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炎 刀:回到了话剧创作的本真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3月18日09:09 来源:中国作家网

   现如今,小剧场话剧演出众多,但能留得下来、不断轮演且极富现实蕴涵的作品并不多,小剧场话剧《驴得水》的成功及其产生的观演效应值得探讨,其成功的原因是——

  这两年,看小剧场话剧的时间并不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小剧场话剧出精品的几率不高。在多如牛毛的小剧场作品中进行观看选择就好比高风险投 资,收益可能很高,但风险无法避免。然而,日前在国话先锋剧场上演的《驴得水》却让笔者着实一惊。无论从剧本结构、人物塑造、喜剧架构、氛围调动,还是主 题挖掘来看,《驴得水》都是一部经过精心打磨、富有诚意的作品。特别是经过六轮演出的运作,演员的表演已轻车熟路,对故事精髓的传达也比较到位,全场观众 的热烈反应已经证明了这一切。    《驴得水》的故事并不复杂,它将沉重的主题与戏谑的风格结合在一起,融入闹剧的成分,带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无厘头电影的特点,但绝不是止于“闹”,而 是衍生出一种“含泪的笑”、“讽刺的笑”。一开始的情节似乎轻松欢快,观众在一个个演员抛出的包袱中笑得喘不过气。随着剧情的发展,故事主题逐渐变得沉 重,人物性格趋于明朗,情节也不再如前半场那么轻松,但是整部剧的喜剧特点没有改变,观众是在笑中叹气、笑中流泪。这是该剧最成功的一点——很好地把控了 观众的情绪。小剧场话剧相对于大制作有一个好处便在于方便互动,由于剧场较小,观众人数有限,戏剧表演的空间可以轻松延伸到观众中去。但互动的尺度如果把 握不好就会成为一个无节制的小品式闹剧。从这个角度而言,《驴得水》与观众的互动保持在了有效的范围内,几次互动都起到了烘托气氛、带动情绪的作用,也没 有让观众觉得过于频繁。

  该剧的制作团队并不是戏剧界的明星大腕,但是他们作为一个团队已经取得了明星大腕都难以轻松取得的成绩——观众的口碑。在笔者看来,《驴得水》 值得观众介绍给朋友的原因不单在于有趣,更在于其主题的深刻性。虽然背景设在不痛不痒的民国,但讨论的却是我们当前都面临的问题——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 造假、腐败、拜金主义思想泛滥等等。故事的起因在于发生地的恶劣自然环境和贫困的经济条件,老师们想以驴的名义多要求一些教育经费。这个主意可能源于教育 理想,对于这种“欺骗”行为,我们很难进行价值判断,对于人的行为应该就行为本身进行判断还是以行为的最初动机为标准?谎言时常具有多米诺骨牌效应,人们 需要为一个谎言编造更多的谎言,《驴得水》的剧情就是沿着这一逻辑逐步展开的。官员的到来让老师们不得不找一个人扮演驴得水,从而将更多角色牵扯进了剧情 中,随着人物关系的复杂化,剧情也发展到了难以回旋的地步。虽然结尾看似一切都恢复了正常,但其实有人走有人死,而且人与人之间的缝隙已经生成也再难弥 补。

  从人物塑造方面讲,全剧每个人物都能找到现实的影子,都给观众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其中,张一曼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无论是戏剧开始前的背景 设定,还是剧情中人物命运的发展和逆转都十分自然,她是这场骗局的参与者、实践者,但是却被利用她的人抛弃了,就连爱情也变得麻木、冰冷。而铁匠的性格转 变是所有人物中比较突兀的,虽然他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但复仇情绪的过分渲染,让人物缺少了基本的人性,显得过于残酷和肤浅。此外,相较于其他人物, 校长的形象较为平面化,缺少立体感,从头到尾似乎都是一碗水端平,未见涟漪。近些年,在人物塑造方面,国内原创剧本很多时候会步入情绪和性格堆砌的歧途, 但《驴得水》中的人物不是性格符号的组合,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有血有肉的存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我们的话剧创作者开始有意识地从作品的内容、艺术着手,以 鲜活的人物、真实的情感吸引观众,回到话剧创作最本真的轨道上。这不论对话剧艺术的发展,还是对观众审美的培养,都是有利的事。

  《驴得水》的舞美设计简洁、实用,重在营造一种年代感和怀旧的氛围。音乐的运用特别值得一提。导演把音乐穿插在情节进展的每一次关键环节,用音 乐渲染气氛,映衬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换。如裴魁山向张一曼表白的那场戏的配乐,一种淡淡的忧伤感笼罩在这本应是快乐浪漫的表白中,似乎预示着两人命运 在后面的急转直下。

  相比很多大制作话剧,《驴得水》是名副其实的草根制作,但是无论从作品本身还是观众口碑上讲,它已经战胜了很多大制作。这无疑是一个值得高兴的 现象,艺术作品的质量与投入的物质成本往往不成正比,有时候外表闪亮的金盒子里装的并非都是精品,而简陋舞台上演的有可能恰恰是未来话剧发展的潜在力量。 (炎  刀)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