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电影为媒,民族团结教育润物无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7月31日12:59 来源:中国民族报

  今年6月的“民族和宗教法制宣传月”,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上海电影集团和东方电影频道首次携手举办“民族团结电影展映周”。借助电影这一形式和载体,上海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创新方法,把民族团结电影搬上荧屏

  6月1日,上海影城300人的放映厅里座无虚席,从社区群众到机关干部,从白发老人到“80、90后”青年,大家一同观看了开幕电影《西藏天空》,雪山、寺院、唐卡、经幡、风马旗……影片中浓郁而鲜明的藏地风情唤起了人们对西藏这片神奇土地的向往。  

  为打破“大水漫灌”式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给人留下的刻板印象,上海市民宗委试图用电影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来提升民族团结教育效果。“特别是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美丽的风光、独特的习俗文化、动人的故事,对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上海市民宗委负责人说。

  经过周密策划,上海市民宗委和上海电影集团首次联手,共同策划了“上海民族团结电影展映周”。“展映周”充分发挥上海电影集团的资源优势、平台优势和技术优势,把民族团结主题电影搬上了电视荧屏。在一周时间内,利用东方电影频道黄金时段的“午间影院”,轮番播映《西藏天空》、《红河谷》、《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刘三姐》、《农奴》、《阿诗玛》这7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使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拓展了宣传的范围与对象。

  专家做客演播室,影片内容与城市民族工作巧妙结合

  如何让广大市民观众在回忆经典、欣赏民族艺术的同时,增强对城市民族工作的感性认识?“展映周”在节目编排设计上理出了一套思路:将影片内容与城市民族工作的特点巧妙结合,邀请相关专家做客演播室,对展映影片进行精彩推介、点评。

  如为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培养文艺人才是上海民族工作的一大特色,《农奴》、《西藏天空》的主要演员都是上海戏剧学院培养的毕业生。电影放映前,演播室请来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黄昌勇,专门介绍上海培养少数民族文艺人才的光荣历史;上海音乐学院少数民族歌唱家、声乐教授杨学进则以《刘三姐》、《阿诗玛》为例,从专业角度为观众细细剖析各民族如何相互借鉴,不断丰富中华文化;播放《冰山上的来客》电影时,请来援疆干部谈谈他眼里的新疆和对口帮扶工作;播放《五朵金花》、《红河谷》时,从边疆的旖旎风光切入,说起我国统一多民族基本国情,民族团结教育从娃娃抓起。

  为了增强节目的互动性,“展映周”期间,东方电影频道还在各时段增设了有奖竞猜环节:“阿诗玛和阿黑哥定情是在火把节还是泼水节?”“蝴蝶泉是在大理还是丽江?”这些有趣的问题,巧妙地嵌入了民族知识,提升了节目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提升民族团结宣传效力的探索在路上

  做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不仅要宣传民族工作的知识、理论、政策和法规,更要传播民族团结的意识,培育民族团结的氛围,使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与文化传播紧密结合起来。“展映周”是上海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的一次尝试,也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讲话中提出“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的具体实践。

  “上海还将继续加强民族团结宣传工作理念、手段、方法的创新探索,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使全市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推进的渠道更宽广,效果更实在。”上海市民宗委主任花蓓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