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魏春江:大道走齐鲁 出彩文章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3月28日10:02

  大道走齐鲁  出彩文章新

  ——胡孟祥新著《红高粱三部曲》拜读记

  胡孟祥走着一条出彩的路。去年10月,莫言获得了“诺奖”,他闻讯后急匆匆赶赴高密,九次往返于齐鲁大地,撰写出一部《红高粱三部曲》。  

  放歌红高粱

  一条大道宽又长,

  开怀弹唱东北乡。

  不唱扑灰好年画,

  不唱泥塑聂家庄。

  不唱剪纸贴窗花,

  不唱高密有茂腔。

  不唱天来不唱地,

  单唱莫言获“诺奖”。

  作者从不唱“四绝”唱“诺奖”开场,弹唱起他那“行吟东北乡”之歌。高密东北乡是莫言的文学王国,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孕育着红高粱文化的成长。所以,作者把镜头对准了一个小村庄,一片小树林,一户庄稼汉,一座小石桥,一条胶河水,一群众乡亲。作者正是通过这一个个小景点,向读者展现了红高粱文化的大景观。

  作者在走进高密东北乡之时,正是莫言热高涨之日。正当新闻界各路人马追踪莫言之时,胡孟祥却把采访重点放在了莫言家族。他“素描莫言家”,第一个素描的就是莫言的老爸:

  老爸名叫管贻范,

  生有一女三个男。

  年满九十体康健,

  背不驼来腰不弯。

  一张大脸透福气,

  笑看儿女展翅旋。

  家风吹洒德为上,

  勤俭持家食为先。

  天生造化人增寿,

  一幅楹联挂门前。

  其后,是素描莫言叔父管贻喜,大哥管谟贤,二哥管谟欣,姐姐管谟芬,姑姑管贻兰,以及舅父、舅妈高其华夫妇。唯独没能采访莫言妻子杜芹兰,作者也为她留下了动情的诗行。

  去年10月28日,适逢高密第三届红高梁文化节开幕的前夕,作者携带诗、书、画,在莫言旧居举办了一个“红高梁文化”艺术展。展品借用莫言邻居的三面墙自北向南悬挂,第一幅作品是《红高梁诗草》的部分诗句,上有作者题书的大小福字若干幅,其中一幅是“平安庄里福气来”。画面中还画有一个小人头。有的乡亲说:“这不是莫言吗?”其实,作者画的并不是莫言,只是画个小人头点缀,图个吉利。接下来,墙上悬挂一幅丈二匹的“红高梁”画卷,上书诗草一首:“宣纸铺在莫言家,笔蘸胶水墨生花。一分沃土千分爱,五颜六色写潇洒。”其后又是一幅丈二匹的国画新作“莫言旧居”。上书:“一条胶河连老宅,万物复苏活水来。沧桑百载书诗史,文学王国我主宰。”

  靠近莫言旧居的北广场,竖立着一块展牌,上书“老房 老房”诗一首:

  老 房,老房,

  五间老房。

  这里是你的起点,

  这里有你的希望。

  你从这里

  走向世界,

  你从这里

  走向辉煌。

  爷爷的油灯,

  奶奶的热炕。

  老爸的算盘,

  老妈的捶浆。

  叔叔的麻袋,

  哥哥的鱼筐。

  村庄的泥塑,

  家乡的茂腔。

  胶河的浪花,

  黑土的高粱....。。

  一齐化作你笔端的霹雳,

  在整个文坛炸响!

  这首诗吸引着一群群的游客观赏、手抄,一位来自西安的游客蔡昌林,还在他的微博上发表感言。莫言旧居的五间老房,倾注了作者的满腔热忱,他写老房,书老房,画老房,因为这里是莫言的根基,也是红高粱文化的培育地。

  也许作者与莫言有着既定的“红高梁情缘”,谁能想到作者在旧居办展后的第三天,即10月30日上午10时许,莫言竟出乎意料地出现在了旧居。啊,莫言来了!河水跳,鸟儿叫,作者在小跑:“靠近你,是人生的机遇;靠近你,是梦中的欢笑。”这次会面,作者与莫言留下了合影照8张,还留下了莫言亲手签名的手绘封。在莫言旧居,作者还为莫言及女儿管笑笑拍摄了几十幅照片。离别时,他送莫言画集一册,书法作品一幅。过后,作者为拍摄的影像撰诗9首,其中的“仰望”留下了管笑笑的心声:

  仰望老宅,

  多少情思撞儿怀?

