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美术动态 >> 正文

听见20世纪中国美术的“西部回响”

“走向西部”——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西部巡展综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1月04日13:19 来源:中国艺术报 德加
阿诗玛(版画)  1956年  黄永玉阿诗玛(版画) 1956年 黄永玉
漓江渡口(水彩) 1961年  周令钊漓江渡口(水彩) 1961年 周令钊
父亲(油画)  1980年  罗中立父亲(油画) 1980年 罗中立
松荫观瀑(中国画) 1944年  张大千松荫观瀑(中国画) 1944年 张大千
藏女负水(油画)  1944年  吴作人藏女负水(油画) 1944年 吴作人
背篓(水彩)  1946年  庞薰琹背篓(水彩) 1946年 庞薰琹
哈萨克牧羊女(油画)  1948年  董希文哈萨克牧羊女(油画) 1948年 董希文
春风已经苏醒(油画)  1981年  何多苓春风已经苏醒(油画) 1981年 何多苓
壮族姑娘(石雕)  1988年  张德华壮族姑娘(石雕) 1988年 张德华
六月(油画)  1985年  买买提·艾依提六月(油画) 1985年 买买提·艾依提

  吴作人的《藏女负水》 、张大千的《松荫观瀑》 、傅抱石的《黄河清》 、钱松岩的《红岩》 、常书鸿的《蒙古包中》 、董希文的《哈萨克牧羊女》 、吴冠中的《春雪》 、庞薰琹的《背篓》 、司徒乔的《套马图》 、朱乃正的《青海长云》 、靳尚谊的《文工团员》 、罗中立的《父亲》 、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 …… “西部”主题佳作纷呈、汇聚一堂——但这却不是在中国美术馆的展厅中,而是在2015年的重庆、新疆、广西、宁夏能够得偿一见—— “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20世纪中国美术之旅:走向西部——中国美术馆经典藏品西部巡展”于2015年6月启动,接连在重庆、乌鲁木齐、南宁、银川巡展,所到之处,公众瞩目,引发强烈共鸣,成为对20世纪中国美术发出的当代“西部回响” 。

  常书鸿、吴作人、傅抱石们,如今都成了“西部旅行家” ,真的“好忙” 。这些大师的作品西部远游,源自“走向西部”展览从全国申报的4256个项目中脱颖而出,作为首届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成为得到基金资助的展览传播交流推广类14个项目之一。“秉持面向西部地区进行公益文化服务的精神,充分利用美术馆馆藏西部主题资源,计划用时1年,完成在西部省区重要城市巡展,每场展览同时组织配套专题学术讲座和研讨,力争在弘扬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突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题上实现新突破、有新的亮点。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国家平台,中国美术馆自2015年始将“典藏活化系列展”作为品牌加以推动。“走向西部”展览也是中国美术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落实公共文化资源服务社会要求的有力举措。

  写生作画,万里投荒:西部创作回归西部现场

  考虑到重庆美术在近现代美术史上的特殊性以及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在全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015年6月19日,“走向西部”巡展启程重庆。

  “西部,一个在自然地理上雄厚、浑朴的大地;在人文历史上悠久而神秘的圣地。它资源丰富,地势奇特,民族众多,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过程中,写下了绚丽的篇章,历史上曾经历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早在西汉时期就开辟了连接东西方贸易和文化往来的丝绸之路,它像一条绵延的丝带,贯通沿线各族人民的情感,通过交流,促进文明的进步。可以说,璀璨的先秦文化、强盛的汉唐气象都离不开西部热土的培植和滋养。 ”吴为山说。

