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罗布林卡遗珍来京展现“藏地瑰宝”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7月01日11:05 来源:中国艺术报
珍珠松石项饰(清代) 珍珠松石项饰(清代)
银质错金无量寿佛拥妃像(清代)银质错金无量寿佛拥妃像(清代)
布画金刚手坛城唐卡(元代)布画金刚手坛城唐卡(元代)
木质红地描金花卉纹折叠经书桌(清代)木质红地描金花卉纹折叠经书桌(清代)

  西藏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片神奇而神秘的土地,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勤劳勇敢的藏族同胞生活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创造了自己灿烂的文化,也为丰富中华民族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时值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近日,中国园林博物馆与西藏自治区罗布林卡管理处、北京颐和园管理处和北京香山公园管理处首度联袂于中国园林博物馆举办“藏地瑰宝——西藏园林文物展” ,超长展期至8月16日。在此期间, 6月19日,由中国园林博物馆、西藏自治区罗布林卡管理处主办的汉藏园林文化研讨会举行,来自罗布林卡管理处、布达拉宫管理处、西黄寺管理处、中国藏学博物馆、西藏博物馆、颐和园管理处、香山公园管理处、北海公园管理处等机构的专家围绕藏汉文化的历史、艺术、思想交融,进行了广泛交流与深入研讨。

  深度感知罗布林卡

  藏语中,人们将花木繁茂、景色清幽的园林,并可供旧时权贵开展避暑、游玩和筵宴等具有西藏特色营林活动之地称为“林卡” 。“罗布林卡”在藏语意为“宝贝园林” ,始建于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时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建园林。罗布林卡作为西藏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本次展览是其文物首次大规模离藏进京展出,同时也是其成立20年来首次独立开展对外合作办展,由此意义非凡。

  “罗布林卡是西藏唯一一处会聚人文和文化的景观。 ”西藏自治区罗布林卡管理处处长拉巴次仁介绍。作为历代达赖喇嘛起居礼佛、处理政务和学习生活的夏宫,其馆藏门类繁多,内容丰富,以生活用品、陈设家具、服装饰物等展示为重要特色,且大量来自清宫的陈设之物,如寓意国泰民安的各类珐琅彩香炉、上层僧俗的服装佩饰等,高贵华丽,皆为西藏的稀世之物。此次展出即囊括了清缎乃穷降神帽、清缎斗篷和清铜珐琅彩三足炉等清宫用具21套、 34件精品。

  “藏地瑰宝——西藏园林文物展”独特的展览陈设呈现出浓郁的藏式风格,百余件精美绝伦的珍贵文物和十余幅照片齐亮相,旨在营造一个深度感知罗布林卡人文景观和园林魅力的平台。罗布林卡管理处书记喻春杏表示,罗布林卡始建于公元1751年,迄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是西藏规模最大、营造最美、古迹最多的建筑群,是西藏林卡的集大成者。“罗布林卡将宫殿、寺庙融为一体,其建筑以藏式建筑为主,各主要殿堂注重内部装饰,占据空间最大的装饰是壁画,其次是雕梁画栋、柱幡和法幢等,如翘首飞檐,并饰以法轮、宝幢、宝瓶、卧鹿、金翅鸟等,在屋檐上雕饰八宝相徽、云纹、莲珠等,在殿门和梁柱及雀替上多用精美木雕,并敷以彩画,使建筑本身金碧辉煌、绚丽多彩。 ”罗布林卡管理处文物科工作人员公久平措说到。

  独树一帜的西藏本土造像艺术

  “西藏是世界佛教三大语系中藏语系佛教的归因,佛教自公元7世纪传入吐蕃,至今历史悠久,佛教与西藏、藏族和藏民族文化密不可分。藏传佛教文化是西藏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此次展览是对独具魅力的西藏文物的深入展示。 ”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副院长王长鱼指出。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尔赤尊公主,自此开启了藏传佛教和造像艺术的序幕。历经1300余年漫长历史,形成具有藏地宗教和文化特色的造像艺术体系。布达拉宫管理处副处长索南航旦认为:“西藏在吐蕃时期佛教造像的审美特点应为本土化、写实性、象征性。吐蕃不仅产生了造像制作技术,而且这种制造传统已经具有明显的艺术风格、民族特点和审美取向。这一时期其佛教造像最初是从印度、中原、尼泊尔等地迎请而来,而吐蕃的造像风格不仅将印度自身佛教内容与西藏本土的雅隆河谷和象雄文化糅合在一起,且制作工艺本土特色也十分突出。吐蕃时期有精美的琍玛(音译,琍玛指代合金)造像,并且其风格、特点、工艺已达到一定高度。 ”西藏从唐代以后,通过金属材料工艺使造像的冶金工艺具有炉火纯青的技术,根据佛像本身需要的肤色、面部表情、装饰物的要求,可以做到游刃有余。

