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莫言:用故事串联起小说家的人性坐标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13日08:34 来源:大连日报

 

12月6日,瑞典文学院首次亮相。

12月8日,瑞典文学院演讲。

12月11日凌晨,晚宴致辞。

晚宴现场。

  莫言此次瑞典之行,先后在瑞典文学院、斯德哥尔摩大学、诺贝尔晚宴上发表了三次演讲,中外学者、评论家从多角度解读了其中透露出的含义与信息。

  关键词:苦难、人性、爱、理解与宽容

  12月8日凌晨,莫言在瑞典文学院发表题为《讲故事的人》的演讲。现场见证莫言演讲的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曹元勇在微博中说:“在我看来这既是他文学生涯渊源的总结,也是对各种问题和质疑的回答。最重要的起点是悲悯心,是包容。”

  《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莫言评传》作者、莫言多部作品责编叶开则用“苦难、人性、爱、理解与宽容”来定义莫言演讲的关键词。

  叶开在微博中写道:“他用这种方式与世界性普世价值对接,能够宽容彼此价值差异的人,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之上。在不违背人性的前提下,人们应彼此宽容、尊重,而不是朝着别人扔石头。那个被小孩子莫言及同学扔过石头的老单干户,在他不断的反思中,成为他小说中的人物。”

  故事:串联成道德讽喻

  看了莫言演讲直播后,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说,莫言“讲了母亲、故乡,讲了想象力和人性。他有对于生命的大关怀,对写作的大关怀,讲到了他和中国 发展的不可分的关系。这篇演讲保持了他的个性,尤其是最后的三个故事。第一个我曾经亲耳听他讲过。我觉得三个故事是他最清晰的立场陈述,也是他世界观的最 好体现。”

  叶开这样评价:“这些故事串联到一起就是一个道德讽喻。他以一个小说家的方式而不是一名思想家的方式,巧妙地把话题紧紧地拴在了故事上。没有故事的人是可怜的,有故事讲不出来是可怜的,没故事可讲却硬要编个虚假的故事,是可怜的。”

  莫言文学馆馆长、莫言研究会秘书长毛维杰认为:“用妙趣横生的语言,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这是一位优秀小说家所具备的标准。这是莫言多年来的一个文学创作观点。应该说莫言这次在瑞典文学院的演讲内容,与其所秉持的文学观点是完全吻合的。”

  文学评论家白烨认为,莫言“其实不是讲故事,而是透视人性,他的故事都是一个中国化故事,用中国故事讲一个具有人类普遍意义的人性主题是他的特点。”

  “斯大”演讲:真实而会讲故事的人

  北京时间12月9日晚,莫言按照惯例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举办讲座。莫言朗读了自己的小说《狼》与《生死疲劳》的片段。

  讲座嘉宾瑞典著名汉学家、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主任罗多弼说莫言是很会讲故事的作家,从莫言的作品《狼》中看到了蒲松龄的影子。莫言从威廉·福克纳、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影响下适时逃离,成就了中国独一无二的声音。演讲结束后罗多弼评价:“莫言是一个真实的人,同时是个会讲故事的人,他是个出色的演讲家。”

  辩证:文学最大的用处是无用

  北京时间昨日凌晨,莫言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领奖,随后出席了诺贝尔晚宴并用中文致辞。莫言把讲稿忘在了旅馆里,“但是所有的话都记在了我的脑子里。”

  在演讲最后,莫言说:“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清华认为,莫言说文学无用,其实是有潜台词的,不能从字面上理解。文学最好的用途就是因为它是无用的,这是一个辩证法。之所以说文学无用,是因为它润物无声。事实上,文学看起来是无用的但又是滋育灵魂的,只有读了中国的书,接受了汉语之美的滋养,接受优秀文学作品的那种滋养,才能够造就一个“中国式”的人。所以文学虽然说是无用的,但却是起到百年树人的作用。 (记者 墨丹)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