  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西部成为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内迁的美术家经历了动荡时代下文化空间的分流与聚合,内心经受震动并完成向现实的艰难转型。他们中有的如张大千潜心洞窟,在飞天、观音的彩粉与线条的交织中,摹写美的神韵;常书鸿则将人生的理想寄托于敦煌的辉煌;有的如庞薰琹、王子云、司徒乔等跟随国民政府组织的考察团深入西南、西北考察研究艺术文物;有的如赵望云、关山月、韩乐然等孑然一身,万里投荒,将自己的艺术追求放在陕、甘、青、新等广袤的高原山川、河流洞窟之间,深入那里的民族生活现实,追寻伟大传统之源。他们不畏艰险,千里迢迢,以西部为基地写生作画,考察游历,展开20世纪中国美术的西部之旅。这些鲜明而富于特色的景象使艺术家们获得崭新的感受,使墨、彩油然融入新时代、新形式的表现与创造中。从古典主义到印象派,从巴比松画派到巡回画派,从宋元到石涛,从文人画到现代中国画改良,中国艺术家们以自己的实践推动了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自觉建构。从历史和美术历程出发,吴为山道出了“走向西部”项目的意义——通过经典作品的巡展,表现深蕴于作品中的中国精神和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巨大力量,展示人民艺术家扎根生活的艺术创造;特别是将中国美术馆所藏西部艺术家的作品送到西部展出,更激发了艺术家的自豪感和新的创作动力——表现西部题材的作品置放于创作的西部现场,让作品回到西部人民的生活间,更容易引发公众的共鸣。

  2015年6月19日至7月28日巡展重庆美术馆、 9月15日至10月20日巡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10月18日至11月18日巡展广西美术馆、 12月19日至2016年3月20日登陆银川当代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能把这么多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带到西部来,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中国美协名誉主席靳尚谊说。

  启程重庆,收官银川:观众共鸣,人气爆棚

  “公众的共鸣” ,成为“走向西部”巡展四地的共同现象,这或许源于中国美术馆策展方针对每一个地域的不同特点,选取了来自“当地”的重要作品。作为改革开放后异军突起的四川美院青年创作群体罗中立、高小华、何多苓等人代表作品在重庆展中隆重亮相,《父亲》 《春风已经苏醒》曾经走出川渝,感动无数国人,开启了一个时代的美术新篇,如今它们再次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展览持续40天,接待观众近6万人,平均每日近1500人次,最高一天达到3893人次,观众面覆盖老、中、青、学生等不同年龄层及机关干部、警察、农民工等不同职业的人群,还有部分观众专门从外地赶来观展。展览期间,共有130余个单位走进美术馆参观;“聚焦西部人文情怀:吴为山、罗中立艺术对话” 、“西部情怀·中国美术馆经典藏品西部巡展”海峡两岸高校师生艺术论坛、“中国美术馆的西部情怀——部分馆藏作品赏析” 、“大巴山的儿子——见证油画《父亲》与罗中立” 、“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艺术导览、“历史的回声——艺术的主体性与当代性思考” 6个讲座吸引公众千余人; 66名志愿者、 21名讲解员在展览期间共面向万余名观众提供100余场免费讲解;主办方还邀请石室中学、巴蜀中学、高新实验小学等10余所中小学将美术课堂开进美术馆,组织10余场与观众面对面的互动活动,引起观众浓厚兴趣,让观众感受到西部之美和重庆艺术之美。

  “能在新疆举办这样高水平的美术展特别难得,尤其是克里木老师的经典作品,用独特的表现力将少数民族的人物神态、演奏民族乐器的场面表现得酣畅淋漓,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天山南北风土人情的独特魅力。 ”在“走向西部——我们新疆好地方”展览现场,新疆艺术学院美术教师程女士表示。这次巡展汇聚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画作51件,时代从1944年至2009年横跨65年之久,其中包括司徒乔、韩乐然、关山月、黄胄、阿布都克里木·纳斯尔丁、哈孜·艾买提、买买提·艾依提、莫哈德尔·亚森等诸多书画名家之作,他们中有早期走进新疆的一代美术开拓者,也有扎根新疆、心系西部的各民族画家,他们用画笔深情讴歌这块美丽的土地,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浓郁地域色彩的作品。作品通过节庆、舞蹈、体育活动、自然风光等情节的描绘,使人们感受到新疆各族人民崭新的社会生活、精神风貌和建设成就。这些艺术珍品内容丰富、佳作荟萃,通过描绘新疆的自然风光、传统节庆、各民族舞蹈及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生动展示了美术家们对新疆时代变迁的深情讴歌以及各族人民感恩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风貌,彰显了新疆文化“百花齐放”与多元交融的恒久历史。

