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美术动态 >> 正文

文史艺相互融通 诗书画三绝并美

——记“文史翰墨——第二届中华诗书画展”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1月20日14:35 来源:中国艺术报 孟祥宁
《说戏》手稿(之一) 欧阳中石《说戏》手稿(之一) 欧阳中石
马上好男儿 杨力舟 马上好男儿 杨力舟

  对于很多人来说,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这个称号既熟悉又陌生,一提到叶嘉莹、程毅中、赵仁珪,大家也许惊叹于他们的学富五车、著作等身,能够聆听到他们独特韵味的吟诵、欣赏到他们的书艺和画技似乎是一种奢侈,阅读过欧阳中石、孙机、资中筠的精彩文章,他们的手稿真迹也许难窥真容。近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文史翰墨——第二届中华诗书画展”则圆了大家的梦想,包括中央文史馆和34家地方文史馆的140余位馆员的300多件作品参展,部分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声情别具的吟诵,把诗、书、画艺术融合成有声有色、有音有韵、有情有意的艺术世界,深刻展示了三者兼容的隽永之美,更让观众们近距离地触摸、感受到大家们的内心世界和学养艺境。

  诗境与书艺、画技的完美结合

  “文史翰墨——第二届中华诗书画展”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和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参展作者中既有耄耋之年的“老馆员” ,也有未及花甲的“年轻馆员” ,展品既有鸿函钜椟的珍贵手稿,也有俛拾才思的自书诗词,更有笔墨恣肆的妙手丹青,充分发挥了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史、艺相互融通,诗、书、画三绝并美的特点和优势。

  展览按照馆员齿序、所属地区、专业分类等原则,共设“央馆风采”“名家精品”“各地佳品”“诗词吟诵”四个板块。前两个板块展出了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的手稿和书画作品;第三板块展出了100余位各地文史研究馆馆员的代表作;第四板块“诗词吟诵”则是以声、像的形式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独特的成就。

  “央馆风采”分为“大家手稿”和“馆员新作”两部分,“大家手稿”部分共展出了孙机、程毅中、资中筠、傅熹年、欧阳中石、李学勤、沈鹏、舒乙、杨天石等9位馆员珍藏多年的文稿、诗稿、信札、手卷等数十件(幅) ,基本上都是初次与公众见面,其中既有文章著述,也有读书笔记,既有师友通信,也有诗词唱和,称得上是作者毕生治学、治艺经历的再现和缩影。其中程毅中的《清代佚事小说中纪实与虚构的消长》 、欧阳中石的《说戏》 、资中筠的《从“威尔逊中心”谈起》 、傅熹年的《临宋人〈溪山清远图〉 》 、李学勤的《郭店简“君子贵诚之”试解》 、杨天石的《孙中山的对外开放思想》等珍贵手稿,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馆员新作”部分展出了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副馆长和近30位馆员每人一幅诗书画新作,袁行霈的书法六条屏《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及题跋》 、冯远的水墨近作《心幡》 、冯其庸的国画《山居图》 、欧阳中石的书法《德化天下》等,代表了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们的书画艺术水平。在“名家精品”部分,集中推出了刘继瑛、侯德昌、金鸿钧、杨力舟、尼玛泽仁、李小可、程大利、龙瑞等8位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的书画作品。刘继瑛的《鹅黄粉白两相猜》 、侯德昌的《秋高听泉声》 、金鸿钧的《古藤繁华》 、杨力舟的《草原雏鹰迎朝阳》 、尼玛泽仁的《辉煌的遗迹》 、李小可的《昆岭卧游》 、程大利的《大壑无言》 、龙瑞的《秋山霞起》等均为精品代表作。

  在“各地佳品”部分,北京馆林岫的书法《五扇合一》 、河北馆韩羽的意趣画《三个和尚》 、上海馆陈佩秋的《花树春风又一年》 、江苏馆喻继高的《春晖雅韵》 、广东馆杨之光的《西班牙舞》 、陕西馆刘文西的《黄土地的老人》等各地名家佳作的鼎力支持,为展览增色不少。

