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协新闻 >> 正文

张玉清作品研讨会召开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18日23:17 来源:中国作家网

  2012年12月6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张玉清作品研讨会”在河北省香河县第一城召开。研讨会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梁鸿鹰主持,中国作协副主席、儿委会主任高洪波、创研部副主任彭学明、何向阳、河北作协副主席王力平、廊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辛绍杰、香河县委书记王凯军等领导出席并讲话。

  本次研讨会是中国作协儿委会旨在加强青年作家队伍建设的“关注青年作家 倡导阳光写作”系列研讨会之一。研讨会主要围绕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张玉清短篇小说集《地下室里的猫》进行,张玉清是儿童文学界“年轻的老作者”,其作品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即已广受好评,近些年,张玉清作品风格大变,努力往社会生活的深层和人性深处开掘,写出了《手拉手》《朋友》等短篇小说,《地下室里的猫》还获得了2010年《人民文学》优秀作品奖。

  与会评论家、作家对张玉清近年来的短篇作品展开了深入研讨,热烈发言。高洪波主席说:“玉清的作品语言成熟,地域特色浓郁,从顽童游戏中寻找开发重大的题材,他不追时尚,固守了自己的心灵,努力地书写着自己的童年。”;彭学明认为:“玉清作品既给我一种陌生感,又给我一种新鲜感。我觉得最好的就是《牛骨头》,炉火纯青。无论从思想,从艺术上都挑不出毛病。”何向阳认为:“玉清的小说在我心灵当中产生了震动。我最喜欢《与诗人在一起的日子》,我觉得那已经不是故事了,那是文学,那是呼吸。那确实是从形象走出来了,从物象走出来了,达到一种心象和方向。” 董素山认为:“玉清是一位有前瞻性的作家,他对写作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的作品非常深刻,语言简洁而富余震撼力,对人物的描绘细致,特别是对少男少女的心理有常人不容易做到的细节的把握,他的小说让我们有深深的思索和回味。”孟繁华认为:“看完《地下室里的猫》,很受震动,他的作品一个非常重要的创作意识,就是他的批判性,情节的选择太有力量了。”;王泉根认为:“玉清集中于短篇小说创作,相当难得。他是以少男少女体系为核心的一种深度写作,这个深度写作重点体现就是写人性,有自己的思考,难能可贵。”;张之路认为:“玉清作品内容题材广泛,主题挖掘也比以前深的多。他有一种强烈的批判意识、责任和良心。”;徐德霞认为:“他的作品从浪漫走向了严肃,从轻松走向了厚重。同时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题材选择、谋篇布局上,更显纯熟老到,驾轻就熟,举重若轻。可见他在文学创作上又达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峰。”;刘绪源认为:“这些短篇都堪称佳构,取材新颖,用笔洗练老到,更突出的是在人物心理和人性深处的发掘上,都达到了一定深度,大多有道人所未道之长,有耐得咀嚼的余味。现在常有人在儿童文学中是否存在“纯文学”上争论不休,我想玉清此书是可以作为“纯文学”标本之一的,拿它和那些商业效果更佳的速制品作一对照,区别立现!”;方卫平认为:“在这本新书当中,对童年以及青春期的记忆和发掘,比他早期作品更加丰富,更加深刻,更加动人。他讲故事的技巧值得我们去探讨。他的儿童文学写作,深刻,有厚度,有他自己的智慧,有他自己的特质。”梅子涵认为:“你的写作是文学的,生活和记忆在你的写作和文学里是生动的,你是一个生动的童年生活的叙述的,我读了你的有些作品,我的心里告诉我,我是分外喜欢的。”邱华栋认为:“我觉得他这本书给我提供了一个特别开阔,有多种可能性的儿童文学。”;王宜振认为:“《地下室里的猫》确实是一篇很优秀的小说,如果说他是一个经典作品还为时尚早的话,可不可以用具有经典品质的作品来说这篇小说。这个小说确实是近几年儿童文学领域一个重要的收获。”汤锐认为:“玉清给我感觉他是一个刻画人内心世界、刻画心理非常擅长的作家。玉清小说我非常喜欢,主要的一点喜欢他的文字,他的语言文字的使用、控制力非常明显。我觉得他的作品的语言特色达到极致的就是《地下室里的猫》。”刘颋认为:“玉清的这部小说集,是面对人性的忧伤。玉清的这个写作姿态既有对既有的伦理道德约束的质疑,也有保持着一份清醒的善意的以温暖的目光来洞察幽暗,在这些小说中他有情感立场。”王刚认为:“头一次读了玉清的小说,印象非常深刻,觉得他的小说让人感觉就是好。”谢倩霓认为:“玉清以一种看似原始实则经过精心捕捉的生活细节的铺陈完成了他对生活的解剖,对人性的解剖。所以他的少年小说作品,表现出了与他人不一致的面目。”

  作者张玉清讲了他对文学的认识:“好的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好的文学作品是人类文化积累中的一份重要组成,一个作家要珍惜自己的写作,要有写好的文学作品的心愿。作为一个作家,有时候靠自己的一点小聪明,靠自己一点心灵上的敏感写出来几篇好作品,那就是一种写作状态,其实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有的时候会有几篇作品是他发自肺腑的,这才是最宝贵的。我非常欣慰这么多的老师喜欢《牛骨头》,这确实是我珍藏在心底的作品。”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董素山、以及专家孟繁华、邱华栋、王刚、王泉根、张之路、徐德霞、方卫平、刘绪源、梅子涵、汤锐、王宜振、李东华、刘颋、杨鸥、王国平、肖惊鸿、王颖、王志祥、沈飚、王庆杰、谢倩霓、杨绍军、刘建东、李浩、金赫楠、孙卓然等参加了研讨会。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