  “不同时期走向西部的美术家与新疆本地美术家热情歌颂时代变迁,用多彩画笔描绘天山南北瑰丽的自然风光,抒发丝路枢纽的悠久历史情怀,探寻这块广袤土地的艺术之魂,为西部主题的美术创作注入了无穷的生命力。选展作品充分体现了近一个世纪以来新疆题材美术创作方面的成就。 ”吴为山认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党组书记任华表示,希望通过展览,让各族群众及国内外的广大观众进一步了解新疆、走进新疆、认识新疆,使大家在历史与艺术并重的文化享受中体味社会的真善美与正能量,感悟人们对共同生活的这片热土的无限热爱之情,进而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开拓更加广阔的途径,为建设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发展、生活富裕、社会和谐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观热”也鲜明展现在广西美术馆——白雪石的《漓江烟雨》 、吴冠中的《巴山春雪》 、张德华的《壮族姑娘》和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艺术家表现西部的作品,展现了西南地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原生态的风土与人情,也引得场馆“人气爆棚” ——日吸引观众上千人次,突破了以往的接待规模;刚过兼旬,业已迎来了逾3万人次的参观量。期间,全区各界群众尤其是各大艺术院校的学生纷至沓来,一睹经典之作的风云际会;不少学生甚至群聚于作品前反复欣赏、揣摩、讨论。当地媒体报道,此展引发的“参观热”现象为广西美术馆建馆以来所少见;热心人士在观展后还来信、留言,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对展览的赞扬。

  同时,广西美术馆以大展为载体,有序列地推出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公共教育活动:展览期间,组织了“走向西部”主题的学术研讨会,邀请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子康与广西的艺术家、学者齐聚一堂,就美术馆馆藏及广西在内的西部地区艺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围绕着西部巡展作品,邀请雷务武和谢森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诠释西部创作的美学精神和发展历程。展方为让观众拥有更好的观展体验,特地选出了有艺术功底的志愿者接受美术馆专业人员的培训,内容涵盖作品的风格样式、创作背景与历史资料等;短短20多天里,志愿者成功为广西文化厅、广西电视台、南宁装饰设计、邕宁区城关二小等上百个团队的数千人提供导览服务。

  而作为“走向西部”项目“收官”之展的宁夏展, 110余件国家级美术精品的到来让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厅长阮教育十分感动,他表示,感谢中国美术馆把这么多国宝带到银川来,让银川人民大开眼界,丰富了银川人民的文化生活。吴为山说,文化部部长雒树刚曾经向我们提出要把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文化建设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中国美术馆坚决落实文化部的部署,还主办了“人民的形象”展、“中国写意”展等能够发挥公共文化资源的社会效益、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列展览。中国美术馆副馆长谢小凡也表示,“走向西部”巡展受到当地老百姓如此热烈的欢迎,使我们深受鼓舞,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动力。

  “中国美术馆是唯一的国家艺术博物馆,拥有10万余件藏品,这些藏品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国美术馆的库房不是冷库,而是宝库,这个宝库属于人民。中国美术馆就是要通过典藏活化、通过巡展把我们的典藏精品送到西部地区,普及经典,文化惠民,使公共服务达到均等化,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只有把平原变成高原,才能在高原上耸立起高峰。 ”谈及以馆藏服务公众、提升创作的意义,吴为山如是说。他表示,艺术创作需要建立在全民族文化审美水平提高的基础上,而“走向西部”系列巡展就是要让缺少文化资源的西部人民看到20世纪中国美术走向西部、发现西部、认识西部、表现西部的创作历程,真正地把经典普及到西部,落实藏品为民所享、为民所用的精神,从而能够让公众再次聆听艺术与社会、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民众融合的“回响” 。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