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生态之州 幸福黔南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1月13日12:14 来源:中国作家网

  11月3日至9日,主题为“生态之州、幸福黔南”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就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此次展览是“全国民族自治州成就展”系列活动之一,由国家民委、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黔南州人民政府、民族文化宫、贵州省民宗委承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于1956年8月8日,是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之一,下辖12个县(市)和1个经济开发区,全州总面积2.62万平方公里,居住着布依、苗、水、毛南、仫佬、瑶、汉等43个民族共42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57.5%。成就展通过大量图片、声像、实物和文献资料,详细记录了建州60年来黔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光辉历程,全面展示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黔南的成功实践以及黔南州60年来的发展成就,描绘出一幅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历史画卷。

  成就展期间,系列活动精彩纷呈。首都观众每天都能欣赏到美轮美奂的充满黔南风情的民族歌舞表演和独具特色的茶艺表演。展览开幕后,在民族文化宫陆续举办绿色化发展论坛、黔南原生态文化发展论坛等活动,邀请专家解读黔南、诠释黔南,让外界更好地了解黔南、关注黔南。

  展览期间,黔南州丰富的“非遗”展示吸引了众多的观众。目前黔南州有水书习俗、水族端节、水族马尾绣、毛南族打猴鼓、瑶族猴鼓舞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有水族婚俗、瑶族打陀螺、都匀毛尖茶制作工艺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2项,有布依族古歌、巴江农民画等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1项,还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59项。

  布依族枫香印染用典雅美观的图案、简单大方的蓝白色调,构造出一个“画在布上的青花瓷”。其古朴精致,凝聚着布依族人民的劳动智慧,被誉为“布依族不需出土的文物”。枫香印染工艺所用的材料都取之于天然,主要用料是从当地的枫香树中提取而成的,因此得名枫香印染。枫香印染历史悠久,传承不息,时至今日仍然流行于贵州省的惠水、长顺等地区,广泛应用于布依族人民的衣裙、背扇、挎包,以及挂饰、被褥等。

  布依族民歌“好花红”调发源于贵州省惠水县好花红乡一带的布依山寨,流行于惠水、青岩、花溪、龙里、贵定等县市,迄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好花红”独特的文化内涵,奠定了其在贵州布依族民歌中的独特地位,成为贵州布依族民歌的缩影。

  傩祭是布依族先人对自然界和神灵崇拜的祭祀活动,在荔波县布依族地区盛行,但在荔波县北部往西南部的淇江流域一带,尤其是在联山湾布依族群居地区,至今仍然流行着一种古老的傩戏活动——“做桥”。经过长期的演变和锤炼,形成了现在完整的傩戏文化典籍。傩艺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傩书记录和口传。布依傩祭内容大多是以诗歌、说唱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风趣幽默,生动押韵,深受人们的喜爱。

  位于黄龙山上的贵定县新铺四寨村谷撒寨,是花苗芦笙舞“鼓龙鼓虎——长衫龙”的发源地。 “长衫龙”花苗芦笙舞分为男子单人舞、双人舞、四人舞、十人舞和群舞。舞者身穿黑色或蓝色长衫,头插野鸡翎,口戴髯口,腰插数十根锦鸡尾羽,手执芦笙,自吹自跳,调式明快,起伏曲折,形成忽高忽低、转侧腾挪、游离起伏、栩栩如生的龙舞形状。它反映了花苗人民热情质朴、雄浑遒劲的民族性格和气质,表达了花苗人民告慰先人、团结奋斗、努力追求、创造新生活的理想和希望。

  在贵州省荔波县的大山深处,生活着瑶族的一个支系——白裤瑶。 “瑶族猴鼓舞”就是白裤瑶特有的民族民间舞蹈,有着祭祀祖先、传承历史的神圣意义。瑶民为了纪念祖先的迁徙之苦和神猴护送之功,模仿着祖先跋山涉水的情景以及猴子们攀爬跳跃的神态编创了猴鼓舞。

  “毛南族打猴鼓舞”是中国不足10万人口的少小民族——毛南族独特的民间舞蹈之一。发源于贵州省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甲坝村甲翁组,是毛南族人在丧事习俗中,由巫师表演的民间舞蹈。毛南族打猴鼓舞独特的动态魅力,源于它独特的律动规律,而独特的律动规律形成了它整体动态的风貌,无论是在表演场面上还是在动作特征上,都突出了粗犷豪迈、机灵朴素的特点。

  牙舟陶器,是黔南州平塘县的著名工艺品。牙舟陶的历史,可上溯到明代洪武年间。牙舟陶造型古朴、敦厚,线条简洁明快,色调淡雅和谐,具有浓重的出土文物神韵。牙舟陶在设计上选择蜡染、刺绣、桃花图案,以浮雕的手法体现,夸张而烦琐,很富于装饰性,凡鱼、兽、虫、鸟等玩具,均色彩自然,玲珑剔透。

  黔南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是全国惟一的水族自治县,也是全国的主要水族聚居区,全国50%以上的水族人居住在这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水族人创造了自己独特而多彩的民族文化,比如水族端节。水族端节首尾间隔约50天,是中国乃至世界节期最长、内容最丰富而奇特的节日之一。它是水族人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年节,是水族人民辞旧迎新、祭祀祖先、庆贺丰收和预祝新的一年幸福美满的传统节日。(民  文)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