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美术动态 >> 正文

从成长1.0到创新2.0,再到革命性的3.0

首届艺术产业园区发展论坛聚焦艺术产业园区发展路径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1月29日12:06 来源:中国艺术报 张婷
上海红坊艺术区上海红坊艺术区
北京798艺术区 北京798艺术区

  北京798、上海红坊、成都蓝顶……这些颇受关注的艺术产业园区各具特色,发展历程也不尽相同。在日前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首届艺术产业园区发展论坛上,这些园区的领导者与各级政府代表、业界专家、学院教授等多方人士相聚一堂,从版本升级、产业转型的角度共同探讨了艺术产业园区未来的发展路径。

  偶然之下,经验无法复制

  “现在每逢周末、节假日,到艺术产业园区去做一次文化观赏、消费或者体验,已经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从这个角度而言,文化产业园区是一种新的城市文化聚落,它联系着艺术创作、生产和消费。 ”在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看来,用“园区”这两个字来界定,禁得住推敲——以物质上、地理上的空间意义,它是一块地、一个空间、一个平台,而当人们讲到“园”时,更具有精神文化价值—— “是以艺术产品为纽带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家园” 。他认为,随着艺术产业园区在全国更大范围内的普及,特别要提倡的是园区的地方特色、区域特色、城市特色。城市建设在今天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要特别克服和纠正‘千城一面’的问题。同样,艺术产业园区如何依托城市发展,避免‘千园一面’ ,需要更多专业人才以艺术为引力,融合最尖端的科技、新媒体推广和运用以及空间环境设计、信息交互设计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

  作为老牌园区,北京798艺术区可谓中国艺术产业园区的标杆。但很难想象,如今已有500多家艺术机构、每年举办超过2000场艺术展览及相关活动的798艺术区,十几年前,还只是国营798联合厂电子工业厂园区的几间空厂房,“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我们想把厂房租出去换取现金流,以支持产业发展,但那些带有包豪斯风格的厂房却一直无人问津。 ”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彦伶回忆,直到2002年7月,专卖国外艺术类图书的罗伯特提出租用厂区的回民食堂,才出现了转机——艺术家们纷纷来这里买书、看书,并相继在这里成立了工作室。到2004年, 798艺术区纯艺术类的租户达到73家; 2005年以后,更是出现了井喷。艺术品价格开始爆发式增长,国际艺术机构和画廊开始入驻;北京奥运会结束以后, 798开始名动天下。

  回溯这样的发展历程,虽充满偶然性,但王彦伶也逐渐摸索出“艺术家工作室——画廊——设计师——时尚创意品牌发布——创意产品——旅游——城市休闲——商业地产”这样一条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链条,他说:“发展的核心是需求,城市人口规模非常重要,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吸引全世界的人前来,艺术园区的发展就有相应的基础。其次,文化底蕴也要纳入考量,一座城市有多少高素质的人口,有多少大学,有多少艺术家,有多少好的文化消费传统。除此之外,艺术区的产生还有几个重要的边界条件,除了业主战略、政策支持、空间特色、区位交通之外,与艺术院校的距离相当重要——798艺术区的发展与中央美术学院迁到花家地是分不开的,国外的很多艺术区也都是在艺术大学周边。 ”而对于798的未来,王彦伶则表示:“2014年开始, 798迈入了主动策划、调整发展战略的阶段。首先,我们希望在尊重商业规律的基础上,更多地专注艺术、产业的发展。其次,在国际化方面更上一个台阶,我们正在做文化使馆区,目前歌德学院、丹麦文化中心都已先后入驻。 ”

  艺术产业园区≠艺术园区

  如果把798艺术区这种艺术家自发形成工作室群落的成长模式称为1 . 0模式,那么,艺术产业园区的2 . 0模式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产生的。“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园区发展经历了两代。第一代是以北京798和上海M 50为代表的园区,特征是自然生长。第二代是以上海红坊为代表的规划发展阶段,政府经过经验总结,有非常清晰的战略目的,不再是原生态的发展,而是以文化艺术为核心动力带动城市发展。 ”上海红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裁郑培光说:“模式可复制,但内容不可复制,艺术产业园区若想发展,未来应具备更多元的社区平台、更开阔的商业视野、更丰富的艺术活动、更核心的城市空间。 ”上世纪90年代末郑培光“下海”从事房地产开发,专注于历史建筑再利用项目。2005年投标上海市政府规划的“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项目,投资并改建上钢十厂的废弃厂房,创建了公共艺术社区“红坊” 。他直言:“眼下我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摆脱‘二房东’的身份,建立产业平台,因为艺术产业园区并不等于艺术园区。 ”

  如何将艺术产业园区的“产业”二字加以突显?郑培光将重点放在“孵化”上,他介绍说:“我们在2012年打造了福州海峡创意产业园,众所周知,福州的大漆极具特色,而园区的产业就围绕它展开,实施‘大漆计划’ 。我们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合作,去年在第十二工作室老师张所家的带领下,学生毕业前的创作实习就全部在我们的园区进行,之后又举办展览,将学生们以大漆为材的作品进行呈现,并制定了成熟的艺术家驻地管理计划。今年,我们还将与日本的武藏野美术大学开展交流与合作。 ”

  “孵化”园区的粘合度

  “我们常说,全世界的艺术区都是从旧厂房开始的,而最终的宿命也相差无几——或者因为城市的继续扩张而被拆除,或者发展得更‘高大上’ ,导致租金越来越高,变成时尚区。 ”成都蓝顶艺术区负责人、蓝顶美术馆馆长金延有些无奈地说,“时尚区”不代表艺术产业园区的失败,但也绝非他们的“初心” 。

  内行留意热闹背后的门道,在中央美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艺术管理学系主任赵力看来,如何保留和发展文化创意才是园区的根本任务。他指出,由于艺术创意的主体往往是艺术家或者是艺术家的工作室,他们一方面自由、活跃,一方面又体量过小、管理粗放,本身存在生存问题。因此,在艺术园区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租金的调整、画廊的入驻、商业配套的大量进场,商业逐渐取代创意产业的现象大量存在。

  何以改变这样的现实困境,赵力对郑培光强调的“孵化”深有同感:“面对艺术创意主体小、散、乱的现状,积极引入有针对性的文化服务管理模式非常必要。重要的不是聚合型的办公和协作,而是孵化的概念——它不仅是资本形态,更是服务形式上的创新和精神上的价值认同。孵化成功的案例越多,创意主体和园区的粘合度就越高。 ”

  同时,园区的未来发展不仅仅在于数据化的产值和利润,更重要的是结合当下时代大势所趋的两个方向——金融与互联网。“艺术园区的发展一方面受制于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滞后,也存在自我管理经营不善、资金匮乏等不利因素,与金融结合势在必行,扩大现金流,打造强主体是与金融结合的具体步骤。 ”与此同时,艺术的视觉性适合互联网时代数字化、信息化、体验化、互动化的发展方向。赵力指出,互联网不仅是信息发布、事件传播的窗口,也是整合资源、开发受众的主要平台。“我们也期待着艺术产业园区的发展和高科技相结合,当传统的物理空间被互联网虚拟化的现场取代之后,将给园区带来发展空间和运营模式上的革命性变革,或许那就是所谓的艺术产业园区3 . 0版本。 ”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