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时政要闻 >> 正文

“中国梦”描绘美好未来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24日09:07 来源:中国作家网

  170多年前,鸦片战争的炮响开启了近代中国跌宕起伏的历史。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再到辛亥革命,中华儿女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矢志不渝,他们在血与火中奔走,希望寻找到一条通向民族复兴的光明之路。在上下求索中,中国共产党缔造了新中国,中国人民由此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沿着这条道路,人们开始描绘未来的愿景,勾勒一个内涵丰富的“中国梦”。

  “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角度对中国的未来进行了规划和阐释,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对生动可感的“中国梦”充满期待。

  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样的表述别开生面、言简义丰,引起了每个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个体的共鸣。

  今天的“中国梦”总结历史、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具有丰富多样的内涵,它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梦想的延续,是民族复兴与个体发展的融合。评论家张颐武认为,“中国梦”是贯穿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主题,它来自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积淀,来自近现代以来我们民族百折不挠的奋斗历程,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和启迪。时间来到21世纪,中国面临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中国梦”也在新的时代获得了新的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更加开放、包容与多元。张颐武谈到,每个人的命运都与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个体的发展、个体价值的实现与民族的复兴联系在一起,尊重个体、以人为本的理念日益凸显。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梦”不再只是中国人的梦想,而是影响各国各民族的梦想,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人都参与了中国的发展,分享了“中国梦”的实惠与荣光。

  “中国梦”不仅属于中国,也在逐渐影响世界。中国的崛起与发展让世界为之动容,13亿中国人民不仅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评论家李云雷认为,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民族复兴是一个激动人心的“中国梦”,这是因为我们有过光辉灿烂的古代史,也有过饱受屈辱的近代史。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眼下走在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上。我们不仅在探索中国的未来,也在探索着整个世界的出路。中国要对世界有所贡献,“中国梦”恰恰体现了这一点。在他看来,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民族复兴是伟大的梦想,但也只是阶段性目标,无论从传统中国的“天下观”来看,还是从社会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来看,中国文化都表达着一种普遍性的诉求——“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不仅中国革命为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提供了一条可资参照的途径,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成为发展中国家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典范。“我们当然不能骄傲自满,但也不宜妄自菲薄,只有实事求是地总结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审时度势地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发展自我,中国才能迎来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而我们也相信,近代以来经历了那么多苦难的中华民族,不仅将会以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与创造精神最终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而且也将会以传统中国文化的包容精神与社会主义文化的平等追求,为世界文明注入新的因素,从根本上改变不公平的世界秩序,进入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新时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国家和民族也都对未来满含期待。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可能会有艰难险阻,然而人们总是怀着“阳光总在风雨后”的信念脚踏实地、一往无前。历史没有忘记此间的故事,它们留在了小说、诗歌、散文、戏剧里,它们活在电影、电视剧、音乐、舞蹈、曲艺中。多少年来,文学艺术一直在记录、表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谱写未来中国的动人诗篇。评论家贺绍俊认为,“中国梦”充满了想象力,它体现了一定的政治诉求,而更多地表达了一种精神诉求。“中国梦”让中国的蓝图更加丰富,更具人性化色彩。如何表达这一精神诉求,正是中国文学应该思考的重点。当代文学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建构作出应有贡献。我们的作家也该认真思考,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如何用自己手中的笔,为民族精神的建构添砖加瓦,让“中国梦”更加清晰、生动、美好。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彰显求真务实之风,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实干”意味着更好地解放想象力创造力,创作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为“中国梦”留下鲜明的时代注脚。对此,评论家仲呈祥认为,“中国梦”的实现,不仅在于经济的发展,更在于实现文化强国。而实现文化强国首先要发挥文化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作家艺术家要努力营造良好的风尚,让每一个深入其中的个体能够得到知识的扩充、智慧的增长、灵魂的净化、精神的提升。要产生上述影响,必须坚持文化化人、艺术养心、重在引领、贵在自觉。文化化人是指通过文化提高人的素质,艺术养心则是通过艺术提升人的境界。为此,要坚持唯物史观与辩证思维相统一,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又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境界,提高民族的精神力量。精神要靠引领,自觉的重点在理论的自觉,他提出,“重在引领就是要把优秀的文艺作品和优秀的作家艺术家推到文艺灯塔的塔尖,让他们来引领中国文艺事业的精神航向。贵在自觉,意即文化的自觉一定要落实到文艺的自觉上来,只有这样,文化才能真正同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在这些诗句中得到概括、升华。无论曾经有过多么艰难的岁月,我们都不曾放弃民族复兴的梦想;无论经历过多少挫折、诱惑,我们都坚定地走在自己的路上。如今,中华儿女对未来的所有期待都融入了“中国梦”的蓝图中。“中国梦”描绘了美好的未来,我们期待着,这个梦想早日成为现实。(李晓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