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美术动态 >> 艺苑 >> 正文

品读林琳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2月29日10:34 来源:中国文化报 于洪良
一泓碧水洗纤尘(国画)  林琳一泓碧水洗纤尘(国画) 林琳

  甲午暮春,偶得《行者无疆——林琳中国画作品集》,赏读再三。

  林琳祖籍山东栖霞,父辈为南下干部,故生长于安徽亳州,至今已60余年。亳州自古以来为茂士俊彦荟萃之地,可谓地灵人杰,正是这种绵厚悠远的传统文化滋养与恩泽,林琳少小立志,痴迷艺事。数十年如一日钟情于山川林海、烟云水瀑、古迹村落、田园故道,对家乡的山山水水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尤其是皖南徽州黑瓦白墙的村落精致,在他的笔下饶有风姿,令人读之难舍且难忘。

  林琳之于书画翰墨,可谓至真至诚。上世纪60年代物质极其匮乏,但是过年时父亲在亲手制作的小灯笼上画的花草风景和小动物,激发了他对绘画艺术的兴趣,遂开始在自制的本子上涂鸦,做起了“画家梦”。为了画画,少年时代的他曾去涡河边洗麻袋,去盐业公司帮人淘盐,为的是挣得几元钱买来画笔和颜料。即便在高中毕业后到农村插队时,他也口袋里揣着速写本,歇工时为农民画肖像,画广袤的田野村庄,画欢快的劳动场面。晚上放工回到宿舍,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画素描,生产和生活用具成为他造型基础训练的画具。

  天道酬勤。因擅长绘画,投身军旅的林琳被抽调到部队文艺宣传队担任美工,并参加部队的美术创作活动,从此开始了他的美术创作生涯。从部队复员后,林琳曾多次有调到机关、走入仕途的机会,但这都没能改变他要当一个画家的人生目标。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学艺术修养,他业余时间考取了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设计水平,他自学中国包装装潢函授大学的课程……更幸运的是,在中央美院进修时,他得到了李可染高足黄润华、张凭、钱绍武等亲授,美术素养和绘画技法得到大大提升。

  林琳一直认为,作为一名本土画家,他的创作源泉在亳州,展示亳州历史和传扬亳州文化是他不可推卸的现实责任和历史担当。他用画笔描绘过亳州老街的盛景,被称为“历史遗存的呈现者”;他参与过安徽省重大历史题材的美术创作工程,被誉为“民生变化的记录者”;他创作过很多亳州名人名城名胜题材的艺术画卷,被赞为“亳州文化的传扬者”。因为他受惠于亳州这片土地的恩泽与滋养,他用“画说老亳州”诉说着自己挚爱的艺术生涯。特别是近年来,他创作的《孔子问礼图》、《亳州先贤造像系列》、《画说老亳州》、《亳州老街盛景图》以及壁画《亳州古代名人图》、《亳州古代名胜图》等,多次参加国家级美术大展并获奖,有些成为公共地标建筑,受到各界嘉许。

  林琳专注于山水画艺术实践,倾心绘事,并旁及书法、篆刻、诗词,坚持诗书画印齐头并进,以中国艺术精神为根本并力求传统出新。在他看来,山水变化多,动人心魄,多姿多彩,给人以可游、可居、可观之感。故他的山水画作大气沉雄、苍郁劲秀、正气凛然,山必高山仰止而非可登可卧,水必坦荡开阔而非可居可游。无论是线、皴、点皆追求苍劲粗粝,如折钗股、如金错刀、如锥画沙、如屋漏痕,无娇娜柔软之态。他将游弋于名山大川、乡野幽居的长期积累,经过胸中丘壑的孕育,熔铸所见之景、想象之境,而后兴之所至落笔为画,信手拈来,气象万千。比如房屋建筑,多是堂堂正正、端庄稳重;无论是点景小屋还是主体建筑,都画得坚如磐石,都给人一种永恒感庄重感,为世人弘美德,为时代聚精神。

  “画之真诀,全在用笔用意二者努力。古人一艺之成,必竭苦功,如修炼后得成仙佛,非徒赖生知,学力居大多数,未可视为游戏之事忽之也。”林琳半世纪躬耕持守,沉寂画案,仰视历代前贤,投身山水怀抱,涵养心神,澄怀观道,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才有了现在的厚积薄发,声名鹊起。

  画如其人。林琳是个真性情的人,他爱生活、爱亳州、更爱艺术。他把心中的诸般爱与自己的志趣情怀交融,通过每一处笔触、每一个符号淋漓尽致再现出来,呈现在我们眼帘的是山势纯朴洒脱,树丛丰富多姿,溪流人家怡然……这是我们读者多么难得的艺术享受。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