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贾平凹:诺贝尔奖可遇不可求,做好自己事就够了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3月12日08:52 来源:金羊网

点击进入下一页

贾平凹

  1952年出生

  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商州》、《浮躁》、《废都》、《白夜》、《秦腔》、《古炉》等。曾获得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和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以及多项国际文学大奖。

点击进入下一页

  ■“带灯”是一个与小说名字同名女主人公,她原名为“萤”,因不满“物必先腐后生萤”,而给自己改名带灯,意图为自己周边生活带去光亮。在60 万字的《古炉》出版之后,贾平凹仅用两年又写出40万字的《带灯》,描写一个女大学生下基层做乡镇干部,因梦想与现实的剧烈差距而产生幻想型人格的故事。 此篇被称为“贾平凹最瑰丽忧伤的小说”。

  面对读者质疑《秦腔》、《古炉》“难读”,“用词太怪”,“节奏太缓慢”,贾平凹说,主要是他写作时将人物图表部署太多,追求行文间的细节,而没有追求整本书统一的大情节。但是,“《带灯》有一个整体的情节,所以比前两本好读”。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你也不能说人家不对,也不能说人家对。把自己所承担的事情做完就对了。”

  “带灯”就像一朵山花,

  既清新又艳丽

  问: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妮娜出现在舞会上时,一袭黑裙,光彩夺目。《带灯》通篇都没有正面描写主人公的衣着面容,你脑海中的“带灯”应该是什么样?

  贾平凹:没描写她也是一种写法。没有静态写她长什么样子、穿什么衣服,都是通过动态、或者别人的眼光看她说话,那样更符合我写作的风格。

  我心目中的“带灯”就像到山区去,看到路边开了一朵山花一样。这朵花不是花园的花,也不是花盆里生长的,有种野性,既清新又艳丽。我心中这个带灯是很智慧的,她处理事情有她自己的一套方法,保持着她独立的品质。

  问:为什么首次用女性做第一主人公?和《废都》时代相比,是否在性别视角上有了新的转变?

  贾平凹:这与题材有关。以前每部作品都有写女子,世界是由男人和女人构成的,写书肯定要涉及。但是以一个女性为作品的主人公,这还是第一次。

  我自己毕竟是男性,描写故事肯定是要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但男人看女人,或者女人看男人,用不同性别视角反差对立以后看会更清楚一些。现实生活中也是,男人评价女人,女人评价男人,这样更准确一些。

  作家应该为社会

  提供自己的一份看法

  问:你在《带灯》后记中写请过来一尊地藏王菩萨,这个地藏王菩萨是在暗喻什么?

  贾平凹:“地狱不空不成佛”,证明还有很多鬼灾,这隐喻了基层工作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

  几十年来,我看到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进步,同时也看到转型时期社会有了很多问题,我想把这些担忧表达出来。作家研究社会,但他不决定什么,只能走着,慢慢看着,慢慢来改变,但我应该为社会提供自己的一份看法。

  问:霍克海默说,一个作家的作品越伟大,他就越植根于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之中。

  贾平凹:只要你真正投身到社会中,去了解它,素材和想象空间会特别大。就像《带灯》这本书里面谈到的社会基层,暴露的事情和人性特别多。

  作品是生命里不同的阶段,

  每一段都有不同的味道

  问:你之前推崇明清小说灵秀韵致的风格,后来又喜欢西汉古韵的苍远?

  贾平凹:这是随着自己年龄和写作阅历慢慢产生和意识到的。我的老家楚地区是边缘地带,秦头楚尾,就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交错的地方。这个地方生长 的人,既有中原文化也有楚文化,有灵性还有浪漫。所以我年轻时候就喜欢读明清小说,有味道、优美,作品会情节夸大,不深厚。现在会有意识去剔除,更加向中 原文化靠近,然后再吸收楚文化里面的浪漫。

  问:回过头来看,你觉得现在的作品和从前哪一些差别最大?

