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少数民族舞蹈课堂:让舞蹈传递文化的力量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2月07日13:04 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4年,在北京举行的“少数民族舞蹈课堂”汇报展演上,来自甘肃的小朋友表演藏族舞蹈《吉祥的日子》。资料图片  2014年,在北京举行的“少数民族舞蹈课堂”汇报展演上,来自甘肃的小朋友表演藏族舞蹈《吉祥的日子》。资料图片

  自2006年开展的“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是中国舞协的一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其中的“少数民族舞蹈课堂”,于2013年开设并在民族地区全面推广。这些设立在多民族聚居地区农村小学的舞蹈课堂,用舞蹈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散发着爱的光辉,传递着文化的力量。

  27个示范点,惠及近30个少数民族

  今年夏天,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坪垭藏族乡的孩子们终于有了专业的舞蹈课,中国舞蹈家协会的“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少数民族舞蹈课堂”落户该乡八村小学。

  坪垭藏族乡位于海拔1700多米的山峦之间,自然条件差,贫困程度深。乡里的八村小学共有7个班,94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76人。由于师资紧缺,该校包括校长在内只有9位老师。孩子们既没有见过女老师,也没有上过舞蹈课。当中国舞协舞蹈志愿者、陇南市武都区文化馆副馆长马灵娜到来的时候,孩子们像看明星一样围着她。在马灵娜的指点下,孩子们不仅有板有眼地学起了民族舞,还擦亮了藏在心里的梦想——“将来当音乐家和舞蹈家!”

  前不久,中国舞协秘书长罗斌在坪垭藏族乡参加“少数民族舞蹈课堂”启动仪式时,欣赏了八村小学藏族孩子们真诚的舞蹈。“看到这个村的生存环境我想哭,但看到孩子们跳舞时却很感动。孩子们的感觉很纯、很真,骨子里就有的东西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能传承。只有从意识层面给他们启迪,才能从心灵入手再到肢体,激发出孩子内在的民族信念。画出民族的精神史,这是‘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的初衷,也是精准扶贫中义不容辞的文化使命。”罗斌说。 

  据中国舞协副秘书长李甲芹介绍,“少数民族舞蹈课堂”自2013年起在民族地区全面推广,通过派驻志愿者教学、邀请舞蹈专家赴当地指导舞蹈编创等方式,开辟了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的一条新路。至今,中国舞协已在内蒙古、云南、贵州、四川、新疆、河南、甘肃、黑龙江等地建立了27个“少数民族舞蹈课堂”示范点,惠及回族、藏族、蒙古族、彝族等近30个少数民族。

  用爱浇筑,文化艺术“润物细

  无声”

  自2006年开展的“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是中国舞协的一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其宗旨是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艺术教育。至今,该工程已在全国29个省(区、市)开办了近180个教师班,培养农村教师近6000人,受益农村少年儿童达千万人。

  该工程的“少数民族舞蹈课堂”,是专门为民族地区的孩子开办的。2012年,中国舞协、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对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少儿舞蹈发展现状进行调研时发现,这里的孩子们热爱民族歌舞,但是缺乏专业的艺术指导。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迫切需要传承和保护,而农村条件有限,孩子们学习舞蹈艺术的渴望又得不到满足。为此,中国舞协、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决定以莫力达瓦旗为试点,开展“少数民族舞蹈课堂”活动。

  “少数民族舞蹈课堂”的老师都是当地有一定编创能力的舞蹈志愿者。派驻期内,老师每周要保证一到两次授课,教授中国舞协新农村教材或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舞蹈。有一名当地学校的老师作为助教,全程跟课,以便将此工程延续下去。所有派驻教师只有相应的交通补助和餐补,没有报酬,也不允许接受学校的酬金或礼品。

  “少数民族舞蹈课堂”试点都在偏远乡村,无论是村民的观念还是交通、经济条件,都给这项工程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然而,因为有爱,志愿者们义无反顾。比如,有的学校位于山间,老师要先坐几个小时车到山下,再换乘摩托车或者步行上山进校;有的老师与学校里的少数民族孩子语言不通,就找汉语好的孩子帮忙翻译,手把手地教;有的村民不理解美育的意义,指责老师“不务正业”,老师就耐心地解释……

  云南省腾冲县明光镇自治村营盘小学的“少数民族舞蹈课堂”志愿者赵雪梅说:“如果不是得到了中国舞协的支持,我可能也想放弃了,因为真的太难、太累,力量太有限了!现在,我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希望,我会继续坚持下去。” 

  辛勤付出结硕果

  爱,总是相互的。老师的付出,收到了孩子最真诚的回报。甘肃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酒泉小白杨舞蹈学校校长金淑梅担任“少数民族舞蹈课堂”志愿者两年来,深入酒泉市9所学校,总行程近两万公里,教授学生1300多人,编排了不同种类的舞蹈组合30多个,集中培训志愿者360多人。孩子们喜欢这位像仙女一样美丽善良的老师,看到老师跪到凸凹不平的地面示范动作,就马上脱下自己的上衣垫到老师的膝盖下;害怕老师冬天在室外指导冻伤手,就抢着给老师搓手捂手……

  金淑梅说:“看到孩子们渴望舞蹈的眼神,你就会觉得累死也愿意,也值得!我感动不仅因为这份爱,更因为舞蹈让越来越多羞涩的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是一项收获累累的活动,孩子的成长带来无限惊喜与希望。

  2014年秋天,中国舞协举办了“全国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少数民族舞蹈课堂汇报展演”。来自全国偏远地区18个民族的500多名小学生,在北京的民族剧场表演了各民族的少儿舞蹈。其中,有许多孩子从来没有走出家乡一步,没吃过自助餐,没见过抽水马桶。但是,他们在首都的大舞台上自信地舞蹈,绽放着最美的笑容。来自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小金湾东乡族乡小金湾小学的学生杨文在日记中写道:“北京,原来觉得特别遥远,做梦都没想到今天真的来了!”

  关于小金湾小学的故事,中国舞协名誉主席、中国文联荣誉委员赵汝蘅曾在中央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向习近平总书记作了汇报。她说,在小金湾,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升学率一直是让人头痛的问题。然而,“少数民族舞蹈课堂”开办后,小金湾小学不仅没有一个学生退学,新生入学率还上升了,特别是女生失学现象得到好转。赵汝蘅将其归结为文化艺术“润物细无声”的力量。

  据了解,“少数民族舞蹈课堂”将继续深入开展,使舞蹈美育覆盖到更多民族地区,造福于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就像一位“少数民族舞蹈课堂”的学生所梦想的那样:“舞蹈使人生充满了希望和动力,让‘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扎根农村,让我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去跳舞,去飞舞!”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