  本届展览继续突出“诗”的元素,这是“文史翰墨”区别于一般性展览的最显著特点。诗是书画之魂,书画是诗意的最佳表现形式。许多文史研究馆馆员的作品都是诗境与书艺、画技的完美结合。这次参展的书法作品也多为馆员书写的自作诗,或抄录已故馆员的诗词。“诗词吟诵”部分是在首届“文史翰墨”基础上增加的一个板块,该板块分为两个单元,一是邀请叶嘉莹、程毅中、沈鹏、王蒙、李前宽、王立平、赵仁珪等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和馆外朗诵名家陈铎、虹云,拍摄诗词吟诵和朗诵视频,朗诵内容为自作诗或展览中的诗词作品,将视频在中国美术馆一层过厅中循环播放,此举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二是在展览开幕式当天,中国美术馆圆厅内举办了小型现场诗词吟诵朗诵雅会,给观众留下了更多的诗书画艺术体验和感受。

  以诗书画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诗、书、画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人抒发志向、寄托情感的最佳载体。正如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言,“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 。赋诗言志,寄情毫端,融化物我,创新意境,把个人志趣与翰墨丹青相结合,以诗、书、画作品的形式诠释个体的理想追求与价值取向,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这是传统的中国文化人实现自我进而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中央文史研究馆自成立之日起,就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立馆之本,围绕服务馆员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成为传统文化领域的一块重要阵地。在全国文史研究馆现任馆员中,有饶宗颐、叶嘉莹、戴逸、冯其庸这样的耆年硕学;有欧阳中石、沈鹏、周慧珺、林岫这样的书法名家;有陈佩秋、方增先、刘文西、杨之光这样的丹青妙手;有宋雨桂、郭怡孮、程大利、龙瑞这样的画坛名家。这些著名学者和艺术家们继承中华文脉,坚持艺术道统,焚膏继晷,薪火相传,在不同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表示,希望通过举办文史翰墨展览,调动起全国文史研究馆系统的积极性,凝聚众力,深入挖掘各地人才资源,发挥馆员引领当代诗、书、画艺术发展的独特作用,为各馆和馆员搭建一个集中展示艺术创作成就和相互交流借鉴的平台,让全社会得以分享这些成就,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创新发展。

  诗书画一体彰显文史馆特色

  本次展览诗书画一体联璧,彰显了文史研究馆系统的特点,参展作者范围广泛、代表性强,参展作品注重学术与艺术的结合互动,类别各异又融会贯通,呈现了一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诗书画艺术视觉盛宴。

  展览开幕当天,李燕等馆员主动在自己的作品前向观众做认真细致的讲解;展览期间,“大家手稿”展柜前被慕名前来一睹手稿的观众围得水泄不通;在地方文史研究馆展厅内,许多远道而来的各地观众和在京居住的同乡好友相约观展;很多观众一天时间参观不够,连续几天一直泡在美术馆里,有的观众通过微信微博分享自己对展览的理解。这些充分说明传统诗书画艺术具有很高的社会公众认可度,是传递社会正能量的重要载体。

  “文史翰墨”展示了中国文史研究馆馆员的创作新成果。除少数较年长的馆员外,馆员的年龄大都在60至80岁,这是学者和艺术家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最成熟、成果最集中的阶段。近年来,中央和各省都更加重视对文史研究和艺术创作的支持,馆员们研究和创作的环境条件不断改善,产生了一大批优秀成果。“文史翰墨”集中展示他们近年来的诗书画创作成果,得以让全社会更多地了解文史研究馆和馆员,了解传统艺术在当代的新发展。

  全国文史研究馆馆员覆盖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美术、书法、音乐、中医、建筑、文博等传统文化领域,而且许多馆员都是所在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们的研究和创作,门类各异又相互融通。可以说,举办“文史翰墨”展,既浓缩展示了当代文化界代表人物的成就,又为各地一展所长创设平台,藉此促进诗、书、画艺术的相互交流和各地区之间的比较切磋。

  据悉,从第三届起,“文史翰墨”将采取分专题的形式,选择诗、书、画或诗书、诗画为年度主题,组织各馆馆员围绕专题创作作品,力争让馆员的艺术风采都能够得到展示。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