  ……

  这里,就是我的根基,

  根扎故土我走来。

  多少年啊多少载,

  父亲把我疼,

  母亲把我爱。

  管家的门风啊,

  就从这里大开。

  哦,老宅,老宅,

  我仰望你啊,

  就是仰望我的家族;

  我赞美你啊,

  就是赞美家人的爱……

  “红高粱放歌”共收入长短诗30首,文论4篇,照片33张,书画作品各1幅。

  意画红高粱

  “红高粱画传”的开篇之作,就是莫言画像。作者自1990年研习书画至今,已长达二十多年,他主攻山水与花鸟,人物画只画过三张。第一张画的是著名作家何迟,第二张画的是雷锋传人郭明义,第三张画的就是莫言。这幅莫言水墨画像高两米有余,画毕,作者又赋诗一首:

  是农民就要种地,

  是战士就要扛枪。

  文坛一支笔啊,

  该如何写文章?

  看大千世界江河横淌,

  观千山万水大地茫茫。

  天悠悠啊地苍苍,

  珠穆朗玛冲天长。

  中华民族啊是一道道的脊梁,

  龙的传人啊展翅在翱翔……

  正是在中华民族“气吞山河”的大背景下,莫言“披挂朝阳” 

  一路走来:

  农民——给你一支笔,

  土地——教你写诗行。

  笔蘸胶河水啊才气通大洋,

  讴歌人间事啊血气正方刚。

  啊,五十七个春秋,

  你茁壮成长,

  五十七个年头,

  你走向了辉煌。

  五十七个华诞啊,

  我怎样给你画像?

  是画你的童年?

  是画你打工的棉纺厂?

  是画你读书的军校?

  是画你出国去领奖?

  此刻,我仿佛看到作者的身影,他大笔一挥,画在纸上:

  画的谁?

  老爸仔细看,

  叔叔拿着照片望。

  姐姐摇摇头,

  二哥说有点像。

  管家的厚道啊,

  画里签名留几行。

  艺术啊把你升华,

  情感啊把你张扬。

  画我胸中一座山,

  雕塑望大江。

  画我民族气高昂,

  悬挂我心上。

  一幅题为《红高粱家族》的国画,更是独出心裁。这幅丈二匹宣纸的国画巨制,高约1.5米,长约3.6米,画面内写有莫言叔父管贻喜老人的亲笔题书:“我的爷爷管锦城,我的父亲管遵义,我的长兄管贻范。”落款处叔父又加一掌印。其后,是莫言的父亲管贻范在其名下按一指印。莫言姑姑管贻兰与莫言姐管谟芬,在画卷上也分别签名按印。就这样,管家几代人与作者共同完成了一幅丈二匹的掌印国画之作,其创意之新颖在画坛实属罕见。

  大家知道,莫言创作的《红高粱家族》、《檀香刑》、《蛙》等长篇小说,其创作题材大多来自高密东北乡。因此,要解读莫言文学,就离不开对莫言地理文脉的考证。作者从走进莫言故乡那天起,就随身携带高密一张地理图,当他第一次打开这张地图时,不由心中一惊。作者发现,高密东北乡恰似一个牛头,而西北乡恰似一个鸟尾。再仔细观看莫言的家乡平安庄,其地理方位正在牛头的咽喉之上。“啊,牛头摇尾,神奇壮美。”于是,作者根据高密地图精心创作了一幅神奇的画——“莫言地理文脉”,并配诗文一篇。

  应该指出的是,胡孟祥的“红高粱”绘画系列,展现着浓浓的人文气息,这与莫言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如出一辙。莫言赋予了红高粱人的精神,人的品格,胡孟祥画的红高粱同样展现着人的精神风貌。高占祥先生评价说:“胡孟祥的大写意中国画,气势磅礴,尤其是一幅幅‘红高粱’的国画巨制,气在笔先,神采飞扬。其画作看之有色,悟之有意,听之此处无声胜有声。他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不拘一格,抒我情怀。”(见《红高粱三部曲》序言)。

  “红高粱画传”作为《红高粱三部曲》的第二部,共收入巨幅国画6幅、照片7张,长短诗7首,文论5篇,这里只简略介绍“红高粱诗草”一文。该诗开头便唱:

  你从老房走来,

  双脚沾满故乡的尘埃。

  涝洼地镌刻你深邃的足印,

  小石桥连接你眷恋的老宅。

  大栏平安庄啊,

  一户农家的后代。

  根扎东北乡,

  花开全世界。

  于是,作者带着祝福、带着疑惑、也带着爱,急匆匆向莫言家乡走来:“快,高密,高密,谜底等人猜;快,高密,高密,‘诺奖’飘彩带。”文学馆里,作者睁大了眼睛,翰林苑内,作者看到一群记者在等待。告别翰林苑,车过胶水湾。河崖的街道,孙家口的村前,父亲的炕头,叔叔的庭院,姑姑的座椅,姐姐的针线,乡亲的推车,邻里的猪圈……一齐向作者扑来。他走进旧居门啊,拍摄两磨盘。他丈量三面墙啊,抄写红对联。他捧起一把土,捡起两块砖。仔细瞧啊用心看,热泪盈眶湿衣衫。他激动啊他感叹,茅塞顿开有答案。作者屡到高密,就是要寻找莫言成功之路,在莫言文学馆,作者看到了一幅悬挂在墙的莫言手书,他顿觉眼前一亮:

  答案在何处啊?

