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文学评论 >> 正文

从《狼图腾》在蒙古国热销说起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0月27日13:33 来源:中国民族报 小美

  今年夏天,小说《狼图腾》的作者姜戎获得了由世界蒙古族作家联合会颁发的“文豪奖”。世界蒙古族作家联合会总部在蒙古国,该会最高文学奖项“文豪奖”4年评选一次。这是该奖项自设立以来,首次授予蒙古国以外的作家。

  2010年,蒙古国翻译家宝利德巴特尔受世界银行一家环保机构之托,把《狼图腾》翻译成西里尔蒙古文(蒙古国通用文字,又称“新蒙古文”)在蒙古国出版发行。没想到,一鸣惊人。“这部小说的销量,在蒙古国可以用‘史无前例’来形容。”宝利德巴特尔说,在总人口约300万的蒙古国,普通图书销量超过1000册,就算不错了,而《狼图腾》的销量已经突破了6万册。这意味着,在蒙古国,平均每50人中,就有一人购买了《狼图腾》。

  《狼图腾》为什么能在蒙古国受到热捧?宝利德巴特尔认为,这与《狼图腾》的主题有关。它讲述的是游牧民族的生活,具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宣扬了蒙古族的历史、文化。宝利德巴特尔将《狼图腾》的蒙古文版书名译为《狼性的苏鲁德》。他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最终选定“苏鲁德”一词的。在蒙古语中,“苏鲁德”具有图腾之意。在宝利德巴特尔看来,姜戎最大的功劳就在于提炼出“狼图腾”这一概念,展现了狼图腾文化的巨大精神价值,那就是自由、独立、竞争、勇敢、顽强、团队精神和生态保护的理念,而这与现代精神基本契合。

  当前,中国文学如何更好地“走出去”,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在这方面,《狼图腾》在蒙古国的热销,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首先,要有带着生活的温度、讲述中国故事的优秀文学作品。上世纪60年代,姜戎作为一名北京知青到内蒙古草原插队。在长达11年的草原生活中,他钻过狼洞,掏过狼崽,与狼战斗过,也与自己饲养的小狼共患难。对于狼群生活的种种细节,以及蒙古族古老的民风民俗,姜戎谙熟于心。从1971年起腹稿于东乌珠穆沁草原,到1997年初稿于北京,直到2003年岁末定稿、次年出版,《狼图腾》的创作经历了22个春秋。真实、深刻而丰富的生活体验,以及对作品不断的打磨,使这部作品具有了非凡的质感,而其对于人与自然命运的思考,更能跨越文化与地域樊篱,引起不同国家读者的共鸣。

  其次,要充分了解目标读者的文化需求,进行有效的文化交流与传播。近年来,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步伐在不断加快,被翻译成他国文字出版的中国文学作品数量与日俱增,但是其中受“冷遇”的不在少数。这就需要我们深刻反思:中国文学为什么要“走出去”?怎样才算“走出去”?怎样“走出去”才是有效的?拿《狼图腾》在蒙古国的出版来说,其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定向输出”。绵延蒙古、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内蒙古的草原是一个整体,与草原生态系统共生的游牧文化,亦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因此,这部充分考虑受众文化需求的“定向输出”作品,自然能够受到欢迎。这样的经验,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中外文学交流提供了重要启示。

  第三,要培养一批优秀的翻译家。文学翻译是对原作的再创作。中国文学“走出去”,需要一批熟悉中外文化、能沟通中外读者心灵的优秀翻译家。蒙古国翻译家宝利德巴特尔毕业于蒙古国立大学汉语系,他不仅能熟练使用蒙古、汉两种文字,还能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今年7月,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蒙古文版《狼图腾》,就是以宝利德巴特尔的西里尔蒙古文版为底本,译成老蒙古文版的。这样的翻译人才,多多益善。他们的成长,需要有关部门与机构的大力扶持。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