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视野声音 >> 正文

乡村,写作及隐喻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0月12日11:27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杨仕芳(侗族)

  在一些人看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乡村叙事在式微,而城市里的故事层出不穷,那里是一个巨大的写作富矿。但我的目光仍然不愿离开故土。自开始小说创作以来,我写下的所有故事全部来自故土——生育我的故土。

  我出生在湘、黔、桂三省(区)交界之地域。那是侗族人千百年来繁衍生息的地方。我曾到城里念书和工作,在外界转了一圈之后,带着疲惫不堪的灵魂回到故乡。故乡仍然如故,非但不嫌弃我,还为我疗伤,包容着我所有的过错。田野里的稻穗、山坡上的黄牛和绕过村庄的小河湾,这些景象总能让我的心灵渐归安宁和平静。我终将属于这里,属于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吵架和没来由的狗叫。在这块土地上,我能在行人眼里看到未来以及他们眼泪的宽广。我相信了,我的写作无法离开故土。我不知道这种迷恋与坚持是否让自己变成一个唐吉诃德式的乡村守望者。

  我的思考与写作最初与一场火灾有关。一个夜晚,火光冲天,黑夜被烧成白昼,整个村庄化为乌有,数以千计的人们在寒风中默默哭泣。那只是一夜之间的事。那是故乡时常见到的场景。故乡人居住的房子,大多是用杉木建筑而成的吊角楼,不耐火。每每遭遇火灾,故乡人没有太多悲伤,默默地重建家园,新的楼房会出现,欢声笑语会飘荡。故乡人在灾难中学会坚韧与坚强。然而,那场火灾却把我的心一起烧毁。被烧毁的是一座数百年的村庄,天亮之后只剩下一地残砖碎瓦,所有存留在楼房里的岁月记忆随之烟消云散。我不禁想起曾经生活在这里的祖辈们,他们留下了语言,却没有创造文字,让许多历史消弥在风尘里。当灾难来临时,仅存在物件上的记忆也被强行剥夺。历史就此中断。这是对祖辈的遗忘与背叛。

  我想,若干年后,子孙们或许像此时的我一样站在某座山坡上追忆祖辈的故事,当在浩瀚的书籍里寻找不到祖辈的踪迹时,世界呈现在他们面前的将会充满忧伤。那是一种无根之感,痛彻心扉。我要像故乡里的木匠对待楼房一样认真对待文字。我要学会用汉族人创造的文字写下我们族群的情感与记忆。多年后子孙们将会在某个时刻透过这些汉字看到此时的世界,从而发现和理解祖辈们的生活,为此温暖,被此温暖。

  我曾经到达城市,书写也曾触及城市,不曾想城市的诡秘远超想象。我在城市接连丢失了工作、爱情和信仰,才发现即使处于城市中央仍旧离这座城市十分遥远。坚硬、陌生、隔阂,那是存在于想象之外的另一个世界。我窒息了。我不得不重新书写乡村,渐而明白乡村是通往城市的最后路径。当狡诈、欺骗、凶杀充斥新闻头条,当举手之劳的相互帮助成为稀缺和美谈,当因利益而不惜爆发摧毁数以万计生命的战争,我不禁想起故乡的夜不闭户,月光下的低眉淡语,透在清贫里的真诚与和谐。我没有理由不怀疑人类在推进文明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多数时候却用文明外衣来紧裹着荒唐的野蛮行径。人性之恶在文明的世界里被孕养着、放纵着,最终成为自己捏造出来的灾难,不管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皆如此。我愿意相信在这个世界里,在人类的内心渴望里,会存在一种别于人类制定出来的法律、道德与伦理的生存法则。或许,这种法则就是小说,就是我们心灵的内应与期待,是人类对于未知前途的责任。我由此懂得乡村隐没在隐喻之中。我将努力站在山梁上远眺,让目光掠过田野和族群们头顶,望向那条通往内心之路,相信乡村与城市将会随之鲜活与光艳。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