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协新闻 >> 正文

文学与包容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4月08日09:43 来源:中国作家网

  以“文学与包容”为主旨的第二次“中国·澳大利亚文学论坛”,无疑是近年来文学界一次高峰论坛。2003年和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J.M。库切和莫言的出席和演讲,引起业界高度关注和赞赏。两位文学大师从诺奖的旨归、意趣,谈到社会对于文学的包容以及作家个人的写作动力,开诚布公,言辞恳切,颇给人以启迪。 73岁的库切儒雅内敛,精神矍铄。看得出,十年前的获奖经历对他已经淡如云烟。他纯粹以一个学者的方式而不是作家的思维娓娓道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从往届不同国籍风格的得奖作家身上,来推断诺奖的评奖标准及其兼收并蓄性。58岁的“新科状元”莫言血气方刚,他诉际遇长慨叹,坦诚这半年来诺奖带给他的光环效应及巨大困扰,希望全社会尤其是业界和媒体能对他有所包容,让他继续按照自己的方式处世和写作。

  两位作家的谈话,最后都归入“文学与包容”这个母题。库切说,诺奖的标准是颁给“表现出理想倾向的文学作品”,但有一些并非表现理想的作家也曾获奖,例如2004年的耶利内克、2001年的奈保尔、1969年的贝克特,他们的作品或揭露社会陈腐思想,或驱使人们认识被掩盖的历史真相,或从贫困境地提升现代人的灵魂,“实际上,他们的作品都描写了社会的黑暗面”。库切以这句话戛然而止,以此来赞同诺贝尔文学奖的包容性和真正文学之心。

  莫言则从个人的现实情境出发,坦然自己的写作动力和获奖后的感受。他说,每个人写作的动力都不是为讨好评委和奖项,而是“人类追求光明惧怕黑暗的动力使然,是作家认识自我、表现自我的愿望使然”。诺奖的根本意义是它的文学意义。它评价的是作家的文学成就而非其他。获奖的确给他带来巨大声誉,但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并不十分懂得“包容”和“宽容”的国度内,也委实让他受到很大困扰,比方说那些群起骂他为“乡愿”之人,比方说那些以道德绑架方式让他捐款赞助帮助走后门之人。莫言最后拜托媒体告诉大家,他不会有“诺奖嘴脸”,该怎么处世还怎么处世,该怎么写还怎么写。目前只想尽快回到书桌前写作,写出好的作品来回报社会。

  从以上二位文学大师的言谈中,我们可以品味出“包容”二字的深切含义。何谓包容?对一个社会而言,是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对作家自身而言,是要有厚德载物的胸襟。社会对于文学的理解,应该犹如诺贝尔文学评奖一样,不仅要包容和提倡那些体现正能量、表现出理想倾向的文学作品,同时也要表彰那些揭露黑暗面、把人类从苦难和黑暗中提升到光明境界的作品。社会对于作家的包容,也应该是允许每个人按照自己不同的方式处世和写作,允许他们以多种多样的声音向世界倾诉和表达。惟其如此,惟有对作家和作品的充分尊重和理解,对文学的充分包容和解读,一个社会才是清明的和开放的,这个社会的形态才是正确和有益于人类进步的。(徐  坤)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