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林 雪:伟大的时代召唤伟大的文学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1月21日09:18 来源:中国作家网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我们这些文学工作者和身边的亲人、街坊、朋友、同事们一起,在家里,在小区,在市场,在学校,在公交和地铁车站,在街道,在商场,在办公室热议并关注着党的十八大的新闻,和那些劳动在生产流水线、在农田和牧场、在高原盆地的人们一起,为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提出的治国理政的新境界而兴奋、期待。特别是十八大报告中,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论述,将“四位一体”发展为“五位一体”,强调了文化建设是魂,并首次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鼓舞人心,振奋精神。

  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文化建设的论述,为广大文学工作者们提出了新课题、新任务,要求我们展开新探索,即只有把文化自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才有可能为文化建设贡献新的思考、新的意识、新的作品。回顾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的共和国走出了既辉煌灿烂又艰难曲折的发展之路。新中国成立后产生过深远影响的诗歌,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虽不完全是政治和经济的附生物、伴生品,虽然有着自身的创作规律及方法论,有着自己生成发展的文学思潮和自然基础,仍然不可避免地走过一段由政治强力捆绑、以国家意志为发声器的诗歌集体创作的弯路。那段弯路使中国古典诗歌强大的现实主义传统以及“五四”以来萌芽的新诗对这一传统的继承与创新被野蛮中断,出现了近30年“伪现实主义”或假现实主义诗歌的泛滥。诗歌的思想内涵跌落了,诗艺的探索停滞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时代的发展使一些优秀诗人重新回归诗歌精神,并老老实实地面对历史,认认真真地体悟生活,尽心尽力地拥抱时代。只有这样,诗人才有可能创造出具有高度真实、高度审美、高度文化的作品。

  2012年5月底,我有幸参加了由中国作协和水利部联合举办的“行走长江看水利”采风及创作活动。在湖北近10天的采风,我受到了强烈震撼,一种使命感、责任感从心中升起。从源自雪山的第一滴水,到奔腾不息浩瀚入海,世界上没有哪一条河流如长江,养育中华文明,哺乳五千年文化,传承华夏精神。古老的长江以世界第三大河的英姿、以流域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的气概,横跨祖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区19个省、市、自治区,流域内的各族人民勤劳耕耘,文明薪火相传。天地辉映万物,四季流转历史,中华民族以长江为音域,书写了屹立于东方的民族自豪情感。当代中国诗人有责任歌颂长江的世纪风貌,书写人民建设生活、追求幸福的精神。诗人有责任和义务身体力行,用道义、责任和良知,用热爱和激情抚摸祖国山河,用一个公民的责任加上一个作家的情怀,与长江共呼吸,与人民共命运。而长江水利枢纽系列工程是新中国水利的鸿篇巨制,是长江水系的重要调度、重要开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民生幸福指数的度量衡、百姓安危的晴雨表。长江水利是千秋大业,任重道远,需要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这些感悟应该且最适合用诗歌表达出来。今年10月,我的一份有关长江组诗的创作计划得到了辽宁省作协的支持,此后又荣幸地被中国作协列为2012年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我拟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长江水利人的光辉事迹,如林一山等几代水利工作者几十年来付出汗水甚至生命,在决策、设计、建设长江水利的岁月中作出的卓越贡献,那些长年工作在水利工程第一线、长年坚持在减灾防洪最基层的人们的感人事迹,以及多年来在偏远地区水文站一个人坚守一个站的故事。我将以“最后一条干净的河流”、“大地上最后一双明亮的眼睛”为喻,描写长江正在被严重污染、过度开发、频频截流等现实,描写长江流域珍稀物种濒临绝迹、人民生活安全遭受影响等严峻现实,呼吁全社会爱护长江,珍视长江,让长江健康美丽。长江以一根神经牵动着祖国,以一江春水滋润着祖国,以一脉文明哺育着祖国,以一种精神照耀着祖国。理解了长江就是理解了文明,理解了长江就是理解了国情,理解了长江就是理解了民意,理解了长江的今天,就是在开创祖国的明天。作为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早已是东方文明的象征,关乎世界经济脉搏的起伏。长江与世界共繁荣,中国与世界共进步,人民与世界共幸福,是不可阻挡的历史选择的诗意豪迈。作品将以宽阔的视角展示当代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心,和与世界共同书写长江这部大书的豪迈胸怀。

  按照十八大的规划,21世纪是中国人民实现幸福三部曲的时代:第一部曲是到2020年如期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部曲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愿意以一个亲历者、一位公民、一位诗人的身份,和祖国一起迎接那壮丽时代的到来。(林雪)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