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厂甸庙会
北京大观园红楼庙会(陆欣摄)
成都大庙会
开封翰园春节祭祖大庙会
西安大明宫庙会
辞旧迎新,从2月10日开始,全国各地的庙会活动陆续展开。当前,庙会的数量不断增多,庙会新形态也逐渐涌现,但总体来看,庙会活动同质化现象 严重。为了提升庙会的文化内涵,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多地已经对庙会活动进行了完善和升级,或回归,或创新,书写着每个城市不同的文化定位。 据悉,北京市将举办重点文化活动37项,主要包括庙会、灯会、展览展示、民俗活动四大类,重点突出明清文化。西安打出了“隋唐文化牌”,成都主推三国文 化,主旨鲜明,在各自拥有的文化资源上深挖猛耕。
北京:凸显明清文化底蕴
总体上看,在京城百姓中拥有较高知名度的厂甸、龙潭、地坛庙会等延续了鲜明的明清文化特色。在老庙会里,海淀区龙泉寺灯会将以元宵灯文化为主 题,运用高科技、和谐、环保等理念,对传统文化进行生动再现。正月初一到初五,西城区第十三届厂甸庙会和第十八届红楼庙会一齐开锣。厂甸庙会的目标是打造 真正体现京味文化的庙会。主办方精心策划了28项主题文化活动,共72台节目,汇聚北京曲剧团等23个表演单位和荣宝斋等40个展览单位,共350余人为 百姓奉献一场京味儿文化互动体验庙会。5天的时间里,京城百姓将欣赏到老天桥撂地相声、老北京吆喝表演等精彩节目。主办方还专门准备了五花八门的百姓互动 游戏:“芝麻开花节节高”“岁岁平安”“写福愿”“挂福袋”“摸福气”等,祈求平安顺意。
大观园红楼庙会则继续立足红楼文化,其重点推出的“元妃省亲”古装仪仗表演,演员全部来自社会报名的志愿者。此外,京腔京韵的折子戏、原汁原味 的太平鼓、童趣十足的木偶剧、风趣幽默的刘姥姥醉酒高空艺术表演等都将在庙会上一一上演。据北京大观园管理委员会主任马俊潼介绍,商业文化、皇家文化、民 俗文化、市井文化、会馆文化都将在红楼庙会中有所体现。
而朝阳国际风情节、石景山游乐园等洋庙会将继续主打现代时尚牌,展现异域风情,集娱乐、购物、休闲、运动于一体,彰显年轻群体的参与性与互动性。
此外,连网络也来搭庙会的车,西城区文化产业协会旗下的网吧经营者发起 “网络大拜年”活动,在全区各街道内选择了天桥网城、幸运无限等15家网吧,于除夕至正月初二,为留京外地务工人员提供免费上网两小时,通过网络给亲人拜年的优惠服务。
花会表演主要集中在远郊区县。延庆县元宵节花会展演,借助环形路进行循环展演,45档花会首尾相接,总长达1.8公里。平谷区民间花会秧歌进城大拜年活动的演员达3000多人。门头沟区大台古幡会是千军台、庄户两个村子的民众自发组织的、延续了400多年的一个活动。
各地:特色文化引关注
“明清文化看北京,隋唐文化看西安”,民间流传悠久的这句话,为近几年西安连续打造隋唐文化不夜城、唐朝酒店等工程,做下了文化注解。毫无疑 问,也成了西安庙会的主题。记者了解到,其大明宫异域风情大庙会除了保留传统的民俗项目之外,深度植入传统文化的精髓,主题为“万邦来朝福纳天下”的庙 会,以唐文化为核心,集古今、中外等文化精粹为一体。正月初一至初七,庙会方共精心策划了七大核心仪式——元日大朝贺、迎喜神、谷子生日、迎灶神、迎财 神、送穷鬼、庆人日。此外,还特别设计了历史人物与游客的文化互动环节。
河南开封第十四届翰园春节祭祖大庙会将于春节期间在开封市翰园举行,该园也是开封大宋年文化节的主会场。春节祭祖大庙会将举行轩辕黄帝祭祖庙会 暨祭祖大典,同时推出“大宋年文化庙会”。庙会将全面展示燃爆竹、抖空竹、推铁环、耍陀螺、踢毽子、打春牛、猜灯谜、送福饺、百鸟鸣春、送福灯、河南坠子 等民俗活动。
2012年,在人民网第三届中国节庆创新论坛上,成都大庙会从全国众多节庆庙会中脱颖而出,荣获“最佳传统文化传承庙会”称号,其主要原因在于 它以 “三国文化”为核心举办庙会。记者获悉,2013年,成都大庙会继续依托武侯祠,以“奇幻三国”为主题,全面展示三国文化内涵。引人关注的是,2013成 都大庙会在三国总动员上可谓下足功夫。其2012年推出的“三国漫游汇”,因传统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曾在大庙会和夜游活动中大放异彩,变形金刚版的关羽 和“浮雕三国”均给当地民众留下深刻印象。今年庙会,他们更进一步,携手国家动漫产业游戏(四川)振兴基地和成都动漫网络文化行业协会推出改版升级的“三 国漫游汇”, 360度3D全息投影技术似乎要带观众穿越三国,其推出的机器人版“五虎上将”俘获年轻人的心之后,还有望开发后期衍生产品。
【专家解读】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庙会不应失去“灵魂”
