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美术动态 >> 展讯 >> 正文

苍穹之间 水墨之韵

——“苍穹之韵——刘国松水墨艺术展”在沪举办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5月03日12:49 来源:中国艺术报 华纲
珠穆朗玛峰  刘国松珠穆朗玛峰 刘国松
汨罗江水  刘国松汨罗江水 刘国松

  4月23日,“苍穹之韵——刘国松水墨艺术展”在上海中华艺术宫开幕。展览精选了台湾著名艺术家刘国松自1949年至2016年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画作70余幅,较为全面地呈现了艺术家近70年的创作历程和成就。展览由中国文联、中华文化联谊会、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上海市文联、上海市台办等机构联合举办,全国台联党组书记梁国扬以及董占顺、侯湘华、杨渡、施大畏、祝君波、李磊、林明哲等来自北京、上海、台湾等地的文化界人士出席开幕式。展览开幕前夕,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宣布,哈佛大学教授施扬、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刘国松等10位华人学者和艺术家入选该院院士,刘国松的入选也是华裔美术家首次获得这一荣誉。

  刘国松祖籍山东, 1932年生于安徽, 7岁时父亲在抗日武汉保卫战中壮烈牺牲,后考入国民党所办的抗日遗属学校学习; 1949年入台,因酷爱绘画考入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师从溥心畬、黄君璧、朱德群等名师。因不满于当时台湾画坛陈陈相因的局面,于1956年联合青年画友创立“五月画会” ,推动台湾美术的现代觉醒; 1961年后,他意识到“模仿新的不能代替模仿旧的,抄袭西洋的不能代替抄袭中国的” ,回归水墨实践,主张打破“文人画”大一统的格局,引狂草笔法入画,并不断发明了包括拓墨法、渍墨法等各种技法,研制“刘国松纸” ,提出“革笔的命”“革中锋的命”等观点,在上世纪60年代大张旗鼓地掀起了一场现代水墨运动; 1972年至1992年他执教香港中文大学美术系20年,推动了香港现代水墨绘画的蓬勃发展; 80年代初,他应邀回大陆交流办展,其面貌一新的水墨画风对改革开放之初的大陆新水墨的发展起到了十分关键的推动作用。由此,刘国松也被称为“现代水墨之父” 。

  展览以时间为轴,依次展示刘国松不同阶段的创作脉络。这次展出最早的一件作品《妈妈你在哪里》即为1949年所画,刘国松介绍说:“那时我刚刚到台湾去读高中,晚上上完自习之后,离睡觉还有一段时间,想妈妈,就跑到学校外面那个田埂上坐着哭。我就把它画了一张水彩画。而那个水彩画很小,是画在一张明信片的反面。 ”展览的第一部分还展示了其在台师大学习时期的习作和早期受西方表现主义影响的作品,如《裸女》等,也展示了60年代初期的“草书”实践,在那一阶段中,刘国松绕开传统文人画的笔墨,而是受到中国碑帖的影响,发明“拓墨画”和“刘国松纸” ,作品中苍劲有力的“草书” ,是其先将墨涂在另一张纸或画布上再拓印在画面上的结果。

  展览的第二板块围绕刘国松著名的“太空画”系列展开。“太空画”始于1969年,当年,阿波罗号太空船离开地球,宇航船所拍摄的太空照片引发刘国松创作灵感,完成《地球何许》系列。本次展出的“太空画”包括《午夜的太阳III》 (1970年) 、 《如来》 (1973年) 、 《月蚀》 (1971年)等。在刘国松创作脉络中,“太空画”仅维持5年左右,却是其创作生涯的标志性系列,他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太空为题材展开一系列创作的画家;近年来,由于中国神舟号飞船数次载人遨游太空成功,这位老艺术家又为此创作了一批“太空画” 。“现代水墨”和“太空画” ,几乎被视为刘国松的两大标志。本次展览的主题即名为“苍穹之韵” ,刘国松说,这是出于创作视点的考虑,“过去中国画家画都是看到的、体验到的、感受到的山水,是站在地上来观察山水;而我的山水不仅有地面的视角,也有宇宙的视角,太空的思维” 。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刘国松开始水拓法实验,并将渍墨画延续至90年代以后。2000年后,他先后前往九寨沟和西藏,两处胜景都为其拓宽了新的创作领域。 《九寨沟系列》采用宣纸叠加描图纸,受水的纸张鼓成一道道痕迹,表现水波的各种形态和效果。这一系列刘国松追溯古人早已失传的“水画” ,以水画水,引进硫酸纸等不同媒材入画,是他“画室就是实验室”这一主张的集中体现。而西藏之旅使其作品充盈着磅礴的气势,那些被美术评论家称为“英雄山水”的澎湃山脉形象,是大墨玄黑与白线张力的交响乐章,这一系列创作一直延续至今,比如《雪冈山痕皆自》 《喜马拉雅山的一天》等。

  作为一位以革新为理念的艺术家,刘国松致力于打破传统笔墨语言程式规范的底线,提出“中国画的现代化”“革笔的命”“革中锋的命”等一系列主张,在艺术界掀起轩然大波;创作中,刘国松视“画室为实验室” ,发明水拓法、拓墨法、渍墨法等技法,引入拼贴,制作“刘国松纸” ,这也是主张千锤百炼的传统中国画在技法上难以接受的手段。其一生创作不断遭遇质疑,甚至引来了当时台湾保守势力的打压,甚至“差点丢了性命” ,刘国松说,“他们使尽各种办法,但我屹立不倒” 。展览期间举办的“刘国松:绘画七十年”讲座上,已步入85岁高龄的刘国松亲自主讲,并和旅美策展人沈揆一、大陆美术评论家朱虹子、台湾作家蔡诗萍等对话,探讨其一生为艺术拼搏的历程和创作的体会。面对逆境,刘国松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因为“从一开始我就把‘建立新的中国绘画传统’变成了一种信仰” 。在刘国松看来,“艺术的本质在于创造” 。近年来越来越多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机构关注到了现代水墨的发展和成果,不少博物馆和美术馆都举办过大型的现代水墨展。“现代水墨的生存空间已大为改观,这是我感到欣慰的。 ”刘国松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