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翻译家谢莹莹:读黑塞能唤醒我们本性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3月05日14:51 来源:深圳晚报

 

  [译者] 翻译家谢莹莹

  读黑塞能唤醒我们本性

  李晓水

  德语作家赫尔曼·黑塞最新散文集、诗选《朝圣者之歌》、《温泉疗养客》、《漫游者寄宿所:黑塞诗选》(精装)。

深圳晚报记者 李晓水

  世纪文景日前策划推出的德语作家赫尔曼·黑塞散文集《朝圣者之歌》、《温泉疗养客》,由七十多岁的女翻译者谢莹莹翻译,另一部诗集则由其丈夫欧凡先生翻译,共谓珠联璧合。作为多年来从事德国文学研究的黑塞中文作品主要翻译家之一,谢莹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黑塞的作品是超越时空距离超越文化距离的。

  深圳晚报:您翻译过黑塞的哪些作品?

  谢莹莹:我翻译过的黑塞作品主要是他的散文,收录在2013年刚刚出版的黑塞散文集《温泉疗养客》和《朝圣者之歌》中,还翻译了文集《黑塞之中 国》,从中可以看出黑塞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黑塞的诗选《漫游者寄宿所》则是我的丈夫欧凡翻译的。小说方面我和年轻学者一起翻译过《德米安》、《罗斯哈 德》、《盖特露德》,是相对比较早期的作品。

  深圳晚报:您是在什么时候接触到黑塞作品的,它给了您什么感受?

  谢莹莹:我最初读黑塞的作品不是小说也不是诗歌,而是一本少为人知的自传体札记《温泉疗养客》,一读就被吸引住了。书中的黑塞简直就是个爱埋怨 爱唠叨的小老头,觉得什么都不对劲。不过他在疾苦中对自然社会对个体对生命以及对自我的思考很深刻,书中也展现出一个人在痛苦中的自嘲和幽默感。我从这本 书里真正学到了“爱,一切快乐和福分的奥秘皆在此中”。那个时候我被病痛折磨得半死不活,黑塞説自己被病痛占有而不是占有它,給了我极大的启发。

  深圳晚报:您读过黑塞的哪些作品,觉得作为中国读者还有哪些遗憾?

  谢莹莹:黑塞所有的书我几乎都读了,大家喜欢的诗歌和小说我也喜欢,不过我觉得他的散文、书信集和书评也同样有意思。我觉得书信没有翻译成中 文,对于中国读者是个极大的损失。书信让我们看到一个活生生的黑塞本人,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位作家。比如他十五岁时,在经历了濒临死亡的危机又被送进精神 疗养院时,在愤怒无助中给父母的一封信里写道:“从我的立场出发,我要像席勒那样说,’我是人,是有个性的人’。” 这样强调“我是人”, 强调人应该服从自然天性, 强调人的权利和尊严,在少年黑塞在给父母的许多封信里出现了许多次。成人后的作家黑塞,他小说的中心主题就是这种对个体独特性的维护与尊重。

  深圳晚报:看得出,您非常喜欢黑塞的散文,那么您作为黑塞散文的主要翻译家,谈谈他的散文吧?

  谢莹莹:黑塞的散文很多,除了湖光山色、花草树木、生老病死,还有对亲情友情的追忆、对时代诸多现象的思考和批评、对文学的艺术的看法,许多是自传性文字。《漫游记》 中的短文实在优美,即使没有在欧洲小城生活过的人,读了也会喜欢的。我们自己走过许多欧洲小地方,对他的描写和感受,感同身受。 《漫游记》收在《温泉疗养客》一书中。《生平简述》和《魔术师的童年》是他的自传加上点幻想,活灵活现,挺有意思的,收在散文集《朝圣者之歌》中,两本书 里的散文是我读了好几本原著后挑选出來的,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标准,是我自己的爱好,也是符合黑塞的特色的一些散文。

  深圳晚报:今年是黑塞逝世50周年,您认为今天黑塞有什么意义?

  谢莹莹:我认为黑塞的作品很大的一个特色是,世界上无论何处,何种社会制度,何种时代,都有许多读者觉得这些作品在与自己对话,而且这些读者男 女老少都有,也就是説,他的作品是超越时空距离超越文化距离的,这很值得人们思考。我想主要是因为黑塞本人在写作时是万分真诚,他把自身刻骨铭心的经历和 体验汇入作品,并将其特殊性转化为普适性。他孜孜不倦为个体的尊严和权利代言,旨在帮助个体寻回自我,按照自己的天性去生活。这正是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所向 往的。最近,一位青年读完了《在轮下》,大有感叹地对我说:“那讲的就是我们呀!”正因这一点,读者读他的作品时总能感觉心有戚戚焉。在一个急功近利物欲 横流的时代,在一个人们感情麻木、思想混乱的社会,读黑塞或许能够唤醒我们对精神追求的渴望,寻回我们被外界的重重魔障所掩蔽的本性。在这个意义上,黑塞 对我们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

  赫尔曼·黑塞(1877年7月2日-1962年8月9日)德国作家、诗人、评论家,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以《德米安:埃米尔·辛克莱的 彷徨少年时》、《荒原狼》、《悉达多》、《玻璃球游戏》等作品享誉世界文坛。1923年,46岁时入瑞士籍。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黑塞有着深深的中 国情结,特别热爱李白、老子、庄子,道家思想对黑塞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黑塞的作品在全球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总印数超过一亿四 千万册。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