庙会,顾名思义就是因在庙中祭祀而产生的一种集会,因而祭祀是庙会最核心的功能。有了它,庙会就有灵魂;没了它,庙会就没有灵魂。由于每个庙会 所祭神灵不同,因此,每个庙会所举行的各种活动也会呈现出很大差别。现在中国许多大城市的新春庙会之所以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同质化”现象,是因为这些庙会 根本没有庙,即或有庙,也多半没有了当初的神灵。这种产生于商品社会中的庙会,一旦没了“灵魂”,势必就会变成一个大卖场。因为聪明的商家只能从熙熙攘攘 的人群中闻到钱的味道。
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许多庙会已经开始恢复传统。实践证明,这些民间庙会非但没有阻碍社会发展,反倒为社会的安定,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秩序的建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不仅如此,传统庙会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传承一个民族表演艺术、装饰艺术、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的过程中,还起到了很好的展示传统文化的窗 口作用。许多地方正因为有了庙会,而使这些地方的传统曲艺、舞蹈、快板、琴书、高跷、中幡、撂跤等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当然,任何一种展示平台都有它的局 限。对于庙会而言,它所能传承的更多是短小精悍的广场艺术和价格低廉的传统手工艺品。这是由庙会的特殊性决定的。
对于传统庙会断档已久的大城市而言,庙会的恢复需要当地政府做许多工作。比如,完全可以通过举办庙会活动评比等方式,促进当地庙会活动的有序传承。
但一旦形成气候,政府的工作,就应该从领导型向服务型的方向转化。
【案 例】
北京叫卖剧京味儿浓
北京叫卖剧重现
悠扬的腔调、浑厚的京韵,在2007年的北京龙潭庙会上,一部让人回味无穷的老北京风情叫卖剧重现了销声匿迹近50年的京味儿叫卖。很多北京老市民表示“从小就是听着这些吆喝声长大的。”
在那一年的庙会上,有50多位老艺人登台再现了昔日京城一年四季的各种叫卖:从“桂花哟,元宵”的吆喝声中,人们便知道正月十五上元节就要来 了;而“嫩了芽的香椿哟”这吆喝声则标志着仲春的到来;“臭豆腐,酱豆腐,韭菜花,酱黄瓜……”的吆喝声响起时,人们就知道已是金风送凉、暑气全消的季节 了;“炸面筋来,熏鱼哟”刚吆喝完,“坛肉,扣肉,米粉肉”的吆喝声又起,这说明隆冬已经来临……叫卖剧以独特的叙事方法和老艺人的精彩表演,从而形成一种独立的剧目形式。
京味叫卖艺术团、北京老天桥艺术团等艺术家也先后在地坛等庙会上陆续登台,为游客们奉上久违了的叫卖剧。2011年,京味叫卖艺术团还借机推出 了著名叫卖艺人张振元诞辰75周年的专场演出,当时大麦网等票务平台均对该表演给予了大力推广。但平时,它只在极小范围内传播。
北京安贞社区元宵灯会大放异彩
社区元宵灯会赢口碑
今年,北京安贞社区第九届元宵灯会将如期举办。安贞元宵灯会引人关注的一大原因是,每年参会的彩灯不是来自工厂,而主要源于社区居民的手工自制。它因从源头上恢复了彩灯手工制作的特性以及调动民众良好地传承手艺,也曾在北京的庙会评选中获奖。
2005年,北京朝阳区安贞街道首次推出了全部由居民自制彩灯的灯会。而制作彩灯的材料绝大部分来自于身边的废品。一位居民制作的名叫“翔龙” 的花灯,用洗洁精瓶当龙头、矿泉水瓶当龙身、废旧药瓶当龙尾,鸡蛋托当龙角,豆腐盒、玻璃球、酒盒等废品也都被应用到作品中,整个作品利用的废品达到20 多种。在过去的9年里,安贞街道的居民们,有的自发拾起了经典工艺。北京失传已久的吉利灯等都曾经出现在这些灯会里。
目前,安贞元宵灯会已形成街道搭台、社区组织、居民制作、社会单位参与的结构,深受周边地区居民欢迎。而它经过9年的发展和积淀,已成为北京庙会的一颗耀眼星星。近两年,安贞元宵灯会的自制宫灯更是出现在了阿里巴巴小商品等购物类网站里。
《五羊仙舞》展广州文化魅力
《五羊仙舞》“复活”
2009年,作为广州庙会特有的活动之一——百名外宾齐聚五仙观,就曾轰动一时。五仙观建于明代洪武十年(1377年),馆内保留着明代大殿、 北宋碑、岭南第一楼、仙人拇迹等古代遗存,诉说着羊城历史的渊源。近年,广州市博物馆副研究员陈鸿钧等专家却在研究中发掘出失传近千年之久的《五羊仙 舞》。据考证,早在宋代,《五羊仙舞》便已成为广州重要的民间风俗和祭祀仪式,更因其深厚的文化和艺术内涵,远播高丽,最终在朝鲜半岛得以保存下来。此 后,作家孙卫明据朝鲜出版的《近馔仪轨》等史书艰辛整理出了《五羊仙舞》表演的大致流程。
在 2012年的广府庙会上,广东歌剧院的演员们让这支千年前的仙乐舞蹈《五羊仙舞》首次惊艳亮相。《五羊仙舞》讲述了五仙手持嘉禾从仙山琼阁飘落人间的故 事,在北宋传入朝鲜后失传。可以想见,该舞蹈将丰富广州的文化传统,并成为其开发旅游和城市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记者 郑洁 马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