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艺术评论 >> 正文

古代“仪式戏剧”的推陈出新——评彝族古剧《撮泰吉》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2月07日13:23 来源:中国作家网 欣 荣

  “纯绿色”、“无添加”、“原生态”、“接地气”……走出剧场的观众你一言我一语地交谈着,难掩内心的激动。乍听这些字眼,像是在评说一种绿色无公害的有机蔬菜,然而在这里大家说的可不是什么蔬菜,而是一个来自西南边陲、名不见经传的少数民族小剧种——彝族古剧《撮泰吉》。

  作为参加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的剧目之一,贵州彝族古剧《撮泰吉》近日亮相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撮泰吉》主要讲述了彝族祖先创业、生产、繁衍生息、迁徙的历史,反映了人类从蒙昧状态逐渐进化、解放双手直立行走的神话故事,弘扬了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的民族精神,彰显了毕节地区悠久厚重的彝族文化底蕴。该剧以其古老悠久的题材、古朴而又新颖的表现形式、鲜活独特的表演以及精美绝伦、气势宏大的舞台呈现方式,带来了极强的视觉、听觉冲击力,令京城观众耳目一新,倍感“震撼”。

  “撮泰吉”为彝文译音,“撮”意为“人”,“泰”意为“变化”,“吉”为“游戏、玩耍”,三字联系起来翻译,可理解为“变人戏”或“人变戏”,是一种古老的戏剧表演形式,被当地人认为是“人之初、舞之始、戏之源”。了解戏曲史的人大都知道,中国戏剧史一般认为在北宋繁华城镇的“瓦子勾栏”中演出的“杂剧”为中国戏曲成熟的标志,我们称之为“宋杂剧”。这个时间大致为11世纪中叶,如果以此为时间节点上推500年,大致在初唐年间,中国戏剧已经出现雏型,相关剧目及其表演形式有歌舞小戏(如《踏瑶娘》)、角抵戏(如《东海黄公》《参军戏》)、皮影戏、傀儡戏、木偶戏等。在唐之前,与戏剧有关的就是巫术祭祀、乐舞。按照王国维的观点,有歌舞而不演故事的叫“乐舞”,演故事的才叫戏剧。而彝族古剧《撮泰吉》恰恰是在祭祀仪式中,完整地演绎了一个有因果关系的戏剧故事。因此,戏曲理论家曲六乙说:“《撮泰吉》是中国戏剧的‘活化石’,至少把中国戏剧史上推500年。”这种戏剧自1984年被发掘出来以后,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兴趣。2005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少数民族戏剧剧种的重要代表,彝族古剧《撮泰吉》的重要价值或许并不仅仅囿于其戏剧艺术所能达到的成熟度和高度,更在于其在文化传承上所彰显出的弥足珍贵的重要意义。《撮泰吉》原剧是在荒山野岭或村头场坝上表演,时长大致为10分钟。这次应邀晋京参加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的舞台版《撮泰吉》,由黄湘担任总编导,集合一批国内知名专家对原剧目进行了精心编排,将这部充满文明“密码”的戏剧,从荒山野岭搬上戏剧舞台,在保持原始戏剧韵味的基础上,加强了该剧的情节吸引力和戏剧张力,使该剧目更具可看性和震撼力。正如黄湘所言,舞台版彝族古剧《撮泰吉》演出了从猿到人的进化历史,再现了原始戏剧的经典范式,呈现了“万物有灵”的信仰观念,张扬了奉献牺牲的民族精神。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长朱维英看过《撮泰吉》后说:“我是搞戏剧音乐的,该剧音乐我最为欣赏,木击、石击之音与远古剧情天然一体,效果非常好。”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