  抬头望诗行:

  “高密东北乡,

  生我养我的地方。

  魅力的胶河滚滚流淌,

  遍野的高粱,

  高密辉煌。

  黑色的土地承载万物,

  勤劳的人民淳朴善良。

  即便远隔千山万水,

  我也不能将你遗忘。

  只要我的生命不息,

  就会放声为你歌唱。”

  多么朴素的语言?

  世界为你颁奖!

  多么动情的诗行?

  祖国为你鼓掌!

  读到此处,我的心潮随着诗句在流淌,情不自禁地与作者一起歌唱:

  红高粱啊红高粱,

  高举火把穗穗长。

  红高粱啊红高粱,

  光照天际赶太阳。

  红高粱啊红高粱,

  国之魂魄苍茫茫。

  红高粱啊红高粱,

  连着四海通大洋。

  红高粱啊红高粱,

  大地情怀放眼量……

  掌印红高粱

  谁见过用掌印来记录一个家族的呢?这真是一件新鲜事。

  众说周知,是劳动人民的一双双手,创造了人类之文明。因此,掌印就成了记录文明之载体。人之掌印,张扬着民族之亲情,精神之魂魄,文明之辉煌。然而,古往今来,还很少有人用掌印去记录一个家族,更不用说把它编辑出版了。胡孟祥不仅掌印莫言家族,还掌印了莫言的乡亲与师友。那一个个鲜红的印记,向读者所展现的是莫言之血脉,乡亲之情怀,师友之爱恋。

  在“红高粱印记”中,一个个题为“高粱红了”的邮封特别引人瞩目,它均由作者所手绘。邮封上画一鲜艳的红高粱穗,并贴有潍坊木版年画的邮票。邮票下方还加盖当地当日的邮戳,上有莫言家人与游客的亲笔题签。

  手绘封一直受到集邮者与收藏家的青睐,它把绘画与邮品相融合,其形式新颖,表现手法独特,在集邮界独树一帜。“高粱红了”的系列手绘封,更有独到之处,每一个邮封都按有题签者的指印。指印也是掌印,作者把我国传统的“签字画押”巧妙地运用到手绘封之中,所彰显的是人文之气息,精神之风采。

  作者在“从签名封看莫言热”一文中,详细记录了游客在参观莫言旧居时所留下的片片心声。一位来自北京的游客在邮封上留言:“高密的文豪,祖国的骄傲。”一位上海电视台的记者在邮封上留言:“千言万语,何若莫言。”还有一位来自湖南人民广播电视的记者,把他采访的感悟都写在了邮封上:“在高密呆了十几天,一直在采访。了解了很多高密的文化,三贤四宝看似没有联系,但融合在一起就是粗犷坚韧的高密文化,文化的力量是强大的,直入心底,空气里,泥土中,言语间,影响莫言的文化无处不在,莫言也就无处不在。”追踪者如此看待莫言,莫言家人又如何看待莫言呢?莫言的大哥管谟贤在邮封上这样写到:“莫言是一个普通的人,普通的作家。”是的,现实一再提醒人们,只有普通的人才能做出不普通的事。试想,雷锋不就是一个普通的人吗?然而,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却做出了不平凡的辉煌业绩。

  “红高粱印记”共收入了20个人的掌印,47个人的手绘封,5篇文论,诗歌1首。

  出彩写文章

  《红高粱三部曲》通过“放歌”、“画传”、“印记”三个系列,艺术形象的再现了莫言及其家族的风采。与此同时,也展现了作者风采的一面。作者运用诗、书、画、印、摄影、集邮等文学艺术样式,精心打造红高粱文化,撰写出属于自己的“大块文章”,其文学艺术才能凝聚笔端。

  作者自己说:“我这个人很笨,不走出去就写不出文章,《红高粱三部曲》就是走出来的。”胡孟祥抓住一个“走”字,他走进莫言家,撰写出彩人,去圆出彩梦,可谓“孟祥成真”。正是:

  大道走齐鲁,出彩文章新。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