许多媒体已经不再看重自己承担的公益责任。甚至有些报刊,把文化和娱乐混为一谈,甚至他们的报社内的“文化部” 都已经更名为“文娱部”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媒体特别是中央电视台一类的主流媒体,首先要回答,究竟能不能牺牲一点商业利益而为公益做贡献的问题。比 如,可否为图书做一些公益广告?可否多开辟一些书评栏目?电视台的书评栏目可否占用黄金时间?如果全民阅读是一项公益事业,那么媒体的宣传就是责无旁贷 的。

  回到出版行业来说,当然,倡导全民阅读会使出版社受益。但是出版社绝不能为了自身利益而呼吁全民阅读。出版社也要具有公益精神,要有远见,有担 当,有社会责任感。为此一定要坚持出好书,出精品力作,出版能够深入人心的和产生广泛影响力的图书,促进全民阅读的健康发展。这需要出版社保持文化操守, 拒绝利益诱惑,摒弃庸俗和浅薄,懂得放弃,有所不为。出版社的公益精神,体现在对于文化理想的坚持上。出版对社会,对广大读者真正有益的书,提供促进全民 精神健康的食粮,是出版社永远的责任。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