  贾平凹:现在有很多人对我30来岁那批散文特别感兴趣,有青春节奏,写的比较优美。但到50多岁的时候,我不喜欢写那种文章了。表面看不花哨 了,也没那些技巧了,但它每一句后面所隐喻的一些东西都是我在生活中的感悟,我更看重后者。也不是说前者就不好,它是生命不同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 阶段的味道。

  “我喜欢把故事从生活中蒸发出来,

  而不是杜撰”

  问:有没有把对生活的感悟带入到人物的把控和角色选择里去?

  贾平凹:这些人物严格来讲多少带有我自己的影子。《古炉》里的“狗尿苔”就和我小时候差不多,个子不高,老受欺负,老被人不重视,爱幻想,爱写稿子。

  问:很多人说你的东西难读,用词“非常怪”,《秦腔》、《古炉》之类都有着迟缓的节奏和气息,你曾经说这是你想尝试的实验性写作方式?

  贾平凹:《秦腔》和《古炉》觉得难读是因为人物关系太复杂,《带灯》这部书,主要人物还是带灯。

  我喜欢把故事真正从生活中蒸发出来,而不是杜撰一些东西,所以细节就特别多。没有直接的情节,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办法,这种叙事结构我觉得也挺好的。实际上这种写法从《废都》以后一直在完满,最后就到了《秦腔》和《古炉》。

  带灯前面还有几十封信,有些人看了觉得把这些信摘录出来也会是很好的散文。这是带灯幻想式的内心,一方面是为了塑造人物,一方面也是围绕结构需要,《带灯》比《秦腔》和《古炉》好读了很多。

  诺贝尔奖可遇不可求,

  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够了

  问: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小说也比较倾向于复杂的人物图表、有技巧的叙事结构,你会对自己有期待吗?

  贾平凹:莫言获奖确实是很振奋人心的事情,所有的人应该向他衷心的祝贺。至于我自己,我不知道它的程序什么样,得不得奖也不是个人完成的,那只是走着看的事,可遇不可求。

  问:你怎么看大行于世的青春小说?怎么看严肃文学现在的位置?

  贾平凹:这个时代还是相对比较开放的。其实我也喜欢读一些东西,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接触年轻的东西,不要被社会淘汰了。反过来,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你也不能说人家不对,也不能说人家对。把自己所承担的事情做完就对了。

  长期面对写作,

  已经习惯孤单和寂寞

  问:1992年你写过一篇《说话》,说自己特别不喜欢说话,也不会说。

  贾平凹:我现在说话比那个时候好多了,但人多的地方我还是会紧张。我经常喜欢一个人待着,把门锁起来,一个月不让我出去我也愿意。你只要给我烟、茶、电视就够了。我到现在也没有上过网,有时候觉得要被时代淘汰了。

  问:现在有一个流行词———“宅男”。

  贾平凹:宅男是自觉形成的。因为长期面对写作,跟长期面对电脑是一回事情,用不着和更多人接触了。这样有它的弊病,容易自闭,但有时反省这个社会,我觉得自闭也有它的好处。我觉得一个作家永远不会怕孤单和寂寞。

  问:你在书后序里说,六十大寿时把自己关在书房闭门不出,甚至用“独自喘息”这样的词汇,你是在畏惧什么吗?

  贾平凹:年龄越大,恐惧越多。一方面是恐惧精力不够,另外,世事看多后,对很多东西非常无奈。甚至会问自己:这样写行不行,别人能不能理解?年 轻的时候,虽然阅历和现在不能比,但却有无所畏惧的勇气。这个时候会特别感叹人生,干事儿就特别惊恐、不自信,觉得“改变这个世界,产生伟大的东西”都不 可能了。

  问:“改变世界”是你写作的初衷?

  贾平凹:年轻时雄心万丈,现在才知道世界那么大,人太渺小。其实你想改变很多东西是很难的,你只能尽力完成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有时候有些悲凉的味道。

  (据腾讯文化)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