  对于西藏本土造像艺术,一直围绕着厚重的神秘感,因为从当地百姓角度讲它是一种供奉对象,是一个“宫殿”“寺庙” ,而不是进行艺术研究的对象,所以相关研究很少。其实当佛教传入西藏以后,佛教造像本身就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结晶体,从吐蕃时期开始,在西藏本地,西藏造像即已经形成一个流派脉络。罗布林卡馆藏一万余件造像,体现了西藏造像艺术的巅峰水平,如展览中的清代银大白伞盖佛母像就是其典型代表,其通体银质,而这种材质在印度、中原流传的造像中是找不到的。西藏造像的特点可以经由雕刻纹样,单独制造的装饰物,独特的耳坠,绿松石、珍珠镶嵌物,颜色的搭配等呈现出浓郁地域特色。

  具体来看,其早期佛教造像主要采用铸造工艺,除了琍玛,还有纯金、纯银。其中,对于重要材质琍玛,西藏博物馆保管部科长巴桑罗布指出:“音译的藏语琍玛,其实在汉语中找不到一个准确对应的词汇,虽表述为合金的意思,但在佛教造像中琍玛存在两种意义,一个指讲究颜色,另一个是声音,如铜钹、金刚铃等法器。 ”一些小型的佛教造像,如护身符或供奉到佛龛里的小型佛像,也多是源于铸造工艺。与之相应,锻造工艺也很普遍。值得一提的是,后来铸造与锻造工艺结合的出现极富西藏本土造像特色:佛的头部、手部等需表现精美的部位铸造;背光、头光、饰物等多为锻造,加之装饰、錾花、嵌宝工艺紧密结合,背光、佛身、莲花座等由于工艺不同还会单独完成。整体佛身铸造完成,背光是锻造的,同时呈现出璀璨的镶嵌宝石的工艺,描绘着满布的服饰纹样,映衬着鎏金的莲花宝座,由多种工艺相结合的西藏本土造像上乘之作可以呈现出精致、雍容的美感,此借由展览中清代银质错金无量寿佛拥妃像可见一斑。

  民族融合的艺术见证

  本次展览以“藏传佛像,经典艺术”“传世唐卡,西藏百科”“佛教典籍,宗教礼法”“宫廷用具,传世珍宝”“民族团结,文化繁荣”五部分,共展出甄选的108件精美文物,涵盖造像、唐卡、典籍和佛教器具以及清宫用具等方方面面。展品中年代最早的可追溯至公元8世纪的古西藏吐蕃时期,亦不乏像宋代合金携子观音像、清代镀金铜绿度母立像和清代镀金铜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等造像精品;稀世典籍、佛祖和高僧舍利塔、金刚(铃)杵、酥油供灯、颅骨念珠、擦擦等佛教器用引人注目;元代金刚手坛城、清代布画玛布廓松和清代布画大鹏金翅鸟咒语等23幅不同流派的传世唐卡立体呈现出西藏地区文化艺术的瑰丽色彩与丰富内涵。

  与此同时,展览中7件来自北京颐和园管理处收藏的涉藏文物精品,清晰地反映出汉藏文化相互影响的历史进程,而神秘的香山宗镜大昭之庙、始建于乾隆年间的清漪园中藏式建筑须弥灵境、北海公园的主要象征白塔(永安寺) ……也可以带您一览藏式园林建筑的风采,他们都是藏汉民族文化交流、民族团结的杰出代表作。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副局长刘士东说,“本次展览展现了雪域高原的风土人情,也体现出了中华各民族之间的水乳交融。 ”

  一尊尊精美的造像、一幅幅绚丽的唐卡、一道道吉祥的祝福……西藏自治区副主席甲热·洛桑丹增表示,“藏地瑰宝——西藏园林文物展”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物保护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走出去”“活起来” ,增进北京与西藏两地的文化交流、互惠合作、友好关系,共同推进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