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美术动态 >> 展讯 >> 正文

一个宁愿坐冷板凳的人

——吕胜中个展时隔十年亮相今日美术馆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2月07日13:15 来源:中国艺术报 王雨檬
对画/话——没话找话,两地书(纸本绘画)  吕胜中对画/话——没话找话,两地书(纸本绘画) 吕胜中

  没有领导讲话,没有嘉宾致辞,只有主办方和作者的简短交流,这是一场流程再简单不过的开幕式,时间全部留给了展馆内涌动的人群。陈列于北京今日美术馆一号馆二、三、四层的11件油画及装置艺术作品,集结为该馆的年终大展—— “上世纪——吕胜中个展” ,展期长达两个月,将持续至2016年1月1日。

  他显然有些“土”

  此次展览将艺术家吕胜中创作实践30载的作品集中呈现给观众,以“觅魂”“再见”“实验”“新篇”四个篇章展开叙事,讲述了民俗文化在艺术家创作中的反思与转译。无论是早期的代表作还是首次公开亮相的新作,都令观众感受到贯穿始终的民间艺术特色以及艺术家对乡土田园的无尽怀念。巨幅油画新作《大公鸡》取材于年画家杨馥如上世纪60年代的年画旧作——颜色鲜活的大公鸡站在农村的墙头上引颈高歌。半个世纪过去了,在吕胜中的新作中,大公鸡鲜活未失,牡丹花也娇艳尚存,但大公鸡曾经落脚啼鸣的地方已经墙倒屋拆,它遥望着远处林立的高楼大厦,似乎呼唤着农村城市化进程中残留于人心的乡土田园。他以超写实的表现方式重新演绎上世纪的这只大公鸡,让它就站在这块幸存的带着烟火的石头上静观惊奇。

  吕胜中自述,这幅年画中的大公鸡形象是其童年记忆里的重要文化符号。1960年春节,他在邻居家曾经看到过这张画。2003年,他凭借记忆在网上旧书店重新找到了这张早已“过时”的年画旧作作为收藏。大公鸡虽然雄风仍在,但却已经失去了原画中引颈高歌的生存图景。这一直是他内心一个悲伤的剪影,是他对乡土田园的无尽怀念,也是他面对现代工业社会的怅然。

  在大型剪纸装置作品《彳亍》中,由现代媒介形式语言记录的黄河流域元宵节传统民俗活动——转九曲,重新传递了人们对保佑平安、心想事成的期盼。旧作《大平安》和《人墙》在一号馆二层副厅内形成红色的海洋,已经深入人心的吕胜中标志性艺术语言—— “小红人”成为海洋中的每一个分子,而其原型正是陕北民间剪纸中辟除邪恶的“抓髻娃娃” 。除此之外,南方少数民族部落衣装和娃崽背带上的天方地圆图纹,都在展览作品中得到不同表现形式的阐释或转译。

  观众不难发现,那些存在于作品中深沉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吕胜中自1980年至2000年近20年的文化采风与田野调查休戚相关。上世纪80年代初,吕胜中开始研究民间文化艺术,深入全国各地做田野调查并采集实物,在山东、陕西、陕北、甘肃、广西、广东等多个省份考察刺绣、剪纸、印染、年画、风筝、泥塑、皮影以及婚俗等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民间文化遗产。在一些人忙着走向“国际化”的时候,吕胜中却邀请陕北农村的“巧婆婆”们到中央美院作剪纸课堂展示,请她们进工作室交流、评画。20年,他倾尽全力从民间文艺中汲取营养,以滋补他认为虚弱的文化体态。回忆起曾经的田野调查,吕胜中觉得自己如同坐在一条冷板凳上,因为以洋为美的价值观已成为全民共识,“土”为其反义。另外,文化主流并不把庶民审美传统当作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不用说土得掉渣儿的泥塑或纸花。他坦言,和其他当代艺术家相比,自己显然有些“土” 。有的同行说他更像一个农民,他却说:“这是必然的事,中国人的祖上,大都是从庄稼地里走出来的农民,从一个持续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国度变脸‘现代’人,难免露出马脚。而我的父辈一直都留守在那儿,我虽不再务农,但身上肯定带有更多的泥土。其实,直到现在,急于奔向现代的人们依然不顾一切地加速赶路,舍不得腾出足够的精力接续传统的文脉,虽有不少人意识到了传统的价值,但急功近利之心往往把高举的旗帜摇成招商的幌子。因此,我宁愿坐在昨天的冷板凳上守望,不让落在我手上的那份遗产遭受雾霾尘埃的腐蚀。 ”

  小伙伴们的事儿比弄几个展览重要

  距离吕胜中上一个在纽约举办的个展“推陈出新”已经过去了整整10年,这10年中,大家都好奇:他在忙什么?吕胜中说,这10年他基本没有认真地做艺术家——作为中央美院实验艺术学院的掌门人,他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实验艺术”的教学工作中。在他目前长达97页的博客中,发布最多的内容就是“小伙伴”们的修习作业和学生展览介绍。 “小伙伴” ——这是近年来吕胜中以“老先生”的名义对央美实验艺术专业学生们习惯了的称呼,他很喜欢这样称呼学生们。在他看来,伙伴是“一块去一个地方的同行者,一起做一件事情的合伙人” 。小伙伴们的存在,让他感觉青春常在而且收获颇丰—— “你们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灵性与智慧以及单纯与率真,每一次和我说过的话,都能让一个老者吸纳到鲜活的气息,有时候甚至感动心神。 ”

  在小伙伴们的作业中,有对与生俱来的内心罪恶感的惶恐,有对百姓日常生活中语言习惯和情绪的记录,也有对污染等社会问题的关注,他们天马行空的表现力屡屡出彩,让吕胜中内心充满骄傲。同时,他也为那些过于低调的小伙伴“捉急” ——两个刚刚从央美实验艺术学院毕业的年轻人走进了都市文化边缘的城乡结合部,把村里废弃的东西变废为宝,改造为实用艺术品与村民共享。然而两个年轻人并不在任何公共媒体、艺术网站发布信息,展览开幕后甚至连张微信图片都没刷,只是村里的老百姓来看看热闹。吕胜中硬是逼着他们给自己传图片,在博客里为他们做展览宣传。对他而言,学生们的事儿比弄几件作品做几个展览更有建树与难度,教学中的学术梳理也让他对“艺术这点事儿掰扯得更清” 。

  关于这个“ ‘实’年一‘验’ ”的展览,吕胜中在自序中这样说道:“在今日要做个展,却突然发现生分于当下的艺术气候,甚至害怕那些开幕式上灯红酒绿间的圈内外交际。由此怀念起2000年之前的境况——没有那么多画廊、美术馆,也没有开幕酒会或‘爬梯’ ,没有阔达豪华的艺术家工作室,也没有惊人火爆的艺术市场与掮客炒作……我觉得今天的启程,必须从那里开始,为此我得意地放声大笑。 ”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