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文化部“非遗”研培:让传承人群“知情知艺知辨”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2月29日11:16 来源:中国民族报

  为建立科学有效的“非遗”传承机制,从2015年4月起,文化部委托中央美术学院开展了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试点工作。至今,各试点院校陆续培训学员1800人次,并启动了7个研习项目。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2015年11月,文化部联合教育部印发了有关通知,正式在全国范围实施研培计划,并最终选择了专业实力较强、“非遗”保护工作基础较好的57所高校作为首批参与高校,今年第一季度将陆续开始培训工作。文化部非遗司负责人日前接受媒体采访,介绍了该研培计划的相关内容。

  多层次培养“传承人群”

  “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以“非遗”中覆盖面最广、最能带动就业的传统工艺类项目为切入点,委托高校等相关单位组织研习和培训,一方面要提高“非遗”传承人的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使传承人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提高传统工艺的设计、制作及衍生品开发水平,促进传统工艺振兴。

  研培计划的基本理念是“活态传承”、“走进生活”和“以人为本”。培训内容分为五个模块:课堂教学、考察观摩、交流研讨、实践训练、作品展示。课堂教学主要讲授“非遗”保护理论、美学原理、相关“非遗”项目的案例分析等。考察观摩和交流研讨,包括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工作室等,请国家级或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讲述学习和创作历程。研培计划专门设立了实践训练和作品展示环节,要求学员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作品创作,并集中展示,以求学以致用。

  研培计划提出了“传承人群”的概念。在传承队伍中,不仅有被认定的各级代表性传承人,也有尚未被认定为代表性传承人、在“非遗”领域工作的普通从业者。针对“传承人群”中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研培计划分为研修、研习和普及培训三个层次。

  研修主要针对具有较高技艺水平的传承人或资深从业者。目前主要选择了省、市级的代表性传承人或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徒弟参与。

  研习旨在解决传承人在作品创作、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主要采取组织中青年传承人进入高校工作室、实验室及设计企业研究学习的方式。

  普及培训,主要面向“非遗”项目广大的普通从业者。例如,文化部将委托上海大学、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为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系统培训传统工艺、旅游餐饮等方面的人才1000人次。这项培训工作如顺利完成,将对果洛州的“非遗”事业和脱贫致富发挥重要作用。

  不会大规模改变现有“非遗”传承模式

  针对有人提出该研培计划会大规模改变现有“非遗”传承模式,文化部非遗司相关负责人解释说,该研培计划不是对“非遗”项目的大规模改造。整项工作是在遵循“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本要求下逐步开展的。首先,所有参与院校均经过了严格遴选,具有多年“非遗”保护的教学和研究基础,如设立了“非遗”博物馆或传承人工作室、开设过“非遗”课程、与传承人建立有长期合作关系等。

  其次,在课程设置上,也要求参与院校设置“传承人讲坛”或“传承人谈传承”等环节,让代表性传承人为学员授课,帮助学员更深入地认识传承项目的核心技艺和文化内涵。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乔晓光将培训课程总结为“知情、知艺、知辨”。

  而“非遗”中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表演艺术类项目,因为还需进一步探索如何有效扩大传承人群和受众,因此尚未纳入培训范围。

  此外,研培计划非常重视各参与方及社会各界的反馈意见,在开班、授课、结业各环节都进行了跟踪考察。

  需要强调的是,研培计划并不是要取代原有的师徒传承。一个多月的综合培训不可能完成任何一个科目的系统教学,研培计划的目的是让传承者提高理解和领悟能力,让传授者探索更好的传授方式。

  针对有的高校为传承人群开设美术基础课程,有人担心会造成传承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背离,相关负责人也认为没有必要担心。美术基础课程主要针对缺少美术基础的普通从业者。实践证明,美术基础教育与继承传统文化并不矛盾,反而可以促进不同领域知识的融会贯通,帮助传承人加深对本民族文化内涵的认识。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中,很多人都有在高校进修美术相关专业的经历。

  下一步,文化部将印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2016—2020)》。在未来5年内,文化部和教育部将逐步扩大参与范围,鼓励更多高校和设计企业及相关单位参与,并要求各省(区、市)文化行政部门结合各地实际条件,制定专项计划,落实经费保障,开展本地区研修、研习和培训工作。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