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艺术评论 >> 正文

涉藏题材影像作品热映后的冷思考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1月20日14:28 来源:中国民族报 小月

  近日,藏族导演万玛才旦执导的藏语黑白电影《塔洛》,在入围釜山国际电影节、温哥华国际电影节并在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首映后,又获得今年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4项提名。这是万玛才旦继《静静的嘛呢石》、《寻找智美更登》之后,在藏族母语电影领域的又一次深耕,也是藏族题材影视创作上一次沉甸甸的收获。

  其实,除了《塔洛》和在65届柏林电影节上入选新生代单元的松太加作品《河》,今年涉藏题材的影像作品还真不少,而且都是“重量级”的。如,中国首部4K超高清纪录大片《第三极》,在央视播出后好评如潮,创《舌尖上的中国》之后又一个纪录片收视高潮;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更是罕见地让纪录片进入商业院线放映,并且取得良好的口碑和不俗的票房。此外,《西藏》、《天河》等影视作品在央视陆续播出,使得今年的荧屏显得“藏风浓郁”。 

  综观这些点亮荧屏和银幕的涉藏题材影像作品,不难发现,它们有几个共同特点。

  首先,这些作品大多制作精良,投入成本高,拍摄难度大。就拿迄今为止投入成本最高的《第三极》来说,共出动6个调研小组、4个摄影小组拍摄了500多天,行程超5万公里,摄影师既上过雅鲁藏布江悬崖,又下过奇寒无比的高原冰湖,光航拍设备就损坏了5套,所以《第三极》所呈现的自然之奇美、高原之壮观,是无可比拟的。而《喜马拉雅天梯》也是耗时几年,完成了人类首次对攀登喜马拉雅山的拍摄记录,这不仅是影像界的突破,也具有人类学和社会学意义。

  其次,这些影像作品的内容逐渐去神秘化、神圣化,更真实地反映出藏地的民风民情以及普通藏族人的生存状态。以前,我们所熟知的涉藏题材作品,如《红河谷》、《尘埃落定》、《冈拉梅朵》、《西藏往事》等,要么是反映旧时藏区上层贵族如土司、领主生活的,要么是以藏地为背景,渲染或悲壮或凄美的爱情故事、传奇经历的,普通人尤其是底层老百姓是很难进入影视表现视野的。但是《第三极》里讲述的近40个故事,全是普通藏族人的故事,包括僧侣、捕蜂人、手工艺者等。《喜马拉雅天梯》聚焦的也是登山学校里出身贫寒的藏族青年,讲述他们的理想和生活。《塔洛》和《河》虽然是故事片,但主人公都是牧民,而非达官贵人。这些影像表现的转变,从侧面折射出人们对青藏高原及藏族认识的转变。过去将西藏神秘化、崇高化的表达在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立体、饱满和真实的藏地风采。

  可以说,无论是创作者意识观念上的转变,还是技术手段上的更新,都赋予了当前涉藏题材影像作品更大的魅力。这些作品不仅获得了国内观众的好评,也引起了国外业界的关注。据悉,今年威尼斯影展挑选的藏族题材电影就有好几部,这不仅是因为其影像品质达到相当水平,也因其传递了雪域民族不同的文化观和价值观。

  当然,也应看到,尽管涉藏题材影像作品创作已取得长足发展,但离“走入寻常百姓家”还有一定距离。究其原因,目前参与创作涉藏题材影视作品的,还多是藏族人或内地有责任感的文化精英,许多资源充足的影视公司还未涉足这一领域。缺乏资金、缺乏明星,也缺乏商业化运作,是涉藏题材及所有少数民族题材影像作品的软肋。希望涉藏题材影像作品今后能打开突破口,走出“叫好不叫座”的怪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